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公路交织区车流的横向干扰突出,交通安全不容忽视。基于车辆安全运行所必需的纵向和侧向空间,提出了车辆限界的概念,分析并量化了基本安全限界和充分安全限界,明确以事故区、危险区和安全区描述车辆的运行安全状况,进一步提出了交织区安全评价的替代指标-危险系数和事故系数,并建立了替代指标模型,给出了评价模型的使用流程,以仿真实例说明了评价方法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2.
嘉绍通道起点枢纽群位于嘉绍通道、乍嘉苏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交叉处,1号枢纽、2号枢纽、嘉兴枢纽平面呈三角形布置,3个枢纽的间距较小,6个方向的车辆需通过枢纽群进行交通转换,交通流运行复杂.为保证运行安全,首先依据现行标准规范对枢纽群进行道路条件符合性检查,其次进行交通安全分析,运用HCM2000配套程序对交织区、匝道、基本路段运行速度及服务水平进行计算.从道路条件检查与理论分析计算结果来看,未发现枢纽群区域存在明显导致不安全的道路交通因素,设计方案在交通安全方面为可行;宜对2号枢纽、嘉兴枢纽之间通过渠化处理分离主线交通流与交织交通流,并加强该区域的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3.
由于快速路交织区及其影响范围内存在大量不同流向车辆的换道行为,导致交织区成为快速路的交通瓶颈。为保障交织区交通高效安全运行,文中在综合分析交织区运行特性和安全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交织区匝道、主线等控制策略,建立快速路交织区及影响区域交通运行协同控制框架,考虑车辆行驶行为因素,分别对主线、匝道和交织区的拥堵情况、紊乱程度、排队溢出等交通状态进行识别和预测,建立涵盖匝道控制、可变限速、车道信号、定向车道、标线诱导、实体隔离等方案的协同控制策略,并进行预评估与反馈校正,实现交织区从信息采集、预测控制、策略执行的全链条反馈校正流程;最后提出交织区交通控制面临的挑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快速路交织区交通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再现快速路交织区交通流的运行特性,在跟驰模型中引入交通压力,并采用驾驶人心理制约条件对车辆换道模型进行改进,将二者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快速路交织区交通流模型;应用Java语言编写程序,针对不同的交通状态进行模拟再现。仿真结果表明:当交通量一定时,直行车辆和交织车辆的平均速度都会随着交织区长度的增加而增大;交织区长度增加为交织车辆的交织运行提供了较大空间,随着交织区长度的增加,交通量略有增加,交织区长度的增加可以有效抵消交通量的增加对直行车辆的干扰;在交通量较小时,车辆速度随着交织区长度的变化较小,高流量时,交织区长度对平均速度的影响较大,当交织区长度小于150 m时,外侧直行车辆车速大于交织车辆的车速,随着交织区长度增加,交织车辆的速度接近于直行车辆的速度,当交织区长度大于350 m后,变化就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许建华  何超 《驾驶园》2008,(6):80-85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长寿天然气运销部现有运行车辆11台,驾驶员11名。车辆运行区域为三区两县(其中包括四川达州开江异地轮班作业的4个井站),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运销部自2002年7月成立以来,结合点多、面广、线长等特点,积极探索交通安全管理新思路,实行"五化"、"四清",取得了显著效果。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增强,违法违章行为减少,行车过程中的安全驾驶措施落实到位,保证了安全行车。5年来,车队出车2.42万台次,实现安全行车275万公里。在2004年度"青年号"车辆道路交通安全竞赛活动中,被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评为先进车队;2005年度被重庆市长寿区交警支队评为交通安全"五进"活动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先入后出型匝道间距设置过近引起的交通紊乱和行车安全问题,通过分析交织区车辆运行特性,利用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对净交织长度进行反算,运用动力学原理对交织车辆必要加减速行程进行分析,构建了先入后出型匝道连接部最小间距计算模型,并标定相应参数及筛选条件。结果表明:匝道组合形式一定时,先入后出型匝道最小间距随着主线设计速度增加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其推荐值集中在300~550m之间。  相似文献   

7.
车辆运行与交通安全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健康和安全,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目标。传统的车辆运行安全由车辆标准、检测和维护保养等来保障,而车辆使用中的道路交通安全主要由驾驶人的安全文明驾驶意识和技能来保障。随着先进主动安全技术在车辆上的应用逐渐增多,传统“车辆”和“驾驶人”在交通安全中的职责和界限逐渐模糊。这就为将车辆运行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的方法结合起来,开展更系统、更精准的安全评价和风险研判提供了可能。本文梳理了常见的各类车辆运行与交通安全风险评价的方法,分析了其使用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各类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综合应用各类安全风险评价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快速路交织区建模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路匝道处的交通流因交织方向多而显得具有混乱、复杂和难于管理.匝道交织区的交通管理对于提高快速路通行能力、加强交通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引入"冒险系数"来表达驾驶员的驾车习惯,并使用元胞自动机模型来仿真快速路交织区中交织车辆的跟车和换道行为.仿真得到交通流量、交织区长度等参数对交织路段交通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并用宏观流速曲线验证了模型.  相似文献   

9.
应用Vissim微观仿真模型研究城市快速路菱形立交入口至前方灯控平交路口合理距离,以排队长度为评价指标研究由于平交口信号灯造成各转向车辆的延误,分析了入口下游辅路交织区交织长度随入口至最大排队长度末端距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入口至平面交叉口的距离决定于交叉口各转向车辆最大排队长度及交织长度;入口至前方交叉口的合理间距为315 m,条件受限时取值为265 m.  相似文献   

10.
分析绕城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间距的影响因素。根据立交间距的定义,采用匝道切线长和变速车道长度确定构造长度;采用车道变换模型、交通标志布置以及满足主线无交织运行的距离确定立交净距。从而,提出了主线设计速度80 km/h的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根据路线设计规范得出立交最大间距。最后,对全国35条绕城高速公路的相邻互通式立交间距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11.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肖忠斌  王炜  李文权  王瑩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1):105-108,129
分析了影响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间距的各种因素,给出了互通立交间距的基本定义及假设,引入临界安全间隙概念,采用概率论、可接受间隙理论及运动学的方法,在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互通立交加、减速车道长度及车辆完成车道变换所需要的基本路段的长度,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互通立交最小间距模型。通过与仿真软件CORSIM模型的求解值比较验证了该模型是有效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适宜的最小间距为1.0~2.0km,说明我国现行规范中立交间距的设计标准偏小。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西三环内环丰益桥至丽泽桥段出入口改造为背景,对先入后出的出入口间距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比较了第7版美国Highway Capacity Manual(2022年版)(以下简称HCM2022)和周荣贵《公路通行能力手册》对交织区通行能力、运行速度、服务水平的计算结果,对先入后出的出入口间距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基于案例背景,选择流量比、交织区长度为影响因子,分别采用周荣贵的分析方法和HCM2022的分析方法对通行能力、运行速度的敏感性进行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行业特征和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入口与隧道洞口距离较近的工程实际情况,在分析相关标准规范规定和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模拟仿真技术,从交通安全、通行能力、驾驶员反应时间和车辆操作时间需求等角度,对间距值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条件受限情况下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与隧道的最小间距推荐值.并进一步在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安全对策措施,供设计人员和营运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车辆运行监测逐渐成为高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研发专用监测预警技术实现对大型客、货运输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行驶信息的实时采集,基于多源数据挖掘和融合技术构建预警处理系统,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预测分析,并结合实时通讯技术实现预警场景内车辆的语音预警信息及时送播,提示车辆司机提前采取措施,规避危险,从而提升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事关部队中心任务的圆满完成.事关部队的全面建设和安全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和官兵生命安全。加强车辆交通安全管理现代化建设,要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安全观念.强化积极预防、科学预防意识,建立现代安全管理制度.运用先进管理方法,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促进部队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上预防恶性追尾事故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速公路上发生连续追尾碰撞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行车安全间距不够,文中根据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计算出不同车速下的最小行车安全间距,并指出驾驶员应根据天气、车辆技术状况等适时调整行车安全间距,以避免恶性追尾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对于交通安全有着潜在的危险.车辆由于失控引起追尾甚至冲出长下坡,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文中从安全警示、线形设计、安全设施等方面综合探讨了保障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应用Vissim仿真模型研究了在不同的主辅路流量组合和交织流量比下,菱形立交出入口区间平均速度、平均最大排队长度、出口流量与出入口间距的关系.研究表明,交织区平均速度、平均最大排队长度和出口流量都随出入口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当主辅路流量和交织流量比较小时,三者随出入口间距变化较小;当主辅路流量和交织流量比较大时,三者随出入口间距变化较大.因此可以得出,当交通流量较小或出入口间距受限时,出入口间距为l00 m时比较适宜;当交通流量较大时,随交织流量比由0.2增大到0.3以上时,出入口间距应由300 m增大到450m,才能有较好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9.
以上海市某先入后出型匝道组合为例,利用校验后的仿真软件TSIS研究了匝道间距与交织区平均速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匝道间距的增加,交织区平均速度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且匝道间距对主线最外侧车道的影响程度远远高于对内侧车道的影响.借助统计软件SPSS分析了主线设计速度分别为60、80、100 km/h时匝道间距、流量、汇入比、分流比与交织区平均速度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定量模型.结果表明,主线设计速度不同时,影响交织区平均速度的因素也有所变化.根据定量模型分别计算了不同设计速度和交织区平均速度条件下的匝道间距,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算值进行了修正,最终给出了合理的推荐值,并与《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中的推荐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定量统计模型计算值较为合理,且更加详细,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20,(5)
为了有效监管并预防公路运输车辆的安全问题,提高运输车辆在车联网环境下的安全水平,针对运输车辆运行态势进行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面向公路运输车辆,分析了包含智能化交通工程设施系统、卫星定位系统、联网联控系统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多模式技术在运输车辆安全监测领域获取的数据情况,从人员状态、车辆运行情况、交通环境和管理行为等4个角度构建了包含可实时采集数据的运输车辆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AHP-可拓物元混合模型作为运输车辆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安全评价,最终分别对基于现状和采取针对性风险控制措施后的车辆运输安全进行评估,得出北京市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危险"、"警惕"等级关联度值分别由现状的-0.223、-0.154降低为-0.531、-0.487,平均降低率为63.19%;而"安全"等级关联度值则由现状的-1.749大幅提升73.99%,为-0.455。本研究可准确客观地对运输车辆进行安全性评价,有助于相关部门对运输车辆的精细化监管与运输市场管理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