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破碎岩层位置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文章以某节理裂隙岩体隧道为研究对象,根据破碎岩层位置的不同分别建立6个计算模型,采用离散元软件UDEC对各个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并对比分析破碎岩层不同位置下的隧道开挖后应力和位移响应云图。结果表明:当破碎岩层位移隧道中线以上时,对隧道稳定性影响最大;当破碎岩体层位于隧道中心以下,对隧道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广西公路隧道隧址区地质复杂问题及隧道病害问题越来越多的现象,采取数值模拟分析的方式分析了地基承载力不足、基底发生沉降时公路隧道的力学特点,并结合数值分析结果及工程实践经验,探讨了基底沉降对公路隧道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通过室内石膏块模型试验对节理间距为0.5 m的隧道围岩在节理倾角分别为0°,30°,45°,60°和90°时无支护开挖情况下围岩的塌落拱跨度、高度和塌落面积的探讨,得出了在不同节理倾角下得到的结果 ,并与普氏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塌落高度、塌落宽度以及塌落面积均与节理倾角呈非线性变化关系,其极小值介于45°~60°之间;同时利用离散元软件UEDC对上述工况进行二维数值分析,室内试验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一致;依据数值计算和室内试验综合分析,得到了在不同节理倾角下塌落拱高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隧道工程在建造和运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对其碳排放进行准确量化分析与评估对推动双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LCA方法进行隧道碳排放边界划分,并建立隧道全寿命期的碳排放计算模型;依托工程实例,对隧道全寿命期的碳排放进行计算与评估。结果表明,隧道建造阶段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材料的生产,运维期的碳排放大小与隧道长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不同长度隧道照明区段能耗占比结果,可得出随着隧道长度的增加,隧道中间段的照明碳排放占比不断提高;由于隧道的照明设置与交通量相关,在结合粒子群算法和考虑交通量变化的因素下开展隧道照明能耗的不确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长度为500~4 000 m的隧道中,入口段照明能耗产生的碳排放在整个照明区段中的占比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节能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盾构隧道施工对在建明挖公路隧道变形的影响,以某山岭重丘区在建高速公路隧道盾构区间临接明挖隧道工程为例,采用FLAC3D数值仿真法分析盾构隧道不同位置施工对明挖隧道围护结构及周边土体变形的影响,提出科学有效的改善措施,为同类型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安全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公路隧道照明眩光影响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综合模拟仿真与定量分析,研究公路隧道照明眩光的影响范围,对加强公路隧道行车安全、提高公路隧道照明舒适度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引入眩光常数G和相对阈值增量TI的计算方法,并针对隧道对称布灯、交错布灯以及中央布灯三种情况下的隧道照明眩光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三种布设方法下产生的眩光影响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对称布灯时眩光影响范围为75.73°;中央布灯时眩光影响范围为76.22°;交错布灯时眩光影响范围为79.58°。通过计算分析眩光常数G得出结论:在隧道照明中无论是用哪种照明布灯方式,一旦发生眩光影响,它的影响等级都是比较高的。在这种影响情况下,驾驶员驾驶车辆在隧道中行驶所受到的危害程度会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可以通过对岩石溶蚀、软化以及与岩石、岩体构造的共同作用等方式,影响隧道围岩和初支稳定、破坏隧道衬砌结构受力安全及增加隧道运营养护难度。文章总结归纳了地下水对公路隧道施工和运营产生不利影响的作用方式,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层面产状对软岩隧道变形的影响,文章依托某层状软岩地层的高速公路隧道实际工程,通过FLAC3D软件进行建模与计算,分析不同岩层产状下对围岩变形与应力的变化规律,得到如下结论:(1)围岩变形的主方向随层面产状的变化存在不同程度偏转,随层面倾角增大逐渐从以竖向变形为主过渡到以水平变形为主,围岩的变形方向垂直于层面时变形值最大;(2)随着与洞壁距离的增大,围岩的径向应力逐渐增大,切向应力先增大后减小,切向应力较大的区域围岩出现塑性区,且由于洞壁附近围岩的切向应力远大于围岩的径向应力,存在较大的压力差,导致洞壁附近的围岩发生塑性变形,甚至产生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9.
公路隧道火灾事故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隧道内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其后果通常极其破坏性和危害性。文章根据对欧洲、日本、中国等多起重大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成因、特点以及应急救援措施;总结了以往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分布、类型,以及防火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以期为我国公路隧道防灾减灾设计与应急救援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层面大倾角岩体地质偏压型、地形偏压型隧道开挖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依据块体理论,采用赤平投影法以及岩体洞室开挖稳定性分析软件Unwedge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最不利结构面组合,寻找出最不稳定块体的位置;再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hase2,利用其特有的结构面单元组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给工程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南吕梁山隧道2#斜井进口围岩以水平层状泥岩、泥灰岩、灰岩为主,层理和节理裂隙发育,爆破后拱部极易出现平顶、落石、掉块、塌顶等现象,快速掘进、成本控制、安全风险等均难以得到保证。文章通过对开挖方法、超前加固、控制爆破、初期支护、监控量测等思考,提出了单线铁路隧道水平岩层施工中短台阶法开挖、超前小导管注浆、弱控制爆破、拱部中空注浆锚杆支护,以及地质超前预报、加强施工监测等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隧道照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文章通过对各照明段照度开展照明效果检测分析,以某高速公路长隧道照明设计为研究背景,从灯具布置、应急照明、疏散及诱导照明等方面进行照明设计,检测各照明段的照度,分析数据得出隧道各照明段照度分布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文章对公路隧道通风设计中公路隧道通风控制状态、污染物稀释标准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指出了隧道通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改进办法,对公路隧道的通风设计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隧道建设长度、断面形式和处理方法日益丰富,从事公路隧道建设的人员也越来越多。相继推出的《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公路隧道设计细则》等行业规范,对推进我国公路隧道建设技术进步,规范和指导其设计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公路隧道技术已自成体系,全面修订或新编了隧道设计施工规范,但是,许多公路隧道建设技术人员仍感觉在工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静力模型模拟既有隧道衬砌的现有受力状态并分析新隧道开挖时引起既有隧道的衬砌应力重分布;然后建立动力模型分析新隧道爆破时应力波在既有隧道二次衬砌中引起的应力状态;将静力模型和动力模型中隧道衬砌的应力进行矢量叠加,评判新隧道爆破开挖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隧道爆破开挖对既有隧道的应力分布有较大影响,使得既有隧道二次衬砌近新隧道侧边墙处拉应力达到1.57MPa,超出混凝土抗拉强度,建议对新隧道施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从而保证既有隧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保隧道工程在水平岩层施工中的速度和安全性,深入研究和优化岩层地质预测、掘进与支护,以及信息化施工和实时监控技术。首先,通过对岩层的详细分类和性质分析,结合风险评估,探讨现有地质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其次,介绍掘进机械的选择策略、岩层支护方法,并强调掘进速度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最后,强调施工流程信息化和实时监控技术的关键作用,旨在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从交通安全角度出发,分析公路线形中涉及的各方面因素包括路线视距、平纵线形组合、曲率半径等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以供设计人员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建立隧道通风模拟程序和隧道光环境仿真模型,探究多系统集成作用对隧道内司机驾驶行为的影响。隧道通风模拟以隧道一维污染物浓度分布函数为基础,通过MATLAB软件建立隧道污染物分布有限元数值求解程序,得到隧道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选定CO和烟尘作为典型污染物,探究污染物对司驾行为的影响机理和量化评价标准。以驾驶员健康状态作为CO浓度评判标准进行定性分析,以能见度和司机反应时间作为烟尘影响的评判标准。隧道光环境模型利用Unity3D平台建立隧道内部场景,借助VR设备开展虚拟驾驶试验,分析不同光环境下的司驾行为模式。研究揭示了隧道光环境对于司驾行为模式的影响范式,模拟结果可作为隧道通风和照明系统合理布置与节能运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公路隧道双洞互补式通风的适用性,文章基于隧址海拔和温度、隧道长度和纵坡、隧道交通量和交通组成、隧道双洞间距等因素对互补式通风负荷比及通风效果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上下行通风负荷比大于1.5或隧道单向纵坡绝对值在1.5%~2.0%之间时,适宜采用互补式通风;隧道长度在4.5~6 km之间时,采用双洞互补式通风最经济实用;交通量和交通组成的影响关系显示隧道大型车混入率在35%~50%之间时宜考虑采用互补式通风;双洞隧道适合采用互补式通风的最小间距为30 m。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公路隧道工程计量支付的内涵与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公路工程计量支付工作的要求,论述了公路隧道工程计量支付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