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论证防城花岗岩集料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应用的可行性,文章对花岗岩集料密度、针片状含量、粘附性、压碎值及级配等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并对花岗岩集料沥青混合料AC-25的路用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防城花岗岩集料的吸水率比石灰岩集料的略大0.1%~0.3%、针片状含量偏大,花岗岩集料的粘附性为三级,(0~5)mm石屑的级配偏粗,其高温压碎值满足技术要求;花岗岩沥青混合料AC-25的油石比与石灰岩集料相比约增大0.3%;未掺配抗剥落剂或水泥的花岗岩沥青混合料AC-25的水稳定性能不满足现行规范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推广应用花岗岩地方材料,文章对资兴高速的花岗岩沥青中面层配合比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对掺加水泥的花岗岩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汉堡车辙验证,结果表明:资兴高速花岗岩集料与沥青粘附等级满足规范要求,但是直接用于沥青混合料后冻融劈裂强度比难以满足规范要求,采用水泥作为抗剥落剂,其冻融劈裂强度比显著提高,水稳定性能和高温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通过添加水泥,资兴高速沥青中面层采用花岗岩集料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别以云南高粘沥青和SK-70~#基质沥青为混合料胶结材料,质地、粒形较好的石灰岩为集料,使用国内外研究成熟的OGFC-10、OGFC-13级配类型制备沥青混合料,并将云南高粘沥青与SK-70~#基质沥青作对比分析,研究了两种不同材料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的排水性能、抗滑性能、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胶结材料制备的OGFC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排水性能、抗滑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云南高粘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水稳定性比普通基质沥青混合料好,更适用于OGFC沥青路面。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地方普通公路建设实际需求,研究了普通公路抗滑、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提出了基于石灰岩集料、普通沥青材料特点的骨架密实型材料组成设计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文章推荐的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级配具有良好的马歇尔指标、水稳定性能、高温抗车辙性能;空隙率是影响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主要因素,控制空隙率水平是保障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本研究成果可为普通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及级配稳定性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进而为集料选择及性能评定提供参考,文章结合现有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研究状况,针对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级配稳定性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室内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改善集料的颗粒形状、降低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剪切强度;集料级配稳定,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越接近设计级配,其高温车辙试验结果离散型越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环氧沥青混合料级配变化对路用性能的影响,文章采用变i法级配设计理论计算合成级配曲线,利用贝雷法参数对关键控制筛孔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级配环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显示:变i法设计级配曲线具备良好的嵌挤结构,能够满足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特性要求,级配变化对抗弯拉强度和弯拉应变指标影响不致,在-15℃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南宁-梧州二级公路路面大修改造工程为依托,介绍了旧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沥青加铺层的技术特性及作用机理,阐述了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方法,并根据沥青混合料分形级配理论,探讨了粗集料用量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了26.5 mm1、9 mm的粗集料用量的AC-20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透水沥青混合料PAC-13级配粗集料的最佳粗度范围,本文借助透水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试验,结合透水沥青混合料设计理论,分析了透水沥青混合料PAC-13级配在不同粗集料粗度下透水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差异,得到了透水沥青混合料粗集料粗度与其力学性能的关系,优化了现有透水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试验结果表明:PAC-13级配粗集料最佳粗度范围为0.80~1.40。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托某高速公路,针对近几年广西高速公路在进行上面层SMA-13沥青混合料细集料机制砂选择过程中存在的片面认识,对不同岩性细集料机制砂设计的SMA-13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对比分析级配、油石比、析漏、飞散、水稳定性能、高温稳定性能以及路用抗滑性能等指标,为广西高速公路上面层SMA-13沥青混合料细集料机制砂多元化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文章采用粗、细花岗岩集料进行了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以添加4‰抗剥落剂、4‰抗剥落剂与2%水泥综合使用两种方式改善花岗岩粘附性,并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浸水汉堡车辙试验对花岗岩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粗细集料均采用花岗岩时仅通过添加抗剥落剂难以满足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要求;在此基础上采用2%水泥替代矿粉后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提升32.3%,显著提高水稳定性,且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高温车辙变形降低14.8%,有效地改善了其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是路面性能的最重要的控制要求。为分析不同旧料掺配比例对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特性,基于最大密实理论设计级配指数为0.50,旧料掺配比例为86%、90%和94%的三组再生沥青混合料合成级配,通过试验与数据拟合确定旧料掺配比例与空隙率、浸水稳定度、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等因素的关系规律,提出在满足空隙率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以水稳定性为目标性能,旧料在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的最佳掺配比例。  相似文献   

12.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受施工工艺影响,其材料组成中占较大比例的RAP存在部分聚团现象,从而造成其级配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为分析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特性对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最大密实理论设计级配指数为0.40、0.45、0.50的三组再生沥青混合料合成级配,通过试验与数据拟合确定级配指数与空隙率、马歇尔稳定度关系模型,分析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对其空隙率和稳定度的影响规律。在满足空隙率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以高温稳定性为目标性能,确定了其最佳级配。  相似文献   

13.
排水能力是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PB)基层的主要设计目标,文章采用三种不同级配的ATPB混合料测试其空隙率与渗透系数,提出了满足排水能力的级配设计级混合料指标要求。通过控制4.75mm、2.36mm、0.075mm筛孔通过率及沥青薄膜厚度,设计的混合料各项指标满足要求,排水能力大于其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钢渣是一种碱性集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能够有效吸附沥青胶结料。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出油石比为5.48%的钢渣沥青密级配混合料,室内试验表明:由于钢渣集料间较强的嵌挤作用,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高温抗车辙及水稳定性能。试验路段的检测结果表明,钢渣沥青密级配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路表抗滑性能,其渗水系数和压实度均可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广西湿热地区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文章根据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针对粗集料颗粒的体积特征,提出一种均匀骨架密实抗车辙型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并采用粗集料间隙率VCA法评价该沥青混合料的骨架特征,同时对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2~26.5)mm的粗集料用量相对较多,有利于粗集料之间形成防离析、均匀的骨架嵌挤密实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优化透水沥青混合料性能,文章通过分析矿粉对沥青胶浆特性的影响,研究矿粉与细集料占比、矿粉占级配0.075 mm及2.36 mm筛网通过率以下比例对透水沥青混合料稳定度、浸水肯塔堡飞散、连通空隙率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排水需求的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混合料耐久性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SMA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高温、抗低温、抗滑性能,对其级配进行合理设计,有利于提升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新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面层进行配比设计,并利用马歇尔击实法制备试验试件,分析集料用量和矿料用量对孔隙率、稳定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粗集料的增加,混合料孔隙率增大,稳定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排水沥青混合料空隙率较大,在重载沥青混合料设计时,仅单纯地增加马歇尔击实次数容易造成集料破碎导致级配范围变化,影响沥青混合料设计精度.对于一般沥青混合料而言,旋转压实比马歇尔击实能取得更好的路面压实效果.为研究不同成型方法及次数对马歇尔试件物理指标、路用性能的影响,文章选择了旋转压实及马歇尔击实这两种方法,研究不同压实...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介绍酸性石料在武邵高速公路Bl合同段沥青表面层的应用.在灰绿岩、玄武岩等石料运距太远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粗集料采用酸性石料,细集料采用石灰岩.利用酸性石料的高强度形成骨架,石灰岩的细料提高集料混合料对沥青的粘附性,扬长补短,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相关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不合理及施工人员管理不当是引发沥青混合料离析的主要原因,从而诱发沥青路面各类早期病害。鉴于此,基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集料级配的分形特征出发,并以SMA-16、AC-16两种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级配类型对离析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对比,得出不同级配类型下,沥青混合料呈现出不同的离析倾向性,为今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