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统计了国内外机制砂标准,对比了国内外不同时期机制砂的定义范围、级配、石粉含量等技术指标,分析了机制砂技术指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机制砂的定义范围,分析了国内不同时期下机制砂的母材选取要求和施工工艺,随着施工工艺的提升,机制砂母材选取范围逐渐扩大;通过对比国内外机制砂规范的关键技术指标要求,分析了不同的机制砂技术指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制砂选取不仅要考虑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更要考虑石粉含量对机制砂级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天然砂的缺乏,简述社会上制砂机和机制砂的现状,着重介绍优质机制砂生产线生产原理,分析了如何控制机制砂的质量以及对机制砂混凝土和河砂混凝土进行试验比较,提出优质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可获得良好的和易性能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机制砂混凝土配制原则,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C55机制砂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影响与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并从拌制、浇筑、养护等方面,提出了C55机制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4.
机制砂是未来混凝土用砂的重要趋势.基于室内试验,对精品机制砂混凝土和天然砂混凝土在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体积稳定性能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精品机制砂混凝土与天然砂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基本相同,二者差异性较小,个别性能指标甚至优于天然砂混凝土.(2)精品机制砂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还应适...  相似文献   

5.
机制砂在混凝土和砂浆中的应用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大量机制砂配合比的设计,归纳出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表现特性,并进行有关机理分析,找到机制砂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从配合比设计及施工中论证了机制砂代替天然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机制砂的特点、技术指标和检验方法,分析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高标号混凝土的影响,提出了机制砂在桥梁上构施工中的应用技术与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试验研究了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强度、合理砂率及耐久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含量不超过10%的情况下,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工作性能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机制砂混凝土的合理砂率对石粉含量较为敏感,石粉含量为0%、5%和10%时的最佳砂率分别为36%、33%和30%;石粉的掺入降低了机制砂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8.
在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机制砂替代天然河沙已势在必行,由此也推动了碎石机械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文章结合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钟山至昭平段)在桂林平乐县的石灰岩机制砂生产线项目,对机制砂生产设备的工艺、特点及应用情况进行研究,为引进合理的机制砂设备及制备优良的机制砂提供技术、经济等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外观和岩性方面对比了天然砂和机制砂各自的特点,分析了机制砂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及石粉作用原理,并以广西贺巴高速公路(都巴段)工程为例,通过混凝土抗压度试验,证明了机制砂应用于预制梁混凝土施工所具有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机制砂正逐步取代天然砂,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混凝土用砂需求。文章依托钟昭路新型机制砂生产项目,研究不同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坍落度)和力学性能(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C20机制砂混凝土的较佳石粉含量约为12%;C40、C50机制砂混凝土的最佳石粉含量约为10%。  相似文献   

11.
机制砂混凝土是一种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广泛应用的新型建筑材料。为增强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效果,提升高速公路施工质量和效率,首先,对机制砂混凝土进行概述;其次,探究机制砂混凝土的使用性能;最后,提出机制砂混凝土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要点,包括完善调配环节、合理使用泵送方式、完善机制砂混凝土的浇筑性能,做好养护工作等。研究表明,机制砂混凝土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还能够实现施工过程的快速高效。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花岗岩机制砂的使用率,文章针对传统机制砂存在的石粉含量多、级配差、颗粒棱角多等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机制砂的加工工艺来消除原材质量问题,并通过配合比试验验证新型加工的花岗岩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检测结果显示,新型加工后的花岗岩机制砂可提高机制砂的质量,用其配制的各标号混凝土性能和抗压强度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马歇尔法,确定了沥青混合料AC-13的最佳油石比,并评价分析了石灰岩机制砂、辉绿岩机制砂及其规格对抗滑表层沥青混合料AC-13的组成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岩机制砂沥青混合料AC-13的2.36mm、0.6mm、0.075mm的通过率分别为23.1%、13.7%、6.7%时,最佳油石比为4.6%;辉绿岩机制砂沥青混合料AC-13的2.36mm、0.6mm、0.075mm的通过率分别为27.7%、14.9%、7.0%时,最佳油石比为4.9%;相对辉绿岩机制砂沥青混合料AC-13,石灰岩机制砂沥青混合料AC-13的动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粘聚力分别提高了13.3%、21.2%、3.4%;相同辉绿岩粗集料条件下,石灰岩机制砂沥青混合料AC-13的抗剪强度、抗滑性能相对更优。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配制原则和设计要点,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水胶比、不同砂率对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强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同时结合某大桥预应力T梁浇筑施工实例,阐述了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T梁的浇筑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并对养护成型的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T梁的施工质量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梁体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且无外观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广西喀斯特地貌山区交通不便但矿石资源丰富的特点,依托贺巴高速(都安至巴马段)项目工程,研究了机制砂中微细集料和石粉的特点及其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MB值的大小影响有限,几乎可忽略;机制砂中微细集料和石粉含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影响很大,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对机制砂微细集料和石粉含量的要求有所不同,适当的微细集料和石粉含量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砂率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文章通过开展混凝土坍落度测试、28 d抗压强度测试、劈裂强度测试、摆式摩擦及单位磨损量测试,研究砂率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及抗滑耐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砂率的增大,混凝土流动性先降低后提升,28 d抗压强度不断降低,28 d劈裂强度先提升后降低;当砂率为32%时,机制砂混凝土有着最优的流动性,28 d抗压强度为最大,耐磨性能为最优;当砂率为36%时,机制砂混凝土28 d劈裂强度和抗滑性最佳。  相似文献   

17.
由于基层沥青路面属于半刚性路面,在施工后极易产生反射裂缝,导致工程质量严重降低。为使道路的使用寿命延长,工程品质提升,可选择沥青砂作为应力吸收层来吸收和消散路面局部应力。本文以某工程为例,介绍了沥青砂吸收层的原理、材料配比和在运输及碾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以后类似的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于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由于土体内摩擦角大、流动性差、渗透系数大,导致进入压力舱的土体很难形成“塑性流动状态”,给施工带来困难,因此必须对渣土进行改良;本文基于砂卵石土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进行渣土改良剂比选,最终确定使用泡沫作为渣土改良剂;试验得出泡沫剂的最佳配比为3%;下,改良后的渣土内摩擦角由42.56°降低到38.24°;渗透试验表明最佳配比下,改良后的渣土渗透系数由2.315×10^-2cm/s提高到5.328×10^-5cm/s;通过试验数据得出,经过现场盾构试掘进验证了泡沫剂改良砂卵石土层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花岗岩破碎制成细骨料时与石灰岩机制砂类似,具有大量的石粉,存在颗粒棱角性大、级配分布不良等问题,导致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变差。基于此,文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不同因素水平,通过方差分析探究各因素对花岗岩机制砂路面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而得到花岗岩机制砂路面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水胶比对花岗岩机制砂路面混凝土的坍落度、抗弯拉强度、抗压及抗劈拉强度影响较大;砂率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坍落度;花岗岩机制砂路面混凝土最优配合比为水胶比0.34、水泥342 kg/m3、粉煤灰38 kg/m3、水116 kg/m3、砂子657 kg/m3、碎石922 kg/m3、减水剂6.44 kg/m3。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表面层沥青路面抗滑安全性能,文章提出一种适应广西高速公路高温潮湿环境以及重载交通作用下的机制砂SMA-13混合料配合比,并验证分析了机制砂SMA-13路面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及抗滑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