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性底盘装甲涂料是为了适应环保要求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抗石击防锈涂料.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路面砂石对车身底板下部产生撞击和冲刷,损坏该部位表面的涂层.为延长汽车车身的使用寿命、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和车身缝隙间的耐腐蚀性,在车身底板下表面(尤其是易受石击的轮罩、挡泥板表面)增涂1~2 mm厚的具有抗石击性的防锈涂层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汽车涂装的"三喷一烘"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推广清洁涂装技术及满足用户对汽车涂层装饰的要求,开发了一种可减少生产线设备投资。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的“三喷一烘”新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此工艺可提高金属漆膜的外观质量、涂膜的抗擦伤性和抗石击性、“湿碰湿”涂装作业性以及对树脂性能的控制,是载货车汽车涂装金属涂层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抗石击性能是评价涂层优良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而热镀锌钢板涂层存在抗石击性能差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在电泳涂层与中涂涂层之间增加抗石击涂层的新工艺。试验表明,新工艺有效提高了热镀锌钢板涂层的抗石击性能。  相似文献   

4.
《公路》2017,(11)
采用A、B、C等3种组分配置了低表面能缓释型除冰涂层材料,分别采用冷冻试验、敲击和落球冲击试验对该除冰涂层的抗凝冰效果进行了评价,采用负荷轮碾压试验评价了除冰涂层耐久性;分别将涂有低表面能缓释型除冰涂层、工业除冰盐和未做处理的马歇尔、小梁及湿轮磨耗试件置于室外凝冻天气条件下,对比3种试件表面凝冰情况,对该涂层材料的除冰雪效果进行了分析;铺筑了除冰涂层试验路,并对试验路进行了渗水性能和抗滑性能检测,对低表面能缓释型除冰涂层对路面表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配置的凝冰涂层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凝冰和除雪效果,基本不影响原路面的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5.
悬索跨越形式是油气管道跨越工程中被广泛使用的结构,针对它的结构安全性检测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本领域仍处于一个起步探索的阶段。从索力检测、外观检查、混凝土无损检测、钢结构无损检测、涂层劣化评价和线形观测6个方面归纳了悬索式跨越结构安全性的检测评价体系,并以9座悬索式跨越工程为例,在规范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动态权重方法综合评价跨越工程的技术安全状况评级,使之更符合工程实际并为下一步养护维修提供依据,成果可供油气管道悬索式跨越工程结构安全性检测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跨径公路钢桁梁桥防腐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勇  李武  姜凤连  王海东 《公路》2005,(1):125-130
介绍了两座钢桁梁桥防腐涂层,质量检测、评价与设计方法,给出了考虑使用寿命的防腐涂层的方法和考虑的主要因素。为同类桥梁的维修养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强  魏一凡 《上海汽车》2023,(11):50-53+62
汽车悬架弹簧在整车腐蚀试验中发生断裂。采用电镜扫描、残余应力检测、化学成分检测、硬度检测、金相组织及脱碳检测、涂层厚度和附着力测量,对断裂失效样品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弹簧断裂的根本原因是在整车腐蚀试验中受到高速石击导致涂层破损产生裂纹源,并在腐蚀和疲劳的作用下使得裂纹进一步扩展,最终导致弹簧断裂。最后提出了采用双涂层的表面处理方法,使得弹簧抗石击的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夏季高温所引起的沥青路面温度过高问题,制备了WH和WJ两种路用降温涂层,提出路用降温涂层室内外测温方法,全面对比路用降温涂层室内和室外测温数据,评价两种路用降温涂层降温性能,并对路用降温涂层的路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H降温涂层的降温性能优于WJ降温涂层,WH和WJ降温涂层的最高降温幅度分别为9℃和7℃以上;WH降温涂层耐磨性能优于WJ降温涂层,将抗滑粒料撒布于涂层表面可以明显改善路用降温涂层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9.
涂层耐水性是评价汽车涂层耐久性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现行有效的涂层耐水性试验方法有4种。本文按照这4种试验方法对装饰性复合涂层进行耐水性考察,探讨了不同试验温度和试验时间对涂层的光泽变化率、色差及附着力的影响,并对改进现有涂层耐水性评价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检测汽车涂层耐飞石冲击性能的两种常用试验和评价体系,并对比了其主要区别。然后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了实验样品角度、试验温度及石子用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最后比较了各个主机厂汽车涂层飞石冲击试验的区别,分析了各个标准的优缺点,并对试验标准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桥梁钢结构件防腐蚀涂层在外界复杂环境下易发生涂层老化造成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建立不同防腐蚀涂层体系的失效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人工曝光环境和自然曝光环境下不同涂层体系的吸水率、失光率、老化级别等指标,获得防腐蚀涂层耐久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曝光环境下和自然曝光环境下,不同防腐涂层的失光率和吸水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黑聚氨酯体系氯化橡胶面丙烯酸聚氨酯体系;通过SEM表面观察和涂层老化评价综合获得涂层的耐蚀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丙烯酸聚氨酯体系氯化橡胶面黑聚氨酯体系。因此,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桥梁结构所处的外界环境选择合适的防腐蚀涂层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扩大PA6/ABS共混体系材料在汽车内饰方面的应用范围,必须提高其抗刮擦性能。分析了PA6/ABS共混体系材料的力学性能、抗划伤性能和抗磨损性能,通过更改PA6/ABS的配比以及在PA6/ABS中添加玻璃微珠、硅酮、PTFE、成核剂、PMMA等方式,达到在保持其较好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提高抗划伤性和抗磨损性的目的。结果表明,最佳配比方案是PA∶ABS∶SMA∶硅酮为40∶54∶5∶1。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沥青路面热反射涂层降温效果及抗滑性能,该文通过对热反射涂层的降温机理研究优选了路用降温原材料,制备了一种路用降温涂层。开发了用于评价路用涂层降温性能的室内模拟太阳热辐射测试系统,通过对干燥时间、抗滑性能、黏附性能以及室内降温性能试验,确定了新型路用降温涂层的最佳配比以及涂抹量。结果表明:该涂层的黏附强度在涂刷量为0.4~0.8 kg/m~2时较高;抗滑性能随着TiO_2体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漂珠掺量的增大而增大,且漂珠掺量为20%左右时涂料抗磨损性能最优;通过室内热辐射模拟试验,试件上表面最大降温可达7.93℃。在试件底部降温可达7.43℃。该文所制备的路用降温涂层可以有效反射太阳辐射,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前适用于整车阳光模拟内外饰油漆涂层老化评价的方法还存在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漆涂层耐老化性能评价的科学性。本文根据不同内外饰油漆件所受光照强度大小、实车装配位置、零部件外观形状、连续喷涂面积大小将其进行分级、分类,并从涂层外观、涂层厚度、涂层附着力、涂层硬度四个测评项目总结了适用于整车级内外饰件油漆涂层耐老化性能测评的方法,为整车阳光模拟内外饰油漆涂层老化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汽车涂层在光照等环境因素作用下通常会出现变色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不同颜色的涂层系统通过仪器测量法检测涂层变色前、后的色差而得到的变色等级与通过人眼观察涂层变色前、后的变色程度所对应的变色等级有很大不同,给涂层变色等级的评价带来了困惑.通过对6种颜色的涂层样板进行有关试验,探讨影响不同颜色涂层系统变色等级评价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沥青路面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热反射涂层路面抗滑能力,研究了抗滑颗粒及其最佳掺量、工艺等对热反射涂层路面抗滑性能与阻热性能影响,提出了热反射涂层抗滑技术。结果表明:0.60~1.18 mm机制砂作为抗滑颗粒,可以提高涂层路面抗滑性能且不影响涂层路面阻热效果;抗滑颗粒最佳掺量为涂层质量的40%,与不掺抗滑颗粒相比,抗滑性能至少可提高1.6倍;撒布工艺对抗滑性能提高最明显,预拌工艺可提高涂层的抗滑耐久性;抗滑热反射涂层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能,拉拔强度可达0.76 MPa。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桥梁养护检测规范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将桥梁现场检测所得的资料准确地应用于桥梁技术状况评价,提高检测水平、采用准确的评价方法是当务之急。通过收集美国、中国台湾、德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几个国家和地区关于桥梁养护规范中对既有桥梁的检测与评价方法,并将各个规范评价方法从检测体系、检测技术和评估体系3方面进行比较,得出养护规范中桥梁评价的异同点,提出桥梁检测评价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基于Beer-Lambert定律,提出了用透射光谱法对涂层UV穿透率进行测试的技术方案.确定了涂层厚度与UV穿透率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快速检测涂层质量并确定涂层的经济膜厚,指导涂膜体系设计和确定生产线相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9.
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热反射涂层施工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涂布太阳热反射涂层可有效降低路面温度,减少高温车辙病害,并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结合重庆交通大学太阳热反射涂层试验路段的铺筑,对其材料特性、施工要求和施工工艺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试验路段热反射涂层的降温效果和抗滑性能进行了评价,为热反射涂层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李兴平  吴中鑫  李栋 《公路》2021,(2):178-183
以某长江大桥其中的公路桥混凝土防护涂装工程为例,在分析混凝土耐久性病害原因后,以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修旧如旧和适用耐久为原则,提出由补强层、腻子层(根据需要)、底涂层、中涂层和面涂层组成的水性水泥基涂装体系,总结了基面处理及涂装施工工艺,提出通过控制施工道数和涂料消耗量控制施工过程涂装质量,最后通过涂层黏结强度、附着力、混凝土碳化速度、氯离子扩散系数和抗疲劳性对涂装体系效果进行评价,该涂装体系为公路桥梁混凝土耐久性防护的理想涂装体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