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用汽车》2006,(3):5-6
总投资1.9亿、年产量为5000辆的重庆云河专用汽车公司本月投产。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却的新增汽车生产企业中,中国重汽与重庆云河集团合资组建的专用汽车公司名列其中。重庆云河专用车公司总经理卢群透露,首批100辆云河专用车在本月初上市销售。这样,重汽与红岩汽车将在重庆等市场上贴身肉搏。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安全》2008,(12):44-44
Honda与广州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合资成立的出口汽车生产公司——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自05年4月投产至今.累计出口突破10万辆。11月13日上午.本田汽车(中国)10万辆Jazz出口欧洲暨新Jazz出口庆典在广州新沙港隆重举行.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汽车产业是由技术引进而得到发展的新中国的汽车产业是以一汽“解放”牌卡车的投产而宣告诞生的。也就是从原苏联汽车工业向我国技术转让开始的。而随后“三十年一贯制”的技术停滞,并不是合作的必然,而是我国计划经济的结果。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背景下,采取了走中外合资的路子,吸引跨国汽车公司到中国来,使汽车产业形成了合资热潮。在以后20年间,跨国巨头纷纷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与国有汽车企业组建合资公司,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管理。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产品,国际配套的市场渠道,在我国境内建立汽车生产企业,生产出与国际上同时代的产品。在中外合资中我们又是采用引进技术,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经营经验,在较短的时间里,用较低的成本,承接到跨国公司长期积累的知识、技术和经验,使汽车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使我国汽车的生产技术跃上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江南 《商用汽车》2005,(7):80-81
2005年4月21-28日上海第11届国际汽车展上,东风日产柴推出了几款利用与世界同步的“金拇指”UD重型专用车底盘改装的专用汽车,从而启动了该厂旨在成为我国高端重型专用车底盘支柱企业的“阳光工程”。该公司总经理江川明确表示,东风日产柴汽车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首个批准的、由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日产柴汽车工业株式会社合资的重卡底盘生产企业,将借助国家大力发展专用车的契机,把代表日本日产柴顶尖技术的“金拇指”UD 高端重型专用车底盘全方位引入杭州, 并通过本土化生产推向市场,同时将对现有产能进行扩充,使之成为我国高端重型专用车底盘的支柱企业。  相似文献   

5.
金杯汽车发布公告,公司拟与辽宁专用车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合资建立华晨汽车(铁岭)专用车有限公司,其中辽宁基地公司投入1亿元,公司投人2000万元。新公司建成后,将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用车生产基地。另外,公司拟转让所持的沈阳都瑞轮毂有限公司40%的股权。  相似文献   

6.
车市新闻     
华晨宝马合资合同在京签约 3月27日宝马集团和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合资合同签约仪式。按照合同,宝马集团和华晨汽车将共同组建一个生产和销售BMW汽车的合资公司,其生产厂将设在辽宁省省会沈阳市。 即将成立的合资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宝马集团  相似文献   

7.
最近,革命圣地延安有了汽车制造业投资1.88亿元的陕西汽车集团延安专用车有限公司新近成立并动工建设。陕西汽车集团延安专用车有限公司是陕汽集团的子公司,由陕汽集团和延安市政府合资组建。  相似文献   

8.
合资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类似于通用、大众和本田等汽车知名国际汽车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也已经不能用简单的"繁荣"一词来形容,那么探索并跟踪这些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在华的合资公司在生产运作和管理营销等方面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就成为我们<世界汽车>杂志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东风雷诺合资公司的组建,法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目前唯一一个没有国产化的大型国际汽车制造商雷诺在中国落地生根。然而,在目前市场格局已定的状态下,雷诺的国产化来得太迟,也很难打入主流阵营,东风雷诺合资公司的市场前景难测。年终岁末,拖延了十年之久的东风雷诺合资公司,终于修成正果。2013年12月5日,东风集团宣布,与法国雷诺汽车公司联合重组三江雷诺汽车事宜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12月16日,双方在中国武汉举行签约仪式,组建东风雷诺合资公司。这意味着,一波三折的东风霄诺合资案,已正在走入正轨。法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目前唯一一个没有国产化的大型国际汽车制造商雷诺将在中国落地生根。然而,迟到的婚姻命运又该如何?  相似文献   

10.
新闻     
<正>佛吉亚与北京威卡威签约组建合资公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佛吉亚正式宣布,将与中国内外饰件系统制造商——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股权比例为50:50的合资公司。双方于日前在中国北京正式签署建立合资公司的协议,将成立北京威卡威佛吉亚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威佛吉亚")。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主要汽车铝制内饰件供应商。佛吉亚作为全球铝制装饰市场的领导者,致力于深化在华产业足迹,服务以英菲尼迪和沃尔沃为首的客户。合资公司将成为国  相似文献   

11.
1984年,随着北京吉普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合资之后,中国的汽车合资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于是出现了南北大众,广州本田,东风雪铁龙等合资公司,合资似乎把中国的汽车工业带入了春天,仿佛找到了捷径,可以使中国的汽车工业一日千里。但是合资企业依然只能做代工。于是,一批民族  相似文献   

12.
徐润 《专用汽车》2012,(4):23-23
<正>就在国内专用车市场持续下滑、行业一片哀歌的时候,徐工与江淮、三一重工与帕尔菲格先后合资组建新公司,目标共同指向随车起重运输车市场(见本期《企业》栏目相关报道)。这表明,尽管我国专用车行业整体不景气,但是细分市场仍不乏亮点。  相似文献   

13.
项目合作     
《专用汽车》2012,(1):65-66
<正>防爆消防车产业化项目南阳奠基2011年12月6日,防爆消防车辆产业化项目在河南南阳国家级高新区开工奠基。该项目由南阳二机防爆消防装备有限公司组织实施,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上海方齐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凭借各自的研发、设计、销售优势进行战略合作,并组建合资公司。项目完成后,可年产防爆消防车500辆以上。申华控股拟与ST金杯等10亿投资专用车公司申华控股2011年12月16日晚间公告称,为做大做强公司专用车业务,公司拟与实际控制人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ST金杯共同出资设立华晨汽车投资(大连)有限公司。公司公告称,大连投资经营项目投资,以项目投资建设方式在辽宁省和大连  相似文献   

14.
每周新闻     
韩国万都和吉利在华设汽车零部件合资厂据外电报道,韩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万都1月11日表示,与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国组建了一家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共投资8500万美元,以加强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其中万都将持有合资公司65%的股份,其余35%的股份将由吉利汽车持有。万都表示,合资公司浙江万利(音)  相似文献   

15.
当欧盟和美国对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关税政策叫苦连天时,他们的日韩同行们在忙些什么?来看看本田公司,他们正在暗自发力的一些事情远比发布civic和思迪两款国产新车意义深远。就在两个月以前,本田一家最新的零部件公司宣布在广东佛山奠基,将用来生产变速箱等汽车动力总成零部件。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朱林杰说,这家公司将会在2007年投产。能够国产的动力总成,这对那些西方汽车制造商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在此之前,本田在中国已经拥有了东风本田,这家成立于1998年的合资公司集中精力生产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如今正在形成36万台发动机…  相似文献   

16.
行业集锦     
《汽车情报》2008,(3):41-43
专用汽车产业园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福田汽车在湖北建专用车生产基地;随州申报“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重汽集团福建生产基地首批专用车下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汉阳所喜迁新址……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配件》2011,(21):13-13
沃尔沃客车公司与中国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已经达成协议组建一家新的合资公司。新公司将生产新能源传动系统用于混合动力客车和纯电动客车。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和沃尔沃分别持有60%和40%的新公司股份。  相似文献   

18.
《世界汽车》2023,(11):86-87
<正>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亚)成立于1997年6月12日,是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通用汽车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的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设计研发中心,也是国内第一家获颁“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合资汽车企业。泛亚立足本土,以“成为创领未来,国内领先、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汽车研发公司”为愿景,提供世界级的全过程汽车设计研发服务。自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19.
10月21日,韩国现代汽车分别与四川省资阳市政府和四川南骏汽车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合资协议,现代汽车将与南骏汽车合资组建一家商用车合资公司。据四川当地媒体披露,现代汽车和南骏汽车将共同重组具有全系列商用车整车和底盘生产资质的四川  相似文献   

20.
《重型汽车》2008,(4):45-45
7月28日,中国重汽集团载重75t重型卡车项目在包头市青山区装备制造业园区奠基。 中国重汽集团和三河市新宏昌专用车公司合资.组建了中国重汽集团包头宏昌天马专用车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生产载重75t的重型自卸卡车,年产1.5万台.产值12亿元,利税1亿元.安排就业2000多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自卸载重卡车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