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装箱化》2002,(4):34-34
丙酮 又称:醋酮、阿西酮、二甲酮、木酮. 英文名称:Acetone,Dimethyl Ketone 分子式:CH3COCH3 特性:为无色透明芳香液体,易挥发和燃烧,带有薄荷味,可溶于水、酒精、乙醚、氯仿、乙炔、油类、碳氢化合物中,并能溶解油脂和橡胶.其蒸气比空气重,蒸气与空气能混合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和爆炸.  相似文献   

2.
油船已成为运输石油能源的重要运输方式。为了研究海上油船的燃烧爆炸机理,采用Fluent软件模拟船舱在不同温度下燃烧爆炸规律,探究燃烧爆炸压力变化。结果表明:油舱内初始温度越高,油舱内爆炸的最大压力越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海底管道的燃烧爆炸的原理,搭建了海底原油管道模型系统,并且在海底原油管道模型中做了原油燃烧爆炸实验。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得出原油油气浓度是决定海底管道是否发生燃烧爆炸的因素;在原油浓度2%~3%的区间出现最大压力,最大压力能达到1.076MPa。在运用FLUENT软件模拟海底原油管道燃烧爆炸,得出的模拟数据和实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正丁醇 又称:丁醇,第一丁醇 英文名称:Butyl Alcohol,Butanol,Butyric Alcohol 分子式:CH3(CH2)2CH2OH 特性:为无色液体,有难闻的特殊臭气.比水轻.微溶于水,能溶于酒精、醚,及大多数有机溶剂.能溶解生物碱、樟脑、树胶、树脂.能和强氧化剂和碱金属起化学反应、放出氢气.空气中最大容许浓度为100Ppm.能浸蚀许多种塑料品.对皮肤有脱脂作用,对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性,并损害神经系统.易挥发,遇明火、高温和氧化剂有燃烧危险.燃烧时放出有毒烟雾,中毒时有头痛、咳嗽、呼吸短促,皮肤发红,眼红痛、视力不清、腰痛、吐泻等症状.眼睛感染后易得结膜炎及角膜炎,感染后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药治疗.相对密度0.8097(20℃),凝固点-88.9℃,沸点117.5℃,闪点35~38℃,爆炸极限:1.4%~11.2%.  相似文献   

5.
赤磷 又称:磷、红磷 英文名称:Red Phosphorus 分子式:P 特性:呈红棕式粉末,无臭,无毒,磨擦后易着火燃烧,在暗处不发磷光.不溶于水,溶于无水酒精.在空气中能发生缓慢氧化,氧化产物易潮解.在空气中加热至160℃时会燃烧,燃烧时放出有毒、有刺激性的氧化磷烟雾.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后燃烧效应对约束空间内炸药爆炸载荷的影响规律,[方法]将反应率模型耦合到可压缩欧拉方程中,并以源项的方式进行后燃烧能量的添加。采用五阶WENO有限差分格式和三阶TVD-RK格式对耦合方程空间项和时间项进行离散求解,自主编写约束空间内炸药爆炸后燃烧过程的二维数值计算程序。基于自主程序开展不同工况下内爆炸后燃烧效应数值计算,探讨内爆炸过程中反应速率及后燃烧能量大小对爆炸载荷的影响规律。[结果]研究表明:在后燃烧能量大小一定的情况下,反应速率常数增大时,冲击波到达时间提前,冲击波峰值、冲量均增大,准静态超压峰值保持不变;在反应速率常数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后燃烧能量的增大,冲击波峰值、冲量及准静态超压峰值均增大;后燃烧能量的加入能显著增强爆炸载荷强度。[结论]研究成果可为抗爆结构设计及毁伤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船舶火灾是威胁船舶安全的各类事故中最常发生、最致命的一种,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船舶火灾占海难事故总数的11%。由于船舶具有结构复杂、机械设备密集、着火点隐蔽、处所狭小、火灾蔓延快速等特点,使得火灾一旦发生,救援难度很大。一、船舶火灾的发生原因由于现代船舶具有客货载量大、燃油储量大、热(火)源多及可燃材料多等特点,致使船舶火灾时有发生。船舶火灾发生的原因很多,如:1.装载易自燃的货物或装载易燃易爆危险货物不当引起爆炸、燃烧等;2.机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近年来,我国远洋油船、长江油驳以及大型油库等相继发生了多起燃烧、爆炸等恶性事故,其中大庆51号油船航途爆炸,大庆254在黄岛油库靠港时爆炸,1989年2月长江中游大兴洲水域油驳因碰撞而爆炸,以及同年8月黄岛油库因雷击而爆炸.这几起恶性事故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这类恶性事故不仅给国家和  相似文献   

9.
广州南沙小虎地区作为华南地区大型的石油化工品储存中心,石化码头泊位集中,船舶进出频繁,在船舶装卸石油化工品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而且一旦发生火灾,火情复杂,燃烧与爆炸共存,易出现立体、大面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约束空间内爆炸后燃烧效应涉及复杂的多组分化学反应燃烧过程,采用简化的反应率模型近似描述后燃烧效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工程应用价值。然而,如何预估模型中的反应率时间历程及确定能量释放常数,仍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此,[方法]提出一种后燃烧反应率时间历程的理论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化学反应动力学方法确定内爆炸化学反应时间,进而确定能量释放常数。[结果]研究表明:虽然在爆炸初期和爆炸后期理论预估公式与数值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趋势吻合较好;按照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方法近似确定化学反应结束时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抗爆结构设计及毁伤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