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进出上海港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数量呈上升趋势,由于受上海港航道水深条件限制,大量深吃水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自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依次排队进口。在外高桥水域顺流掉头顶流靠泊成为上海港的主要生产模式之一。由于同一时间段靠离泊的船舶众多,造成上海港拖轮数量的严重紧缺,原则上需要两条甚至三条拖轮协助的。事实上往往只有一条拖轮前来协助掉头。以下笔者结合船舶转心的概念,以单拖轮协助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在上海港外高桥水域掉头为例.分析船舶旋回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和在受限水域单拖轮的合理使用,以期为同仁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2.
超大型船舶在外高桥水域顺流掉头靠泊的操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港由于受到进港航道水深的限制,大多数重载船是乘潮进口。超大型集装箱船如进口靠外高桥集装箱码头,抵达外高桥水域时恰逢潮流急涨,而此时该水域进出口船舶繁多,航行环境复杂。总结超大型集装箱船在外高桥水域顺流掉头、靠泊的操纵,可提高超大型集装箱船和码头设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2016年7月5日长江12.5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初通南京,长江沿江各港口相继迎来大型超宽船靠离泊。据统计,2016年长江流域全年进出中外船舶59,192艘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4%,这些变化给上海港的咽喉—圆圆沙警戒区的航行和安全避碰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圆圆沙警戒区水域的基本情况及产生高峰流的原因,提出了进入警戒区的缓冲区准备和四种不同船舶流安全航行与避让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港是百年老港,属于典型的河口港。一直以来,装卸作业局限于黄浦江内,且受航道水深限制,不利于大型船舶航行进出。港口要发展就必须跳出黄浦江的局限,向外拓展开辟新港区。在交通部和上海市的正确领导下,20世纪90年代在吴淞口外高桥长江岸边建设码头。自1993年上海浦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外一期)正式开始承接集装箱装卸后,逐步构筑起了外高桥一至六期的崭新港区。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上海港的建设经历了从黄浦江迈入长江,而后奔向大海的过程,建成了洋  相似文献   

5.
试论吴淞口外大型船舶顺流进口靠泊前的掉头操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忠德 《珠江水运》2012,(12):25-27
随着上海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需要,上海港港口的发展突飞猛进,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工程达到12.5米的基准水深,上海港内的大部分码头泊位已搬移到吴凇口外,长江内的沿岸港口的新建,带来进出上海港的船舶大型化和深吃水化趋势尤为明显,港口通航密度日趋拥挤,昭舶在此水域操纵能力受到严重限制,直接威胁到来往船舶的通航安全,同时水域内大型重载船舶的靠离泊操纵对该水域的航行安全带来许多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随着泉州港经济的迅速发展,进出泉州港的船舶呈现出大型化趋势,船舶通航密度逐渐增加,船舶在进出航道和靠离泊等操纵过程中受风、流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鸿山热电厂煤码头前沿水域流态复杂,大型船舶的进出港及靠离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介绍该水域的水文及气象特点,航道环境和通航现状,以10万吨级船舶重载进港靠泊及离泊鸿山热电厂煤码头为实例,对如何在风流等因素影响下确保船舶安全进出港、靠离泊的安全操纵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保障船舶安全通航的思考与建议,对今后鸿山热申.厂煤码头大犁船舶的诵航寄今操纵根供了一审自勺参考价信。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长江口深水航道中的北槽航道,指长江口船舶定线制A警戒区西侧边界线至圆圆沙警戒区东侧边界线之间的航道,总长约43 n mile,是目前大型船舶进出上海港和长江沿岸各港口的咽喉要道。随着上海和长江沿岸经济与港口业的快速发展及南槽水深变浅等,进出北槽航道的船舶密度趋于饱和,特别是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过后,航道更加拥堵。改善北槽航道通航状况、提升通航能力是港口管理人员和船舶驾引人员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北槽航道示意  相似文献   

8.
<正>0 引言长江口九段沙警戒区是上海港南槽航道与南支航道的交会水域,航道狭窄、水流复杂、通航船舶密集,历来是船舶航行高风险水域和水上安全事故多发水域[1]。船舶碰撞九段灯船事故时有发生,容易造成助航设施和船舶损失,对该水域的安全航行和管理进行研究有一定的意义。1 水域情况1.1 地理位置九段沙警戒区位于长江南槽航道上、下段衔接处,由九段灯船及其上游的A26、A28、A29、S35灯浮等助航设施围闭区域(见图1),是南槽航段  相似文献   

9.
上海港黄浦江以其航道狭窄、通航密度大、船舶操纵困难而闻名。随着上海港向国际航运中心的迈进,其接纳船舶吨位、长度越来越大,其中有一部分需进出黄浦江。码头边由于受水深和航道宽度的限制无法掉头,所以在黄浦江内专门划定了三个相对较宽的水域作为  相似文献   

10.
上海港作为世界性贸易枢纽港,每天自外海进出长江沿岸及黄浦江各港区码头的船舶众多,由于受当地不规则半日潮的影响,为保证最大程度利用当地高潮潮高,船舶进出港时机通常选择在当地高潮前后3小时左右;对大、中型船舶而言,进出港的主航道有长江口深水航道、外高桥航道、黄浦江航道及宝山南、北航道等,辅助航道有(南水道)南槽航道等;为建立良好的航行秩序以降低航行风险和避免碰撞,VTS对船舶通航密度、航行速度及船舶间追越行为等进行了适度的管理和控制;因此,通常情况下船舶进出港口时体现为按序编队航行。本文分析了船舶编队尾随航行时产生的一些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船舶相应的大型化水平提升,石井南辉码头通过技改提升码头的靠泊能力,最大的靠泊载重吨位13,600t,是该港区靠泊的最大吨位的船舶。而航道的设计为5,000t的航道,码头前沿旋回水域也有限。这就给靠离泊作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何安全的靠离泊作业,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正>0引言蛇口集装箱码头7~#泊位(以下简称SCT 7~#泊位)位于蛇口港第三凸堤最南端,紧邻深圳港西部水域的警戒区,是进入蛇口港主航道后的第1个泊位。SCT 7~#泊位的走向为37°/217°,最大可靠泊装载14 000 TEU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船舶一般选择左舷顺岸靠泊。SCT 7~#泊位在蛇口警戒区附近,周边水域复杂,通航密度大;进出西部各港区的集装箱驳船、散货驳船、运沙船、渔船等,特别是进出香港港、广州港的过境集装箱驳船,经常在警戒区水域穿越、变向,水域  相似文献   

13.
文武 《航海》2006,(5):10-11
2006年8月11日,据上海海事局海测表明:外高桥内航道上口的水深已由原先的6-9米不等全部浚深至11.0米,可满足5万吨级海轮减载乘潮通过该航段,靠泊外高桥沿江码头。这是航海人翘首期盼的日子,困扰上海港行船人的沉疴终被驱除。“危险区”阻断通航途进出上海港的老一代航海人都知道,上世纪90年代,船舶出吴淞口右转航行不久,在外高桥沿岸会遇到一片长约4.5公里、离岸约1.2公里的禁止通航水域。海图上虚线触目惊心地标明“危险区”。实际上,这是上海港十分难得的一段“黄金岸线”,飘移着遗留战争爆炸物的疑云,上海外高桥新港区退而求其次,选址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沿海运输船舶在进出长江、上海港宝山各码头及吴淞水域航行和锚泊的安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属于河口港,受潮流影响显著。潮流在整个港口生产和运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吃水船舶过浅滩、靠离码头、进出坞作业、新船下水等都要遵循潮流规律。本文分析了上海港潮流及对船舶航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梅山港区是宁波港非常重要的一个新港区.由于潮流复杂,水域受限,船舶靠离泊作业困难.本文主要介绍该港区的潮流,船舶进出该港区的航行方法,以及船舶靠泊、离泊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李冰绯  施凌 《水运工程》2011,(Z1):77-81
通常乘潮水位的确定,对于码头前沿天然水深满足船舶满载吃水要求的码头是适用的,但对于大型船舶停靠水域属非天然水深大型开敞式码头则不适用。提出以适宜船舶靠离的潮流条件确定船舶靠离泊时机,以此靠泊时机为先决条件,进而确定港池水域、航道设计中所选取的乘潮水位值,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比较。该方法运用于非天然水深大型开敞式码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宁波港港鑫东方白峰码头位于宁波北仑港区穿山半岛东北侧,码头前沿流速大,流况复杂,对船舶靠离泊操纵有较大影响。从流速、流向、涨落潮时间长短等方面分析了码头前沿流况的特点,以及对船舶靠离泊作业安全的影响,提出船舶靠离码头的限制条件。以船舶靠离本码头操纵的实例说明船舶靠离泊时拖船使用的时机和方法、靠泊余速控制、靠泊时机、横移速度的控制等操纵要点,提出靠离泊操作的注意事项,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圆圆沙警戒区是上海港船舶交通密度最大,船舶会遇态势最为复杂,航行风险最高的航行区域之一,多股船舶流交叉汇聚于此,因此极易发生船舶间碰撞事故,而此处又经常发生船舶结对出行的现象,这无疑又增加了圆圆沙警戒区的航行风险,所以进出船舶的避让问题成为了改善圆圆沙通航环境的关键一步。本文以北槽出口船"结对"出行会遇南槽进口船为例,通过对"盾式避让"避让法深度分析结对出行船存在的风险与利弊关系,并提出相关航行建议,从而为船舶安全通过圆圆沙警戒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和《上海港长江口水域交通管理规则》相关规定的讨论并结合实际中的操作,在外高桥沿岸航道(简称内航道)对大型船舶(简称大船)两种靠泊的航法分析利弊,使得驾引人员在采用航法时能有清醒的认识,尽量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