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内陆水运港口的绿色港口建设相比海运港口发展更为滞后,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在环保意识、相关政策规定、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规范等多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急需进行转型与升级绿色生态交通是今后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主要趋向,“发展生态交通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国策”。生态文明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反映在航运交通上,就是要开展绿色低碳水运,节约港口能源与资源,降低港口的污染排放,承担起港口城市的社会责任,建设“绿色港口”。  相似文献   

2.
胡文华 《珠江水运》2009,(12):48-51
无水港,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水的港口。相对临海港口而言,也叫内陆港,是依托区域通关政策、便捷交通环境、现代化信息手段建立起来的内陆区域性物流中心。自2002年10月北京朝阳口岸与天津港签署直通协议,首开“无水港”先例后,在短短七年时间里,各地无水港建设纷纷扬帆起程,无论是沿海港口与内陆省市合建,还是内陆省市自建,都在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近日,中国港口协会在西安组建成立了陆港分会,标志着作为我国港口业新形态的内陆港正式形成“发展联盟”.随着全球经济格局与秩序深度调整、“一带一路”升级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国与欧亚国家加强协商、制定合作规划,在公路、铁路、口岸、航空、电信、油气管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互联互通正在由点到轴逐次展开,中国多式联运发展由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从亚欧大陆桥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节点看,进一步完善陆港建设,以促进内联外通,实现水陆联通、无缝对接的大物流格局,并以此带动我国内陆开发开放和经济发展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4.
席平 《水运管理》2012,34(1):22-24
为推动港口理论发展,指导我国港口发展实践,提出"联营合作子母港"的概念,即以大型海港为母港,以国际陆港、支线港和设在内陆的港区为子港,形成母港与各个子港共生共荣、联合经营、合作发展的子母港群,并认为这些港口群以网状形式在间接和直接经济腹地拓展业务,为内陆地区提供港口服务,促进内陆城市建立国际陆港,带动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有助于海港在此基础上的扩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给"十三五"期间我国水运建设投资更好发挥应有作用提供政策建议,回顾我国"十五"规划以来水运建设投资额变化的特征,分析影响我国水运建设投资额的主要因素,采用两种预测方法对"十三五"规划期内我国水运建设投资额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水运建设投资额仍保持高位,总规模达7 000亿元左右,但增速明显放缓。据此预测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合理把握建设节奏、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防止部分货种码头建设过度超前、探索内河港口PPP建设模式等。  相似文献   

6.
<正>"十三五"期,是珠江水运构建"一横一网三线"总体格局的关键时期,通过补齐珠江水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珠江水运服务质量。注重珠江水运装备提档升级,推动珠江水运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实现珠江水运供给与经济发展需求在新的平衡。"十二五"期,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珠江水系四省(区)悉数出台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空前,航道、港口及其枢纽建设,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速  相似文献   

7.
<正>港区内,集装箱林立;图板上,铁路横跨亚欧大陆直达欧洲……5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郑州"国际陆港",详细了解郑州物流枢纽和中欧铁路物流中心建设情况,并连发四问:"班列前景怎样?在国际货运中占多少比例?比例将扩大多少?本省货占比多少?"几年前,"国际陆港"对于大多数内陆人来说还是个新鲜事。借助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策"东风",内陆沿线各地政府争相进行"内陆港"建设:西安谋划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兰州  相似文献   

8.
丁莉 《中国港口》2012,(11):4-5
<正>去年召开的全国水运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作为"十二五"我国水运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十二五"期水运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交水发[2012]424号)进一步指出:优港口,就是以优化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完善港口布局,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资源利用效率,拓展服务功能,增强港口在现代物流中的枢纽作用,加快推进"两型"港口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服务高效、保障有力、安全环保、管理先进的现代化港口体系。这是指导"十二五"期间港口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当前我国港口的发展进入一个变革的时代,原本在经济贸易高速发展的形势下被掩盖的关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山东省"一带一路"陆海联动能力,促进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结合山东省港口发展现状,分析陆海联动现状,借鉴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新加坡港的成功经验,得出结论:山东省在"一带一路"中处于次级枢纽地位,但港口群系统的缺陷和横向运输通道通过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山东省的陆海联动能力。为此,提出建议:促进港口资源整合,形成区域港口群;开拓内陆腹地,提升枢纽地位;提升陆上横向运输通道通过能力,消除陆海联动瓶颈;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提升陆海联动效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陆港普遍存在对国内国际双向开放认识不足、对海港的功能依附性较强、就物流论陆港而导致功能设置单一、陆港特点和规划重点不清晰等问题,进行陆港发展阶段及功能演进特征研究,采用跨学科研究、功能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得出交通运输、物流和供应链、口岸和双向开放、保税和自由贸易、港产城融合发展五维视角的国际陆港规划要点,并应用于赣州国际陆港规划。结论表明:国际陆港不能照搬海港运行逻辑,国际陆港规划要避免就港口而论港口的狭隘专业路径,要深度嵌入属地产业链和供应链,创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港产城规划体系,为探讨我国陆港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十二五"时期以来,珠江水系港口能力及吞吐量、集疏运条件、岸线和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制约珠江水系港口发展的港城矛盾、同质化恶性竞争、岸线资源利用效率低、集疏运体系建设滞后、港口转型升级进展缓慢及上游港口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挥珠江水系水运优势,形成沿江水系上中下游和入海口江海联动的现代港口体系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港口和内陆之间物流协同能力,建立基于内陆与港口双核联动的哑铃模式无水港协同模型。通过RFID、GPS和智能优化等信息技术,建设支持多种业务模式的无水港智能应用集成系统,实现无水港与港口间数据动态采集、信息无缝连接和业务多方协同,将港口功能和增值服务延伸到内陆,形成沿海和内陆双向联动营运新模式。同时,介绍哑铃模式的无水港物流协同服务系统的建设思路、系统功能、关键技术以及青岛港在内陆无水港建设过程中解决通关、物流输运和跟踪等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宋德星 《中国水运》2010,334(6):6-7
在2010年4月27日由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港口物流论坛"上,来自交通运输港口、航运业的专家汇聚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共商港口物流发展大计。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结合我国港口、航运业的发展,对港口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和政策取向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4.
正2月27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十三五"期交通运输总投资规模将达15万亿元,其中安排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0.5万亿。到"十三五"末,我国沿海万吨级以上港口泊位将新增300余个。今年安排水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由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日前印发。李小鹏透露:"《规划》首次将拓展交通运输新领域和新业态作为重要任务,提出要积极引导交通运输新消费,大力发展交通运输新经济,促进交通与物流等产业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集装箱化》2012,23(9):17-17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加快"十二五"时期水运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按照"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的总体思路,加快水运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水运发展的质量、效益、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记者从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了解到,"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快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建设,并大力推进干支联网工程,制定实施《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实施方  相似文献   

16.
<正>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港口和内河航运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交通运输部召开的全国水运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的总体思路,要兴内河,就是说我国的内河运输、内河港口发展还很不够,还需努力促进,加快发展。当前,我国面临着外贸增速减缓,内需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沿海加工产业向内陆  相似文献   

17.
<正>珠江,作为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是一条充满活力而又开放的大河,从珠江出海可达世界150多个国家,溯流而上可沟通中国广袤的内陆腹地。作为支撑区域互联互通、对外开放开发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要素,珠江成就了中国经济对内、对外的千年传奇,珠江水运也在国民经济、对外贸易、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珠江水运人,敢为人先,用双手书写了珠江水运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珠江水运在全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亿吨水网、亿吨干线、亿吨港口、亿吨船闸"等四个"亿吨目标",珠江水运取得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量的跃升和质的蜕变。  相似文献   

18.
陈学斌 《中国港口》2013,(1):29-31,15
<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港口是水运的重要环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部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港口的关键时期。但是,与国外绿色港口相比,我国绿色港口建设起步晚、进度慢。目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立足新征程,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对我国水运的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航道建设、港口规划、节能减排和激励机制四个方面对莱茵河流域和我国内河水运的绿色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水运绿色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水运管理》2012,34(9):24-24
2012年8月27日下午,从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开工仪式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目前,我国内河水运已迎来加快发展的"黄金期"——2010年至2012年上半年,全国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达943亿元,增幅超过30%,内河通航里程、港口生产性泊位、船舶平均吨位均取得了长足进展,极大地带动了流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