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用SE-30色谱柱,同时进行丙烯腈、苯、甲苯、二甲苯、松节油、苯乙烯的分离测定。出峰时间短(2.4min出峰完毕),峰形尖锐,不拖尾。提高柱温或改变量程使二甲苯仅出一个峰,便于计算。本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5%,相对标准偏差在0.004~0.30%,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10~(-3)、3×10~(-4)、5×10~(-4)、6×10~(-4)、2×10~(-2)、5×10~(-3)μg。  相似文献   

2.
方法:冰冻肺干燥后,研细。准确秤取1g,用乙醇50mL、苯100mL索氏提取器提取肺中苯并(a)芘(Bap)等,提取液过滤后,减压浓缩,浓缩物用20mL n-己烷溶解,取其10mL用柱层析法净化(或提纯),用硅胶柱在105℃活化2小时,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苯在工业中应用广泛,但苯中毒也为常见职业中毒之一,我厂长期以来,使用的脱漆剂都是以苯为主体,配以乙醇,石腊,溶剂油等组成(其中纯苯占60%)。由于苯是一种毒性比较大的溶剂,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即使采用了排毒等综合措施,如得不到充分利用,苯在空气中的浓度还依然会存在。  相似文献   

4.
苯属于高度危害毒物 ,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它主要经呼吸道吸入 ,皮肤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侵入途径。目前 ,多以环境监测结果来评定作业工人的接触水平 ,然而 ,这只是一种生产环境的度量 ,不能很好地反映机体的内吸收水平。本调查旨在利用空气中苯浓度与作业工人呼出气和尿中苯浓度的相关关系 ,试以探讨相应的生物暴露限值 ,更有利于苯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制鞋工人 36名 ,男性 ,年龄 2 1~40岁 ,工龄 1~ 1 1a ,在生产中使用含苯稀料与胶。1 2 检测项目与样品采集1 2 1 环境浓度测定 :由作业工人佩带G…  相似文献   

5.
苯是现代工业中常用的一种有机物。由于工业的不断发展,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因此工人接触的也较多。但它对人体危害程度如何,作用机理是什么?笔者参考了国内外资料,结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一、概述 1.苯在工业上的应用:苯(C_6H_6)是煤焦油或石油裂化的产物,在各种工业中应用极广,主要用作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接触的工业有炼焦、石油裂化、橡胶、油漆、喷漆、制药、合成染料、化肥,农药和皮鞋业等。汽油、甲苯和二甲苯中一般都混有苯。  相似文献   

6.
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钙钴法,对偃师县某鞋厂混苯作业工人(接苯组)和非苯作业者(对照组)各28人进行了由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混苯接触组碱性磷酸酶的平均积分为49.39分,对照组为31.89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本结果为修订“三苯”的现行卫生标准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油漆和喷漆行业中,按照传统工艺,常使用香焦水(信那水)作为各种油漆和喷漆的稀释剂。它含苯,甲苯和二甲苯较高,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最近,我们采用中国铁道科学院研制成功一种新型“无苯稀释剂”,来代替香焦水,这样使喷涂作业消除了苯污染,改善了作业环境,保护了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现将使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苯、甲苯都可引起人和动物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的增高。但混苯(苯、甲苯、二甲苯的简称)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率的改变及意义国内报道较少,本文试图用SCE率探讨混苯中毒的早期诊断。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吉林铁路车辆段客修车间油工8人,吉林市木器厂折椅、家具车间油工23人,计  相似文献   

9.
宝鸡电机段浸漆车间占地面积 5 0 4m2 ,主要承担电机定子、电枢、线圈等配件的浸漆任务。安装 2台浸漆罐和1台清洗池 ,共有 12名职工 ,每天工作 8h ,月消耗苯、甲苯 5 0 0kg以上。治理前 ,苯系物污染严重。为根治污染 ,2 0 0 1年按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设计 ,由北京中航银燕环保技术发展中心对浸漆间进行治理 ,效果显著。1 监测方法和项目在工作及通风设备运转正常情况下 ,按照《污染源统一监测分析方法》(1990年 )规定 ,在净化装置后主管道打孔 ,测试参数及苯系物浓度。作业场所苯系物浓度的测定 ,按《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1993年 …  相似文献   

10.
小鼠径口投与用~(14)C标记的乌洛托品(放射性为12.6微居里/毫克),3~4小时内由尿中大约排出所使用~(14)C的76%,其中37%为未变化的乌洛托品,7%为在尿道中分解生成的甲醛,11%为与变色酸不起反应的另一种形式的挥发性化合物(可能是甲酸),21%为不挥发性,与酸作用也不游离出甲醛的物质。仅有2%可由呼气CO_2中检出。有5%在未被吸收前即已水解。在粪便与肠内容物中有2.5%。在22小时后体内仍残留  相似文献   

11.
本法基于二氧化硫、对氨基偶氮苯与甲醛之间的反应,测定空气中亚微克级的甲醛。具有灵敏度高,颜色稳定,抗干扰性强等优点。仪器:GS—685ECIL型分光光度计和1cm配套的玻璃比色皿用于测定吸光度。用35ml小型冲击采样管采样,以校准过的转子流量计测量空气流速。试剂:对氨基偶氮苯溶液(0.02%):用重结晶的试剂加乙醇水溶液(26%V/V乙醇)制备。甲醛  相似文献   

12.
开展呼出气中的工业毒物的生物监测,已被国內外许多学者普遍重视。目前,有报道认为:呼气苯浓度可作为苯作业工人的暴露指标,来衡量其工作接触程度。为此,我们选择苯污染较严重的制鞋行业,测定不同车间空气中的苯浓度和苯作业工人的呼气苯含量,以探索两者的关系及呼气苯含量测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评价职业性接触苯的指标,迄今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一般认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降低是苯中毒最早和最常见的征象;空气中苯系物浓度测定结果,虽是重要指标,但往往不能反映作业环境的全貌及其与个体遭受危害之间的关系;血液学指标缺乏特异性,且出现阳性结果时,苯对人体的毒作用业已产生,难以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因此,寻找更理想的评价苯接触的指标成为职业病防治工作者共同努力的一个目标。近几年来,我们在苯作业卫生学调查的基础上,于1977~1978年又对苯接触工人测定白细胞的组织化学——中性粒细胞硷性磷酸酶(N-ALP)作为苯接触评价指标的初步探讨;现结合有关文献,着重讨论职业性接触苯的一些评价指标,为今后职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低浓度工业毒物慢性作用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举下例说明。用(三氯代苯)50mg/m~3染毒,以(丁基胆碱酯酶)活性为观察指标。在毒物作用前以及经1/2、1、2、3、4个月作用后,检查指标的变动,用x~2检验,其資料见表1。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选用金黄色田鼠用气管注入法对苯并(a)芘和硝基芘进行肺癌实验。注入量每次2mg,1周1次,共计15次,总量30mg。染毒后不做处置进行动态观察,死亡的田鼠解剖后取出肺及其它脏器,用10%福尔马林固定,HE染色,将发生的肿瘤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硝基芘组在染毒开始后至  相似文献   

16.
皮肤覆盖着整个人体体表,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极易受到外来有害因素的侵犯,影响人体健康。故保护和提高皮肤防护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仅就近年来有关皮肤屏障功能研究作一概述。许多学者致力于动物皮肤屏障功能的研究。一些科学家从事人和动物皮肤屏障功能的比较研究。Scott等进行人和实验室动物皮肤屏障比较实验研究,利用玻璃渗滤仪(Glass Diffusion Ce-lls),使用放射性~3H标记的水和~(14)C标记的二氯百草枯测定皮肤渗透率(Kp),结果提示,实验室动物不论大鼠、小鼠或豚鼠,家兔皮肤渗透率均  相似文献   

17.
因苯系物具有强挥发性 ,所以在每次的检测工作中都必须带有标准系列同时测定 ,才能做到数据的准确、可靠。而实际工作中打开 1支标准溶液只能用于 1次样品的检测 ,存放于下次检测就会造成很大的误差。另一方面现成的标准溶液都要配制成为水工作标准溶液 ,与所采的样品形态不一致 (样品为大玻璃注射器直接采集的气体 )造成进样方法的不同。近年来 ,本实验室经过多次实验摸索 ,采用分析纯苯系物试剂配制成标准气体系列应用到每一次的样品检测中 ,并带入未知考核样中进行了实验室之间的质量控制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苯系物包括苯、甲苯 ,二…  相似文献   

18.
3.关于换流过程的讨论由图14~17可见,Q,ωt_2~*及I_Z~*三要素对换流过程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讨论于下。(1)Q值对换流的影响ωt_1~*与ωt_2~*——分别为换流第一脉冲(放电脉冲)与第二脉冲(充电脉冲)宽度。Q值越低,ωt_3~*大于ωt_1~*的程度越大。空载时ωt_1~*=ωt_3~*=1.0与Q无关,Q=∞时,ωt_1~*:ωs_3~*而与负载无关(图12)。U_(co)~#——一般U_(co)~*随Q增加而增加,但同时受ωt_2~*及I_Z~*的影响,当ωt_2~*=1-ωt_1~*,即主硅T_1、T_4定时触发时,U_(co)~*受Q及I_Z~*影响不大。如I_Z~*<0.45,Q>5时,U_(co)~*为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锰对小鼠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我们选用7~12周龄、体重18~25g的健康小鼠30只,随机分成6个组,其中1~4组为试验组,5组为阳性对照组,6组为阴性对照组。 1.染毒方法:试验组小鼠用硫酸锰染毒,按50%、20%、10%、5%LD_(50)计算出各组的染毒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的发展,苯作为一种有机溶剂应用相当广泛,估计我国目前有工人528729名。职业接触苯或苯的混合物,抽样调查发现,制鞋工业中苯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率为一般人群的5.8倍,苯中毒发生率为0.51%。由于苯是一种高挥发性有机溶剂,主要经呼吸道吸入,而呼吸带污染浓度视操作方式、工作环境及空气流动等有很大波动,且吸收速率差异很大,故单纯测定空气苯浓度只能反映外接触水平,难以对个体吸收量作出估计。有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