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骅港航道水域属于受限水域,船舶在此种水域中航行时,会发生浅水效应及岸壁效应,重载船舶这种效应更甚。文章根据黄骅港水域的特点,提出了航行于黄骅港航道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安全操纵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能够处理不对称自由面流动的改进的Dawson's方法来研究当船偏离航道航行时航道岸壁及水深对船舶所受的水动力的影响.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航道水深不是很浅时,本文提出的方法和计算程序可以给出比较满意的结果,同时还可以发现当船舶偏离中心航道航行时,船两侧湿表面压力以及水面变化也是不对称的,水深以及岸边距离都能影响船体所受水动力及船波.  相似文献   

3.
在航道宽度受限制的水域中,船舶会受到岸壁效应的影响,横向力与首摇力矩将发生变化,这会对船舶的航行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鉴于此问题,本文应用现代控制理论最优控制LQR方法,对在限制水域中航行的超大型油轮KVLCC2的操纵运动进行控制研究。为便于LQR控制器的设计,采用线性状态空间形式的操纵运动方程,基于数值模拟获取的相应线性水动力系数,计算出使目标函数值最小的增益矩阵K,从而得到满足最优控制规律的时域舵角变化,实现对不同宽度水域中船舶运动的最优控制,并与极点配置控制法作比较,验证LQR控制器的优越性。结果表明,当船岸距离d/L≥1.2时,船舶基本不受岸壁效应的影响,控制幅度极小;当岸壁距离d/L=0.25时,摆舵角度将超过6°,同时船舶前进速度也将下降,下降幅度将超过前进速度的10%,岸壁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航道宽度受限制的水域中,船舶会受到岸壁效应的影响,横向力与首摇力矩将发生变化,这会对船舶的航行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鉴于此问题,本文应用现代控制理论最优控制LQR方法,对在限制水域中航行的超大型油轮KVLCC2的操纵运动进行控制研究.为便于LQR控制器的设计,采用线性状态空间形式的操纵运动方程,基于数值模拟获取的相应线性水动力系数,计算出使目标函数值最小的增益矩阵K,从而得到满足最优控制规律的时域舵角变化,实现对不同宽度水域中船舶运动的最优控制,并与极点配置控制法作比较,验证LQR控制器的优越性.结果表明,当船岸距离d/L≥1.2时,船舶基本不受岸壁效应的影响,控制幅度极小;当岸壁距离d/L=0.25时,摆舵角度将超过6°,同时船舶前进速度也将下降,下降幅度将超过前进速度的10%,岸壁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5.
结合岸壁效应的特点,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天津港主航道水域船舶发生岸壁效应的成因及其对船舶操纵的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型重载船舶航行在受限水域,不仅缩小了可航水道的宽度,并且富余水深小,浅水效应与岸壁效应明显,增大了操纵难度.此文结合水深、航道宽度等影响因素,阐述了大型重载船舶港内受限水域操纵中,对于船位控制、过弯操纵以及拖轮应急制动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并结合船舶操纵实际,提出在受限水域中的安全操纵要领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深水航道双向通航船舶宽度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和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初步设计.长江口深水航道内船舶双向交会时.两船总宽度之和不得超过某一数值,这导致一部分船舶不能与该类超大型船舶交会,出现了航道宽度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超大型船舶双向通航的矛盾,对长三角航运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为了解决深水航道宽度制约双向通航船舶宽度这一"瓶颈"问题.以长江口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设计尺度为边界条件,基于船舶模拟试验和实船交会试验,并结合规范要求,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双向通航的船舶宽度进行应用研究,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该航道双向通航的能力,服务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船舶在内河航道的通航安全,运用概率理论和船舶领域理论研究船间间距、船岸间距确定方法,运用水动力学理论研究弯道流致漂移量和船桥间距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概率理论、船舶领域理论及水动力学理论研究船间间距、船岸间距及弯道流致漂移量、船桥间距科学合理;内河航道宽度的确立应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内河航道宽度的确定,有利于减少船舶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在原有航道基础上进行的航道扩建工程中,经常会出现因原有航道需要通航而产生施工船舶与进出港生产船舶相互影响,以及因挖泥船施工而使原有航道通航水深和通航宽度减小而产生进出港生产船舶通航不安全的情况。针对不安全的通航状况,需要采取相应的通航安全保障措施。本文以盘锦港10万吨级航道扩建工程为实例,论述了为保障原有航道通航安全的航道扩建疏浚工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俊娜 《水运工程》2020,(6):142-146
随着航运的快速发展,大型船舶通过进出港航道占用航道时间越来越长,在进港航道设置会船区是十分必要的。现行规范中对于会船区的有关规定及计算尚不明确。针对湛江港航道里程长、规模大、通航环境复杂的客观实际,在对现状船型尺度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拟建会船区的水深、波浪、流速条件。提出了30万、15万t不同船舶组合通航方案,并计算了统一断面与复式断面两种形式下的航道通航宽度,确定会船区长度、宽度、转弯半径、设计底高程等参数,选取了水深良好、位置恰当的会船区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1.
《船艇》1991,(8)
新日本制铁公司君津制铁所最近作为改善运输条件的一环,为方便船舶航行而在港湾部分岸壁实施安装消波板的工程。君津制铁所西岸壁与对岸的小丝川渔港的距离很近。因风向关系,涌上岸壁的入射波与波浪遇到岸壁的反射波会相互作用而形成三角波,对过往的小型船舶等的航行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应用Rankine面元法计算船舶在浅窄航道中作匀速直航运动时的非线性兴波阻力.基于势流理论,在船体表面、自由面以及岸壁分布Rankine源来表达流场速度势,利用迭代方法满足非线性自由面边界条件,采用映像法满足水底边界条件,采用网格错位法满足辐射条件.以Wigley数学船型为例进行计算,通过改变航速和航道宽度参数,得到相应的兴波阻力.通过分析不同航速下航道宽度变化对兴波阻力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船舶大型化对港口进出港航道通航能力要求日益提高,文中基于《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中航道宽度理论分别对不同类型船舶的航迹带、船舶之间及船与航道边界的安全距离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湛江港航道大型船舶双向通航的最大会遇船宽,为船舶交通管制提供一些参考,在一定程度减少进出港船舶等待航道的时间,提高航道通航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从《内河通航标准》看某些特殊限制性航道宽度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精石 《水道港口》2006,27(5):300-305
通过对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的分析和计算,找出了影响航道宽度的主要参数和变动范围。当船舶或船队的尺度确定后(主要是长和宽),航道宽度即取决于航迹带宽度,而航迹带宽度又取决于航行漂角的大小。根椐特殊限制性航道———中间渠道和渡槽的运行特点,推求出其宽度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此时仍可用GB中相同的计算公式,对于1~3级航道航行漂角取2°;4~5级航道取1°;6~7级航道取0.7°。安全距离对单线航道取两个0.17倍航迹带宽度;对双线航道取0.34倍两个船舶或船队的航迹带宽度。  相似文献   

15.
船舶的航迹带宽度值反映了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偏离航迹线的程度,可以表征船舶的位置变化情况,能够为船舶通航安全研究和航道宽度设计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基于AIS数据获取船舶位置点进行航迹拟合,并考虑风流压差的影响计算船舶航迹带宽度,与设计规范给出的值进行对比分析,为相关规范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泉州港发展迅速,通过炸礁、航道疏浚、拓宽,航道宽度、航道水深及码头水深已经能够满足深吃水的大型船舶乘潮进出港。此文以一次引航员操作为实例,介绍船舶进出泉州港及因左锚故障,运用右锚右舷靠离石湖集装箱码头的操作,其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值得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沈定安 《船舶力学》2006,10(5):49-53
通过对12300t滚装船过运河压舵角计算,建立了大型船舶运河通航压舵角计算方法,给出了航道宽度和水深对船体水动力影响和岸吸力的计算表达.计算结果表明过运河压舵角取决于相对航道宽度W/B和相对水深H/d的综合作用,并与偏离航道中心线距离y/B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0引言喀麦隆杜阿拉港进口航道由于电子海图偏差、航道灯浮常年移位、航道水深回淤严重等因素的制约,经常出现船舶进出港航行偏离航道而搁浅,对进出杜阿拉港船舶造成很大困扰。笔者采用常年在此施工的疏浚船舶和测量部门的统计数据,介绍该港进口航道环境,为进出杜阿拉港船舶提供精确、翔实的航道环境信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9.
曹慧江  居尧  车军 《水运工程》2017,(11):58-63
长江口深水航道是大型海船进出上海港主要港区和长江下游主要港口的重要航道。随着大型集装箱、邮轮、散货船在北槽深水航道有限的宽度内通航矛盾日益突出,对深水航道的稳定运行与上海港的日常运营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分析长江口现有通航船舶特点及矛盾焦点的基础上,结合长江口航道资源分析,探讨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边坡进行超宽船舶交会的可行性及其优势,并提出相关实施措施。该方案是提高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资源利用率,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适应"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两个重大国家战略、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长赐"轮搁浅是突发大风造成的操纵失误?还是另有一些人为因素?在事故调查报告正式公布之前,业界只能依照所得信息和经验,以及一些细节及看似合理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复原"长赐"轮搁浅事件。事故原因指向岸壁效应有媒体援引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两名官员的话称,由于"长赐"轮船长的错误操作,该船在完全驶入苏伊士运河航道前,船首严重偏离航向并"产生剧烈摇摆",船长的错误操纵与强风"几乎同时发生","长赐"轮随后搁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