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ETC收费系统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但其通行能力方面的研究还有所欠缺,大多数是基于传统收费通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上的改进,不符合ETC通道交通流特性.在深入研究ETC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对ETC通道交通流特性进行分析,基于道路路段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提出新的ETC通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并通过对ETC通道的延误分析,提出基于平均延误的ETC通道服务水平划分方法,将ETC通道的服务水平划分为5个等级,并计算出不同等级服务水平下ETC通道的最大服务交通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东莞理工学校人行通道涵静动载试验。借助桥梁专用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Midas/Civil对该通道涵进行仿真分析,将试验实测值与理论分析计算值相比较,据此来评定该通道涵的承载力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软土地层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推力、刀盘转矩计算的准确性,结合苏埃通道超大直径盾构结构特点分析推力、转矩的主要组成成分,基于开挖面土体分层建立推力、转矩各分项的理论计算模型。运用MATLAB软件编写推力、转矩的数值计算程序并根据苏埃通道工程相关参数开展计算。将依托工程盾构段现场掘进数据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如下结论:1)推力、转矩的实测值与计算值误差均在±10%内,相对Krause模型或Ugur Ates回归,该计算方法精确度高; 2)在总推力中泥水阻力占比最高,其次为盾壳与土层的摩擦阻力,而刀具切削阻力占比可忽略; 3)在刀盘转矩中,切削转矩在总转矩中占比最高,其次为刀盘在流体中摩擦阻力矩,相对推力而言,转矩对地层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4.
以兴畲高速公路为例,应用价值工程方法进行高速公路通道优化设计。首先对通道的具体工作进行分解,得出工作分解结构;接着对通道的功能进行分解,然后采用专家评价法设计问卷对通道及各分解工作的功能进行专家评价;最后计算出通道各功能的成本系数、功能系数,从而得出各分项功能的价值系数,找出需要改进的功能,进一步计算各功能的期望成本,从而对优化方案进行创新,给出合理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公路》2021,66(6):195-199
钢混组合板梁桥以其自重轻、材料利用率高、施工速度快、环境污染小、刚度大等优点在桥梁建设中应用日益广泛,其横向分布计算也变得愈加重要。为了精确计算钢混组合板梁桥的横向分布系数,以无锡过江通道北引桥钢混组合板梁桥为研究对象,在对比偏心压力法、铰接板法、刚接梁法、美国规范AASHTO LRFD法等理论基础上,计算该类桥梁的横向分布系数,给出不同计算理论的计算误差及成因。分析研究了桥面板厚度、主梁间距、主梁高度、内横梁数量等参数对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的影响规律。同时通过对有限元计算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验证了采用的横向分布计算理论和结果的正确性,对工程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白车身薄板件焊接装配误差主要来源于板件误差、焊装夹具误差、焊装过程误差及焊装后回弹等方面,分析了各种误差对装配件误差的影响.重点阐述了板件误差对装配件误差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薄板件焊装过程的仿真模型.并给出了装配件误差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证明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适用于任意板件和多焊点的装配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车用发动机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各传感器信号频率成分相差较大、需要同步采样及信号非平稳的情况,分析了阶比跟踪技术在发动机各类信号处理方面的优势。通过软件实现了各通道信号同步变采样率采集。通过抗混叠滤波器截止频率及发动机最低转速计算出了各通道所需的最低采样阶比,避免了繁琐的阶比跟踪滤波对原信号带来的误差和干扰。对正常及故障工况下变速时的排气噪声、缸盖振动及外卡油压信号进行变采样率变采样阶比的阶比跟踪后,用于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的信号特征更加明显,且更利于通过程序自动提取。  相似文献   

8.
为使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决策能够体现出行者的主观偏好特征,考虑出行者在出行方式比选时面对损失和收益的不同态度,研究一种前景理论与灰色关联方法相结合的运输通道出行方式选择方法.选取出行方式的经济性、便捷性、快速性、舒适性、准时性和安全性构建原始决策矩阵,借鉴奖优惩劣的思想,利用[-1,1]线性变换算子对原始决策矩阵进行规范化.以出行方式的正负理想方案作为参照点,结合灰色关联方法建立前景价值矩阵,进而计算各出行方式的综合前景值.以出行方式的前景值最大为选择依据,然后运用多项Logit(MNL)模型计算运输通道内出行方式的分担率.以兰州至宝鸡运输通道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出行者对高速大巴、既有铁路和高速铁路的选择行为.结果显示,3种出行方式的分担率分别为13.45%,28.0%,58.55%,相较于效用最大的出行决策方式,所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最大误差在3% 以内,并分析了高速铁路在不同定价策略及速度下分担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动汽车绝缘电阻计算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对电动汽车整车、子系统、部件的绝缘电阻定义与测试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得到目前通用的系统绝缘电阻计算方法误差较大的原因,并提出了新的正负极独立计算的绝缘电阻计算方法,该方法与测试原理相对应,在通用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正、负极绝缘电阻的单独计算,适用于电动汽车中有电源系统、无电源系统的计算及有电源系统与无电源系统的混合计算,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误差远低于通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坍塌事故,进行了新型应急救援通道设计研究。以Hertz接触理论为基础,考虑结构的弹塑性特点,采用Thornton假设,计算了隧道中块石下落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和钢管的冲击力和凹陷变形值,并进一步论证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代替钢管用于公路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通道的可行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用作公路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通道是安全可靠的,为公路隧道施工新型应急救援通道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实测示功图对柴油机燃烧过程进行分析,是进行柴油机性能研究的重要手段.针对这一需要,对实测示功图中压力值的修正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利用MATLAB工具箱对测量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就通道效应对示功图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在高压共轨电控柴油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发了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该发动机在原机电控系统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一套双燃料电控系统,使其可以在纯柴油和柴油天然气双燃料两种模式下工作。在柴油天然气双燃料模式下,以少量的柴油引燃适量的天然气进行混合燃烧,达到与原机相同的功率及扭矩输出,天然气对柴油的平均替代率达85%以上,提高了该发动机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可变涡流控制直喷式柴油机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向螺旋进气道入口处喷射空气的可变涡流进气系统———控制涡流型可变涡流进气系统 ,试验研究了该系统对直喷式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系统在不影响进气充量的情况下 ,可以明显改变直喷式柴油机颗粒 (PM)和 NOx 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
车用柴油机缸盖冷却水腔的CFD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WD615普及型欧Ⅲ排放柴油机的冷却水腔进行了CFD模拟,对冷却水腔的整体流动均匀性和整机压力损失进行了分析评估,并对缸盖火力面、喷油器安装孔和排气道周围冷却水腔的冷却液流速和换热系数进行了详细分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冷却水腔的流动均匀性和压力损失可以满足欧Ⅲ排放柴油机使用要求;流经火力面和排气道周围水腔的冷却液流量分配合理;缸盖火力面、喷油器安装孔和排气道周围水腔冷却良好。  相似文献   

15.
降低柴油/LPG双燃料发动机碳烟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公交柴油客车一直难以解决的碳烟排放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开发出一种柴油/LPG 双燃料发动机用的燃料供给和控制系统。经柴油机改装和装备该系统的柴油/LPG双燃料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能 够在柴油运行模式和柴油/LPG双燃料运行模式之间平稳切换,在双燃料运行模式下能够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和 经济性,碳烟排放大幅度降低,最大可降低至柴油工况的80%。  相似文献   

16.
吴锋  强永平 《车用发动机》2002,(2):16-19,32
采用AVLBoost性能预测软件对 4 10 2增压柴油机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 ,对影响柴油机性能指标的主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 ,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模拟了YC6108柴油机进气道倾斜、纵向胀大等铸造偏差,利用Ricardo和FEV气道性能评价指标,研究铸造缺陷如何影响进气道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进气道入口处向抬高,涡流强度减小,给向胀大使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和涡流比明显降低,而当进气道既倾斜又胀大时,将进一步恶化气道性能。  相似文献   

18.
聂彦鑫  徐俊芳 《天津汽车》2009,(9):12-14,20
面对石油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的严峻问题,国内各大汽车研究机构都在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文章介绍了柴油机在经济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优势,阐述了轿车柴油机的先进技术,指出柴油品质、政策限制及对国内柴油机印象不佳是影响我国轿车柴油化的因素,但随着柴油机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发展,柴油机噪声大及排放等问题会得到很好地解决,柴油机是实现节能减排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对柴油机进行优化,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利用内燃机工作过程模拟软件GT-Power建立了柴油机仿真模型,对不同转速的配气相位进行了优化,得出相应转速下最佳配气相位,提出了一种新的改善柴油机性能的设计方案--燃油预热,并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柴油机动力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所提出的优化方案可以为柴油机改进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增压中冷4100柴油机上进行了D40(含40%质量分数二甲醚的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M15(含15%体积分数甲醇的甲醇柴油混合燃料)和柴油3种燃料燃烧特性与污染物排放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D40发动机的最高燃烧压力和峰值放热率均低于柴油机,燃烧持续期与柴油机相当;M15发动机的最高燃烧压力和峰值放热率均高于柴油机,燃烧持续期较短;D40发动机的NOx排放和烟度均明显低于柴油机,可较好地解决NOx和碳烟排放之间此消彼长的问题;M15发动机可以降低碳烟排放,但NOx的排放明显上升。两种混合燃料发动机的HC排放在全转速范围均高于柴油机,而CO排放在低转速时低于柴油机,高转速时高于柴油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