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对预应力管道进行定位检测,进而确定预应力钢筋的位置,是预应力检测技术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2个混凝土板模型,模拟实际桥梁构件中预应力管道的布设,采用探地雷达对模型中的管道进行定位检测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基于探地雷达的桥梁结构状态检测中,目前大部分还是靠人工目视方法对探地雷达图像进行识别,检测效率低,为了提高探地雷达图像分析的自动化程度,利用探地雷达图像中钢筋区域的形状特征,采用数学形态学处理方法对探地雷达图像中钢筋所对应的区域进行提取,通过偏心率、面积凹凸比、圆形度等参数对钢筋区域的特征进行描述,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钢筋区域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和定位探地雷达图像中的钢筋,其识别和定位的准确率高,为进一步实现基于探地雷达图像的桥梁结构状态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探地雷达的基本原理。雷达无损检测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土木领域中,主要应用于检测桥梁钢筋分布、预应力管道灌浆和蜂窝等缺陷。本文中的试验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预制缺陷混凝土板,采用IDS—k2探地雷达对混凝土板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探地雷达可以清晰地检测出混凝土板中的缺陷,对于实际工程中缺损检测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中预应力管道位置的确定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检测和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1个混凝土板模型,模拟实际桥梁构件中预应力管道的布设,采用探地雷达法和扫描式冲击回波法对模型中的管道进行定位检测试验研究,比较2种无损检测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实桥工程应用,研究了预应力钢绞线定位及缺损状况的图像鉴别和定位的雷达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用雷达进行预应力钢绞线定位及缺损情况的判断,其效果比较理想。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无损检测手段,在桥梁工程检测中,可操作性强,具有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隧道衬砌探地雷达检测数值解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德根  杨天春  程辉  张启 《隧道建设》2016,36(11):1343-1347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对隧道衬砌中钢筋网下的脱空和衬砌背后的脱空进行二维正演模拟,并与实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雷达天线的中心频率越高,其分辨率越高,区分的效果越好;钢筋的密度越小,雷达探测脱空区域的效果越好。通过正演模拟和工程实测相结合,可提高采用探地雷达进行隧道衬砌检测的准确性及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隧道工程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公路建设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隧道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简述探地雷达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探地雷达检测隧道质量时的数据采集方法、信号处理技术以及典型目标体雷达波组特征,分析了钢拱架在各种影响因素下的雷达波组特征,以及采用小波多尺度变换图像增强技术对雷达信号进行信噪分离,放大显示衬砌内部细节结构,识别衬砌内部的不密实区域、裂缝和钢筋等的雷达波组特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三维探地雷达厚度检测原理与沥青路面离析模型,依托沥青路面介电常数测定结果,结合含水率影响因素,研究了三维探地雷达厚度检测理论偏差与外部环境对厚度检测准确率的影响.通过比对检测数据结果,分析检测定位对检测结果准确率的影响,提出三维探地雷达厚度检测的改进措施,从而为厚度检测方案设计与数据处理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和现场试验,对路基材料的介电常数与压实度、含水量等压实指标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尝试将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到路基施工过程控制中,开拓了探地雷达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为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在路基上的应用做了良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10.
路面结构层厚度检测是道路质量控制的重要工作,传统的钻芯取样法在进行路面厚度检测中存在很多弊端,新型的探地雷达法由于其简便、无损及误差小的原因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通过探地雷达法在公路路面工程厚度检测中的实际应用,对这种新型技术检测厚度与传统的钻芯取样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探地雷达技术在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依托某滑坡治理工程,对微型桩在加固滑坡的受力情况进行监测,对微型桩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治理效果进行评价。在施工现场选择两个典型受力断面,人工开挖探井,紧贴微型桩布置土压力盒,获得了滑坡对微型桩推力的实时变化过程。通过对推力的变化趋势分析,对该滑坡加固后的稳定状态进行评价。通过滑坡体的现场监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差别的原因,并得到两者之间转化的一个相关性系数β,可为同类地区性工程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车身薄板焊接装夹时的重力以及夹具定位点偏差对柔性薄板件定位精度的影响,提高薄板定位方案的稳健性,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薄板件第一基准面的定位点布置进行了优化。为了建立能反映薄板定位精度对定位点偏差敏感度的定位方案评价指标,引入影响系数法,建立了定位点偏差对薄板件定位精度的影响系数矩阵。基于影响系数平方矩阵的迹,并考虑重力对薄板定位精度的影响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Kriging代理模型构造出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为了解决代理模型预测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序列Kriging-GA的薄板件定位点优化方法,将最优点选点准则和期望改善准则融合使用,反复在兴趣域增加样本点,更新代理模型,提高了代理模型的预测精度并保证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结果表明:序列Kriging模型在兴趣域的预测误差可低至1%,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与采用遗传算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能减少75%仿真次数,显著提高设计效率;在不同定位点偏差组合下,零件各关键点位移量的均值与方差都显著减小,定位精度对定位点偏差的敏感度降低,优化后的定位方案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的勘察与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空区是公路设计中典型的不良地质之一,弄清勘察作用,查明采空区分布,理解注浆加固机理,掌握注浆法施工工艺,选择合理的注浆检测技术,对采空区的加固效果至关重要。以某高速公路穿越下伏采空区为依托,阐述了采空区的勘察方案与加固措施。实践证明,该工程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刘楠  李振 《隧道建设》2012,32(3):328-331
为评估复杂施工条件下航空食品公司生产大楼的安全稳定性,针对铁路明挖车站宽大深基坑分步开挖及基坑开挖完毕后邻近航站楼桩基础的加载对建筑物的影响,通过二维有限元模拟,分析了大楼基础的位移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采用旋喷桩咬合形成地下隔离墙对土体进行加固的方案,并验证了该加固方案的有效性,为前期安全评估及制定相应的加固措施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15.
多孔无桥台斜腿刚架桥的设铰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孔无桥台斜腿刚架桥是一种高次超静定结构,温变、收缩、桥墩变位等常常成为控制结构设计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具体工程实践,提出了多孔无桥台斜腿刚架桥的设铰方法,并对设铰前后多孔无桥台斜腿刚架桥的内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合理的设铰位置。  相似文献   

16.
外贴纤维布加固超载后钢筋混凝土桥梁构件抗弯性能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结合24根钢筋混凝土(RC)梁的超载试验,对不同的超载幅值、加载次数以及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构件的受弯承载力加固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对12根外贴纤维布加固超载后裂损的钢筋混凝土梁与12根超载后未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超载对钢筋混凝土构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规律,比较了外贴纤维布加固不同超载幅值超载损伤后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外贴纤维布加固超载后裂损的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预加荷载幅值和配筋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振杆密实法加固粉土地基的效果,对宿(迁)新(沂)高速公路粉土地基采用十字形振杆密实技术进行处理,通过加固前后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分析了侧向土压力系数和超固结比等参数的变化;研究了路堤填筑期工作性状,分别基于CPTu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得到的压缩模量计算加固后上覆荷载下沉降,并与采用双曲线法基于现场实测资料的预测沉降和瑞典振动翼加固沉降进行对比,以证明基于CPTu测试的沉降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比较加固前后相同上覆荷载下地基计算沉降量以分析地基加固前后路堤荷载作用下控制变形能力的差异;比较了加固前后场地土类别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场地土层加固后静止侧压力系数提高了40%,超固结比提高到1.8~2.3,出现超固结效应;十字形振杆控制粉土地基沉降效果优于瑞典振动翼,基于CPTu测试确定土压缩模量的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地基沉降,在相同高度填土荷载下,加固后地基沉降比加固前减少约25%;加固后场地指数提高,特征周期减小,场地土类由软弱土提高为中软土,场地类别由Ⅳ类提高为Ⅲ类,在不影响建筑物基础抗震要求的情况下,可大幅降低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裂缝宽度验算规范解在偏心距处于0.55 h(h为构件截面高度)附近时不连续的问题,通过开裂换算截面法得到矩形偏心受压构件内力臂及钢筋应力理论解。对比现行规范解发现,规范公式在双侧配筋、配筋率或偏心距较小时计算内力臂值存在较大误差,影响裂缝计算结果;而当偏心距等于0.55 h且配筋率小于0.3时,理论上会有裂缝超过限值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钢桥面板纵肋对接焊缝疲劳开裂的主动加固,提出基于铁基形状记忆合金(Fe-SMA)的主动加固方法,即通过栓接Fe-SMA并采用热电阻激励使其自动产生预应力实现主动加固.为验证其有效性,采用ANSYS软件建立港珠澳大桥的单纵肋节段试验模型的实体有限元模型,利用线弹性断裂力学对纵肋对接焊缝处疲劳裂纹前缘的应力强度因子进...  相似文献   

20.
张晓军 《公路工程》2020,(1):168-172,194
通过CBR试验对土工合成材料加固路基粉质粘土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土工合成材料类型和层数对CBR的影响,获取了各种材料加固的最佳位置。结果表明,土工合成材料可以有效提高粉质粘土的CBR,当采用单层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时,CBR增加5%~60%,当用双层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时,CBR增加112%~325%,增加量取决于土工格栅设置的位置和类型;为获得最大的CBR提升效果,塑料土工格栅网格加固应放置在试样的0.3H^0.36H之间,而对于玻纤土工格栅和土工网,最佳加固位置位于0.41H^0.62H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