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江洪  刘征宇  周霞  芦东昕  李永 《汽车工程》2006,28(11):1036-1038,1046
在车辆移动监控系统运行过程中,监控中心将同时接收到从不同车载终端发送过来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事件。监控中心如何针对这些事件,及时做出不同的响应和处理是极为重要的。在对监控中心并发处理的性能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先数事件队列算法来实现车辆监控中心的并发调度机制,并给出了算法实现。  相似文献   

2.
车辆运动方程定位原理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车辆运动方程获取车辆行驶距离,车辆当前位置点处的道路方向作为方向角,根据航位推算原理实时推算车辆位置。通过实地跑车试验分别分析了该定位技术在车载导航系统和监控中心的应用。试验结果显示,在车辆导航系统中该技术能实现GPS盲区内的车辆连续定位功能;在监控中心中,该技术从理论上可以大大减少单个车辆和监控中心之间的信息流量,其实际应用还有待智能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无人机(UAV)交通状态感知方法,主要针对宏观交通状态参数的获取,同时尚未克服UAV自运动对交通参数检测精度的影响,难以满足智能交通系统对于高精度微观交通参数的应用需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地空信息融合的UAV交通状态感知方法,该方法包括:地空信息融合模型、道路关键点(IKP)检测及跟踪、车辆目标检测及追踪算法和交通状态参数提取及估计。其中,地空信息融合模型利用地基信息(IKP世界坐标)与空基信息(IKP像素坐标)进行最优化融合,并通过自适应IKP追踪算法与自适应UAV位置偏移判断算法实时更新模型参数,以此克服UAV自运动对车辆轨迹精度的影响,进而获取可靠的车辆级(瞬时速度、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与车道级(车道动态密度、车道流量和空间平均车速)交通状态参数。利用提出的感知方法获取实地拍摄视频的车辆级交通参数并进行了分布检验,同时比较了基于不同交通流模型的车道级参数估算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车辆检测的mAP@0.5指数超过90%,同时提取的车辆轨迹相对完整,获取的车辆级和车道级交通状态参数也符合实际交通流状况。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实地道路的交通拥堵检测及交通事件检测,该研究结果为UAV在现代交通感知和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GIS的车辆监控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映雪  王勇  应荣华 《公路》2004,(5):100-104
对车辆的监控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在分析研究基于WeBGIS的车辆监控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与此同时,在介绍GeoMedia WeBMap技术、监控中心和车载终端的基础上,展望了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动车检测应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将全省机动车检测站连成一个广域网,使交通、安全和技术监督等管理部门可以及时了解车辆的检测状况,对机动车检测业务进行及时跟踪和全面管理,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用信息化促进机动车检测事业的发展,全面提升我国机动车检测和检定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基于实时GPS数据和高架线圈检测数据的数据融合处理技术,给出了面向动态导航的实时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总体框架,实现了城市路网的实时交通流状态估计;通过构建实时交通信息系统,借助无线通讯方式为车辆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和动态路径规划服务,实现了在动态路径规划基础上的车辆动态导航。  相似文献   

7.
《上海公路》2005,(2):45-45
4月15~16日、5月13~14日,学会交通与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以及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和上海市公路管理处有关领导在学会张蕴杰理事长带领下,先后赴江苏省沿江高速公路、浙江省高速公路收费结算监控中心进行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8.
基于视频技术的微观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代检测理论与技术,完全有能力采集到完整的微观交通流数据,即断面或区域车辆序列信息,包括每一辆车的车辆属性、位置属性和运动属性.微观交通流信息对于通行能力分析、智能交通控制、异常交通状态识别、微观交通流特性研究、宏观交通流行为理解以及实验交通工程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视频检测技术在微观交通流信息采集和研究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章系统分析和完整描述了断面和区域两类微观交通流信息,介绍了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微观交通流视频信息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9.
文章围绕河南省高速公路联网监控中心的"路网管理、应急处置、信息服务"三大职能,仔细分析了中心内部和外部用户构成和需求,研究了省中心应具备的总体功能,分层次阐述了省中心系统的逻辑层次架构,分系统设计了中心的系统硬件物理框架,重点描述了交通流实时监视、GIS信息平台、交通应急指挥等系统功能的实现。最后指出该中心的建成,必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河南省高速公路网的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路网的不断建设,我国长途客运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长途客运车辆交通事故屡屡发生,本文提设计了一种基于GPRS的长途客车监控系统,它是利用卫星定位技术,无线通讯技术,谷歌地图技术和图像压缩等相关技术,且在Visual Basic 6.0开发平台上而完成的,该系统将采集到的车辆GPS信息、车内图像信息以及报警等信息通过GPRS网络发送到监控中心,实现监控中心对运行中长途客车的监控,以确保长途客车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车路协同技术是解决自动驾驶中单车智能现存缺陷的关键技术。而智能网联高速公路的出现为车路协同技术真正应用于实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中,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如何将路侧传感器信息或交通监控中心发布消息传递给路上车辆,是车路协同技术的一个关键环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V2V(Vehicle to Vehicle)和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融合的自适应数据分发协议(Adaptive Network and Road Traffic Data Dissemination for V2X,NRT-V2X)。NRT-V2X协议在影响通行效率事件的车流上游为RSU定义了一段服务区域(ROI,Region of Interest)。RSU通过感知服务区域中车辆的无线通信网络状况和路面交通状况来自适应调整其信息发送间隔,从而在保证ROI中车辆信息全覆盖的前提下,降低RSU发送信息开销,抑制ROI内车辆的接收信息冗余。基于创建的2个场景和2个车路协同应用,利用双向耦合车联网仿真平台进行性能评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NRT-V2X协议的车路协同技术可使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提高28%以上;与RSU固定发送间隔协议和典型V2X协议ATB相比,NRT-V2X的信息覆盖率稳定在100%,发送信息开销降低了至少30%,接收信息冗余下降了20%以上;NRT-V2X能够将智能网联高速公路通行效率相关信息高效地由RSU分发到其定义的ROI中的所有车辆,从而保证所有车辆预先接收到相关信息,选择最优行车路线,提高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车辆监控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章介绍了车辆监控调度系统的车载终端,无线数据链路和监控中心3个组成部分,设计了系统各部分的组成和功能,并对车辆监控调度系统的开发进行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升既有的桥梁动态称重技术,提出一种交通视频辅助的新型桥梁动态称重方法。首先介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计算机视觉目标检测技术和一种计算机视觉坐标转换方法,实现从交通监控视频中实时地探测与定位桥上行驶的车辆和车轴。然后引入桥梁应变分解方法和应变影响面识别方法,建立车重、车辆位置与桥梁应变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建立一种综合利用时间和空间冗余信息对车辆进行称重的方法。该方法构建超定的影响面加载方程组,使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该方程组以得到桥上行驶车辆的轴重和总重。最后总结出一套交通视频辅助的桥梁动态称重方法框架。为验证以上方法,在某连续大箱梁桥的缩尺模型以及实桥上进行试验。试验包含单车、双车、跟车、并行、直行、变道、匀速、变速等复杂交通工况。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车辆总重识别误差均值为-2.02%,标准差为4.77%;车辆轴重的识别误差均值为4.77%,标准差为17.50%。实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车辆总重识别误差均值为0.21%,标准差为1.53%;车辆轴重的识别误差均值为-3.59%,标准差为42.67%。除此以外,所提出的方法还可用于识别桥上车辆的数量、类型、轴数、实时位置、运动轨迹、行驶速度等多粒度交通信息。  相似文献   

14.
IST在奥运交通紧急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奥运期间紧急事件的类型、特点以及紧急事件管理的必要性。应用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方法,从组织机构、道路.车辆、人员、信息发布、心理恢复的角度研究了建立奥运交通紧急事件管理系统的基础条件。制订了交通阻塞、严重交通事故、奥运车辆故障和奥运场馆火灾或爆炸等四类紧急事件的处理预案及其流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营运车辆迅速增多,如何才能用现有人员管理日益增多的车辆,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目前,因缺少路查路检手段,逃缴交通规费的情况普遍存在,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管理,保证交通规费的应征不漏,又是亟待加强的问题。下面就针对目前的体制,提出两种途径和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16.
温禾 《运输车辆》2011,(18):95-95
为加强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辆的行车安全管理,便于社会监督和约束,预防和减少此类车辆因“涉牌”等交通违法引发的各类交通问题,从2011年8月29日起,哈尔滨市交警部门开始组织全市混凝土搅拌运输企业对所属车辆喷涂车牌放大号。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高东海大桥应急处置及时性,增强全桥协调管理能力,规范大桥日常管理行为,日前,上海浦江桥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东海大桥分公司引入了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在大桥监控中心植入了MQKJ—GPS智能监控调度系统,在二十余辆大桥巡视、牵引及养护管理车辆上安装了GPS终端。  相似文献   

18.
GPS已成为当今ITS中道路、交通与车辆信息通信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智能交通管理、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车辆导航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交通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区域智能交通车辆系统发展及其关键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概括区域智能交通车辆研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重点介绍了导航控制技术、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及通信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表明,区域智能交通车辆系统在区域交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是智能车辆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交通数据采集主要依靠道路上的车辆检测传感器来检测,文章提出基于图像处理与识别的交通数据采集方案。该方案能方便、快捷地测出等待车队的队长、车型等信息,交通数据通过USB接口存储到闪存盘上,控制中心通过分析交通数据,可有针对地进行交通诱导控制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