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介绍了信号交叉口交通服务水平评定标准以及评定方法.利用TransModeler仿真软件对哈尔滨市部分交叉口延误进行分析,与HCM法计算延误进行比对,验证TransModeler软件在实际交叉口交通运行状况仿真模拟中的有效性、精确性及实用性.根据仿真结果,对该交叉口进行交通服务水平评定,其评定结果为E级.  相似文献   

2.
传统信号交叉口配时往往只考虑车辆延误指标,存在一些不足.故此,建立了考虑延误和停车次数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提出应用VISSIM仿真软件与信号配时相结合的信号交叉口优化方法,并将该优化方法应用于交叉口优化实例中,仿真评价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优化交叉口效果显著,平均排队长度、平均延误指标下降明显,能够很好地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改善交叉口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运用VISSIM对无信号环形交叉口以及有信号十字交叉口的通行延误情况进行模拟仿真.以车均运行延误时间、车均停车延误时间、车均停车次数以及排队长度为评价指标,分析对比两种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在不同输入交通量水平下的通行状况,最终确定两种不同形式交叉口的输入交通量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交通信号的自适应控制方法,需要对交叉口延误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计算,而HCM2000推荐的延误计算模型对于自适应控制的信号交叉口的延误计算有不错的适用性。在此模型中,信号联动修正参数PF能较好的修正由于交叉口进行自适应控制而产生的延误变化。由于HCM2000给出的PF计算方法比较繁杂,计算方法的简化成为一个很好的研究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保有轨电车在平面交叉安全稳定地运行,对通过交叉口有轨电车的信号控制研究显得十分的重要。本文基于VISSIM仿真系统的VAP感应模块,通过在交叉口不同位置设置车辆感应器,建立了三种不同方式的有轨电车相位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出三种模型下交叉口社会车辆的延误时间和排队长度,并对比分析出三种模型下有轨电车的停车延误时间,评价了有轨电车对交叉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延误是交叉口交通设计和信号优化的重要评价指标.针对传统延误计算仅考虑单个交叉口的不足,本文构建了综合考虑上下游交叉口交通运行参数的延误计算模型. 模型以交通波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了上下游交叉口的相位相序、绿灯时长、流向流量、路段长度及相位差等因素,通过计算下游交叉口队尾时空点在各相位的演变构建队尾时空多边形,计算队尾时空多边形的面积即可得到下游交叉口计算车道组的停车延误,将其加上加减速延误最终得到交叉口信号控制延误.示例分析表明,该模型与VISSIM 和 SYNCHRO等软件相比,延误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传统信号交叉口配时往往只考虑车辆延误指标,存在一些不足。故此,建立了考虑延误和停车次数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提出应用VISSIM仿真软件与信号配时相结合的信号交叉口优化方法,并将该优化方法应用于交叉口优化实例中,仿真评价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优化交叉口效果显著,平均排队长度、平均延误指标下降明显,能够很好地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改善交叉口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单路口感应信号控制优化设计及其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解决平面交叉口的交通信号控制问题,提高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效率,使交叉口具有最高的通行能力和最小的延误,就必须综合利用不同检测信息。文章借助于VISSIM软件,提出了一种新的感应信号控制方法.并对单个路口进行感应信号控制优化设计,最后运用VISSIM软件对所设计的感应信号控制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9.
延误是交叉口交通设计和信号优化的重要评价指标。针对传统延误计算仅考虑单个交叉口的不足,本文构建了综合考虑上下游交叉口交通运行参数的延误计算模型。模型以交通波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了上下游交叉口的相位相序、绿灯时长、流向流量、路段长度及相位差等因素,通过计算下游交叉口队尾时空点在各相位的演变构建队尾时空多边形,计算队尾时空多边形的面积即可得到下游交叉口计算车道组的停车延误,将其加上加减速延误最终得到交叉口信号控制延误。示例分析表明,该模型与VISSIM和SYNCHRO等软件相比,延误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针对不同的交通流状态选取合适的干线协调控制策略,基于线圈、视频、微波获取的多 源实时交通数据,利用车队离散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模型获取各转向流量,采用HCM(Highway Capacity Manual) 公式计算排队长度和延误,并根据干道交叉口排队长度界定干线交通流状态: 欠饱和、接近饱和、过饱和,从而选择相应的干线协调控制策略:在欠饱和状态下采用最大绿波 带法,在接近饱和状态下采用改进的多带宽协调模型,在过饱和状态下采用排队占比最小模型。 以青岛市香港中路为例,通过VISSIM 仿真软件对算法和策略进行仿真测试和评价,结果表明: 不同交通状态下的干线协调策略与原始控制方案相比,平均延误减少了19.4%,平均停车次数减 少了22.8%,平均排队长度减少了7.4%。  相似文献   

11.
普通环形交叉口仅适用于交通量不大的情况,随着交通量的迅猛增长,环形交叉口的拥堵情况时有发生。借助一定的交通仿真手段,寻求合理的优化配时方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以西安市钟楼环形交叉口为例,借VISSM交通仿真软件,寻求其优化配时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配时方案能有效地减少车辆延误,提高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验证了VISSIM微观仿真软件应用于环形交叉口信号配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单路口交通流运行的高度复杂性和随机性,本文通过引入演化博弈理论和选择机制,以路口车辆平均延误时长最小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新的信号灯控制算法——基于演化博弈的单路口信号灯配时优化控制(EGSTOA).为了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在VISSIM仿真软件中进行实验,并将该方法的控制效果与优化定时控制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控制效果进行比较.对比结果表明,使用EGSTOA方法有效降低了路口车辆平均延迟时长,改善了路口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信号交叉口调头点的设置位置直接影响着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而目前交叉口进口道调头设置并无标准依据。因此,基于VISSIM微观仿真软件,分析和比较不同交通条件下,信号控制交叉口进口道调头点的设置位置对交通流延误的影响,从而得到信号控制交叉口进口道调头设置的最佳形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VISSIM交通仿真系统对有两个分离左转车道的道路交叉口实例进行仿真,研究外侧左转车流对内侧左转车流延误的影响.在VISSIM交通仿真运算中,以内侧左转车流的交通流参数为常量,与之相对应的外侧左转车流的交通流参数为变量,得到仿真运算后的离散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内侧左转车流延误的影响因素模型.最后基于仿真运算的研究成果及此交叉口的特性,提出合理的交通改善措施,将改善后每个周期的内侧左转延误及交叉口的车均延误与改善前的延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善措施有显著效果,对其他同类型的有两个分离左转车道交叉口的改造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轲 《交通标准化》2011,(23):161-164
针对地铁站点周边交叉口道路出现的交通拥挤现象,以南京地铁安德门站为例,应用VISSIM仿真模型,分析站点周边交叉口道路行程时间、平均延误、排队长度、停车次数、通行能力等指标,探讨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可为提高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公交停靠站的设置直接影响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交通运行的质量,而目前设置公交停靠站并无标准。基于VISSIM仿真软件,分析和比较不同流量条件下,公交停靠站的设置对交通流延误影响,得到公交停靠站的最佳设置位置,并利用实例对结论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7.
在交叉口设计中,部分信号交叉口共用车道的进口道部分会拓宽形成短车道,由于短车道长度的限制,存在因车辆排队溢出而造成阻塞的问题.本文考虑了交通流的概率特性,分析了短车道排队阻塞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以短右车道为例,建立了基于概率论的短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然后,建立VISSIM 仿真模型,通过典型算例对本文模型、HCM方法及仿真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讨论了直行车辆比重对通行能力的影响,以及短车道长度、机动车流量对短右车道交叉口车辆延误的影响.该模型对于准确计算信号交叉口短右车道通行能力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基于交通冲突的洛巴诺夫安全评价模型,对交通量在高峰小时超过10 000辆的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安全评价.根据冲突点的分布、交叉口特性及vissim仿真的交通流量确定模型的参数值;通过分析每个冲突点和整个交叉口的危险度,针对交叉口的特性提出了可靠的安全改善措施,并利用vissim对改善后的交叉口进行危险度仿真评价.作为实例验证,应用评价模型对济南经十纬十二交叉口进行了危险度评价.  相似文献   

19.
张丽 《交通标准化》2012,(8):135-138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各类交通汇合、转换的地点,是组织道路交通的控制点。通过对平面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交叉口渠化以及信号控制为重点的优化设计方案,并以案例研究为依托,结合VISSIM软件仿真,对交叉口改善前后的通行效率进行对比,论证了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内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各方面原因,通过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可能会不断发生变化,对定时信号控制的交叉口来说,原来的信号配时就可能不再适合交通流量改变之后的交叉口,以至产生交通拥堵。以光华-南熏交叉口为例.调查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延误和信号配时,并运用交通流理论分析交叉口交通流量,利用VISSIM对其进行模拟仿真,找出拥堵路口,然后对其进行配时改进,再对改进后的配时进行仿真评价。实践证明,交通流被合理分配,交通拥堵得到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