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简称"海事局")是我国海事工作的主管部门,是为使我国的海事事业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水运事业的要求,强化行政管理,在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中,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的基础上合并组建成立的.直属海事系统下设20个海事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体制.海事机构是国家执法监督机构,根据法律法规授权,主要负责行使我国水上安全监督和防止船舶污染、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航海保障和行政执法,并履行交通部安全生产等管理职能.我国是国际海事组织的A类理事国,海事机构同时负有组织实施国际海事条约,履行"船旗国"及"港口国"监督管理义务,依法维护国家主权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现代法治国家发展历程表明,政务公开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前提.政务公开同时是现代海事管理理念的体现.通过对相关制度及现状的研究,为海事机构适应新形势下政府海事信息公开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六章所规定的海事担保,又称海事诉讼担保,是指请求人因程序性海事请求权的行使可能给被请求人造成损失而提供的责任担保,或被请求人为解除对其财产的扣押而向相对方提供的责任保证.按海诉法第73条之规定,海事担保包括海事请求保全、海事强制令、海事证据保全等程序中所涉的担保.具体包括:海事请求人因请求可能不当而造成被请求人损失所提供的担保和被请求人为解除强制措施所提供的担保,下文简称请求人担保和被请求人担保.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日内瓦国际劳工海事大会上<2006海事劳工公约>已获高票通过,几年后有望生效.我国在该公约起草制订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现已确定了批准该公约的总的意愿.本文通过对该公约内容及特点的阐述,指出在当前金融危机下,若该公约生效对我国船员界的影响,并对对海事管理机构的履约进程提出一些浅显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政风是政府本质和宗旨的体现,政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月12日至13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海事系统政风建设现场会上,交通部海事局首次明确提出在全国海事系统加强政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这是在对海事工作本质属性再认识的基础上,从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政府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和部党组"三个服务"要求以及促进海事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从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和行政相对人对海事工作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的角度,对海事系统自身发展提出的更为严格的要求和切实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李剑  梁栋 《中国海事》2014,(6):31-32
2014年3月7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布了《海事行政执法证据管理规定》(海政法〔2014〕141号)(以下简称《规定》),这是海事系统第一部系统规范海事行政执法调查取证行为的规范性文件,于2014年5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旨在通过对规定中几个重点问题的简要分析,阐述对海事证据相关问题的具体理解。  相似文献   

7.
"行政执法一面旗"建设,强调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理念,体现海事行政执法先进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海事系统践行"三个服务"的重要举措,是海事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海事文化是海事系统在长期水上安全监督、改革发展中倡导、积累、筛选、提炼形成的思想方法、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是海事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海事发展软实力.文中通过探讨"行政执法一面旗"建设和海事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以此加深对"行政执法一面旗"深刻内涵的理解,拓宽海事文化发展思路,促进海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肖健民 《中国船检》2001,(11):43-44
在第10期上,我们探讨了海事强制令的法律属性.海事强制令作为一项突破我国民事诉讼法"财产保全"理论的"行为保全"法律制度,其所具有的理论意义不言而喻.同时,海事强制令对于保护海事请求人的合法海事权益,维护我国海上营运秩序,促进我国航运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海事执法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同斌 《世界海运》2002,25(3):13-15
在论述了海事执法人员必须打好“五个基础”、具有“六个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海事执法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海事执法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0.
邱奇  胡博 《中国海事》2012,(4):29-31
文中指出了目前海事普法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海事“执法普法”的新理念,最后提出了以“执法普法”提高海事普法教育工作实效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