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基于强度折减的FLAC3D法对西南某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局部安全系数较低,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需要进行加固处理;蓄水状态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需要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2.
某高速公路岩土质边坡坡体持续变形,根据该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运用极限平衡法对其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边坡在自然状态下的稳定性系数为1.054~1.125,在暴雨状态下的稳定性系数为0.973~1.038,说明边坡在自然状态下处于稳定或基本稳定状态,而在暴雨状态下处于欠稳定或不稳定状态,需要及时治理。提出并采取了排水处理、抗滑桩和锚杆加固、植草防护等治理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地质勘察表明,该滑坡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在地震、降雨和渗水作用下,该滑坡易于滑动。若公路以反压通过,经计算无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某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家沟滑坡规模大,稳定性差.通过地质勘察,对滑坡特征、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选定不同的工况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演算.结果显示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提出了初步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市铜梁县西泉街滑坡为例,在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以及结合室内外的物理力学试验的基础上,首先对滑坡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进而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和评价,最后应用弹塑性有限元算法对滑坡不同饱水状态下的稳定状态进行模拟计算,验证了稳定性计算的结果。分析了降雨作用下老滑坡的复活变形过程,揭示了降雨型老滑坡的复活变形机理,为该类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介绍山西阳翼高速公路黄龙圪梁隧道进口右侧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机理,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和滑坡推力计算。经定性分析及定量计算,确定该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进而采取了相应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夏呀河多级滑坡三维稳定性模拟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了再现夏呀河滑坡滑动过程及其形成,对夏呀河滑坡进行三维地质模拟计算分析并与采用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多级黄土滑坡可靠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模拟计算的1、2、3、4级滑面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27、1.30、1.56和1.73,说明在给定的滑动面空间形态和天然状态各岩土力学参数条件下,4个滑面都不会出现失稳现象;当岩土参数按照饱和状态参数模拟计算的1、2、3、4级滑面的安全系数分别为0.96、1.15、1.48和1.60,若将安全系数fs=1.2作为临界值,则在饱和状态下,1级滑面出现明显的失稳现象,2级滑面安全系数为1.15,处在失稳的边缘,3、4级滑面安全系数大于1.2,处于稳定状态.与采用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多级黄土滑坡可靠性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斜坡进行较为客观的量化评判,分析其稳定状态,以九寨沟地区某铁路工程为背景,采用反演分析法,求得边坡在多种状态下的综合强度参数。从简化Janbu条分法出发,根据现场调查、历史地震烈度,分析斜坡在天然状态下和地震状态下的稳定系数k,并反演斜坡综合物理力学参数c、φ的取值范围。研究表明,天然状态下斜坡深层的滑动稳定系数为1. 2,地震状态下滑坡推力为460 k N/m,该滑坡的地质风险较小,线路可以从斜坡经过。  相似文献   

9.
分析成都至南部高速公路悦来隧道出口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变形特征,对滑坡的力学参数进行反演计算,进而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对危害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治理措施。主要结论如下:该滑坡属中型中层土质推移式滑坡,施工造成的不合理后缘堆载以及雨季季节性暴雨渗入是滑坡形成的诱发因素,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危及在建桥梁及其下部公路。建议采用清方+桥梁延孔方案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0.
以梁平高速天宝堆积层滑坡为例,在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层岩性的基础上,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工程开挖和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积层滑坡与工程开挖和降雨密切相关;开挖较浅时,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在开挖角附近产生轻微的剪应力集中,滑坡后缘裂缝发生张拉破坏,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滑坡中部塑性区沿着滑面逐渐向上延伸并与滑坡后缘张拉裂缝带贯通,在滑坡前缘牵引作用下中部和后部滑坡体发生整体失稳;雨水增加滑坡体重度的同时降低了滑坡堆积层与基岩接触面的抗滑能力,上部堆积层在自重作用下发生蠕滑,并从滑坡前缘挤压剪出。为了保障万梁高速的顺利施工,采取综合措施对堆积层滑坡进行了整治,工程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