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全站仪EDM三角高程测量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及精度,在此基础上得出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智能全站仪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江  马文静 《铁道勘察》2011,37(6):9-11,15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250km/h及以上的铁路和长大隧道、桥梁的高程控制网要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铁路经常跨越复杂山区和比较大的河流,常规的水准仪及配套水准尺的测量方法需绕行进行水准测量,增加了外业工作量,测量周期长、效率低。提出了间接量取棱镜高的新方法,对基于智能全站仪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精密三角高程完全能够替代常规的二等水准测量,从而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3.
全站仪任意点设站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在任意点安置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不用对中、不用测量仪器高、目标高等特点,大大提高了三角高程的精度和作业效率,特别是在较长的线路测量和高差较大的山区地方进行测量,相对传统的三角高程和精密水准测量而言,优势明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项目高架路段长、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经过充分的理论分析研究,通过采用不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的三角高程测量新方法,来解决客运专线施工阶段,桥上轨道梁精调高程控制网与地面勘测高程控制网联测带来的困难.研究结论:新方法既结合了水准测量任意设站的特点,又可在测量过程中消除因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引起的误差根源,方便可行、测量速度快,很好地解决了客运专线施工阶段,桥上轨道梁精调高程控制网与地面勘测高程控制网联测带来的困难.采用合适的测角和测距精度的全站仪,在一定距离(≤60 m)和一定垂直角(≤20°)的条件下,从地面高程控制网引测至高架桥上轨道梁精调高程控制网的测量精度,能够满足高架桥上轨道梁高程定位精度(±1.0 mm)要求,比传统的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更高,甚至可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建红 《铁道勘察》2011,37(5):9-12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基本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施测,满足变形监测三级要求。在高速铁路桥梁跨越大面积水域或河流时,特别有连续的大跨度水中墩时,按二等水准要求进行跨河水准测量。一般情况下,现场无跨河水准测量的场地条件。讨论采用徕卡TCA2003智能全站仪进行中间设站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代替二等水准测量,分析中间设站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三角高程测量替代水准测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测量技术日新月异,全站仪也广泛应用,利用全站仪测距精确这一优势,探讨了能否以全站仪的三角高程测量代替水平仪的水准测量这一问题。对三角高程和水准测量进行误差对比分析,概略阐述三角高程测量使用的局限性以及水准测量在高等级基平测量中使用的唯一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大气折射和地球曲率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的影响问题,提出了电子全站仪单站高程差分技术,利用该技术可显著提高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的精度,有效削减大气折射和地球曲率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的影响。介绍了电子全站仪单站高程差分技术的原理、实施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给出了相应的实例。  相似文献   

8.
时学军 《铁道勘察》2007,33(5):39-40
结合狮子洋水下隧道工程建设中的高程控制测量,论述了无仪器高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和原理、测量程序、精度分析等问题。根据跨河水准测量的特点,使用了两台智能型全站仪(Leica TCA2003),采用测距三角高程法进行对向跨河高程测量,可以提高精度,消除或减弱仪器高误差、垂直折光差、地球曲率误差等多项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入手,分析了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中对向观测法的精度,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武广客运专线大瑶山隧道群段高程控制测量,使测量结果达到了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随着铁路建设标准的提高,无砟轨道铁路及高速铁路高程控制测量要求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而我国山区铁路多,地形困难,高差起伏大,用传统的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不仅测量速度慢,而且精度不高。改进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山区二等水准测量具有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小,传递高程迅速,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且能保证山区二等三角高程测量的准确性。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改进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可有效地消除仪器高和棱镜高量取误差以及地球曲率、大气折光对三角高差测量精度的影响;测量精度可达到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而且该作业方法操作简单,能提高作业效率,可以推广应用。另外,在观测过程中,部分测量限差(如测回间垂直角指标差、指标差互差)有待今后多做试验来制定出更加合适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一般是采用单一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预报隧道工作面前方的地质信息。通过实践知道,仅仅依靠单一预报方法提供的信息是有局限性的。很多隧道中地质结构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单一方法不能提供全面的预报信息,可能造成地质危害的漏报和误报。为了解决单一方法不全面的问题,根据预报对象的地质特点,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的预报手段进行预报,结论相互印证,提供更为全面的地质预报信息,这就是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实例使用了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进行探测,通过预报结论和实际开挖对比分析,通过预报结论和地质信息之间的对比,得到最佳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12.
梯形轨枕的减振特征及论证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轨道系统的减振理念,一般以改变质量-弹簧系统来实现,而梯形轨枕轨道,不但利用这一理念特征,还利用提高轨道刚度而减振的理念特征。通过车辆-轨道-构造物系统化减振的论证,分析新减振理念的特征和必要性,并通过对模拟计算和实际测试结果的分析,验证梯形减振轨枕开发理念的正确,说明其减少维修量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有利减振降噪的极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Indoor GPS技术及其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世伟  谷川 《铁道勘察》2008,34(3):31-34
Indoor GPS技术是在GPS技术原理启发下开发的用于室内精密定位的测量系统.详细介绍了Indoor GPS技术的测量原理和系统组成,从基础设施、测量阵列、简单测量、复杂测量、局域改正以及实时协作等方面对Indoor GPS及GPS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介绍了其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以及工业测量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误差理论和现场数据统计分析,可认为轨道几何参数误差呈正态分布,将无砟轨道各施工阶段的误差源组成进行了简单剖析,定量或定性地分析了制造产生的误差、测量仪器系统误差、施工操作误差、混凝土浇筑产生的影响误差,提出选择合理施工方案、重视扣件系统管理和保证轨道测量可靠等是使合成误差尽可能降低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竖井联系测量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的联系三角形竖井联系测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竖井联系测量的新方法。介绍了新方法的测量过程和原理,推导了其数学模型,分析了其测量精度,并应用于施工实践。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竖井联系测量新方法具有定向精度高、成果可靠、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可以在地铁等竖井联系测量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上跨津山铁路门式框架墩施工及防护方案,本工程在上跨既有电气化铁路施工时,由于净空等限制,无法搭设独立防护棚时,采用模板、防护棚一体化的移动式防护设计,对于类似跨线桥门式框架墩、桥梁等净空困难条件下工程施工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技术的进步,轨枕的生产工艺和制造工装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适应轨枕的发展,铁道部主管部门着手对技术条件修编。总结我国各种型号混凝土轨枕现用的技术标准,结合我国轨枕目前的制造水平和检验中发现的问题,从整合现有各种轨枕技术标准、放宽静载抗裂强度检验时段、优化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检验方法、优化主要尺寸检查频次和允许偏差、统一检具等方面,提出了对现有技术条件和检验细则的改进建议,对轨枕技术条件的修编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段俊彪 《铁道勘察》2009,35(5):80-82
以南广铁路深孔放射性测井结果为依据,系统介绍了放射性的评判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对比了不同行业部门对于放射性限制范围的标准,推导得出了按铁路规范要求对放射性测井结果进行放射性评价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梅熙 《铁道勘察》2009,35(6):1-4
主要介绍了GPSVRS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以及GPSVRS测得的ITRF框架坐标与铁路工程坐标的转换。通过实验测试了VRS的性能和精度,结论表明VRS系统能从根本上提高铁路勘测的效率和测量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客运专线桥梁和相关专业的接口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详细介绍客运专线桥梁和包括轨道、通信、信号、电力、牵引供电等相关专业的接口,对与每个专业的接口都给出多种处理方法,如通信和信号的电缆从桥上过轨时可考虑从轨道板底座、混凝土保护层、梁体内部通风孔和梁体外部等几种方案,为桥面系布置、电缆过轨、综合接地、牵引变电所或AT所电缆上桥等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