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TOD开发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模式以最大程度发挥TOD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带动、引导作用,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站域空间开发需研究的因素(即车站类别、站域空间功能、线站位规划及车站选址、预测开发规模),并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对点状、线状、网状3种站域空间开发模式进行阐述,以期为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日本为解决城市"摊大饼"的无序发展,开展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的站城一体综合开发,构成了高强度、高密度、紧凑型的复合式立体三维车站城.通过对土地的集约化开发、车站舒适空间的营造、城市功能的完善、商业设施的配置及文化设施的导入等手段,提升了车站的公共性、文化性、便利性和舒适性.通过统一策划、同步规划和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铁路客站作为重要的城市子系统,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站城融合"理念指导客站规划建设,重塑客站功能体系,引导站城双方在交通、社会、环境等方面良好协同,在满足城市运作、民众需求的同时,提升客站自身的功能价值与发展空间。结合日本京都车站的客站规划设计,从交通、功能、环境等层面分析其站城关系。其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铁路客站的站城融合发展提供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铁路沿线综合开发研究工作的开始,能否促进铁路可持续发展、达到铁路与地方经济发展共赢是关键所在。从铁路和城市互动发展的高度出发,结合铁路贯穿的区域城市分布、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站点特点等,提出了城市中心、城市边缘和新城区两种商业定位方法以及站点开发的3种方式,即:结合车站本体的综合开发,枢纽上盖综合开发,车站周边地块开发。通过分析研究和归纳总结,指出铁路沿线综合开发应多层面、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在逐步探索中科学有序推进,对国内铁路沿线综合开发的推广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铁8号线霍营站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不断发展,换乘车站作为地铁交通的连接点除了解决地铁乘客换乘的功能需求外,更在引导当地经济和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换乘车站的设计时,更多的应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定位换乘地铁站的功能和作用,同时结合站位周边的详细工程环境,综合考虑近、远期的开发及建设时序,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车站设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北京地铁8号线霍营站为例,根据以上设计原则、指导思想和车站功能定位几方面确定该站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需要在站点规划时有足够的商业开发面积。分析了重庆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商业开发存在的问题,指出地下商业开发作为站点功能的一部分,需和站点其他功能相协调。以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南坪站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对该车站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各功能的重要性及相对合理开发量比值进行计算。运用层次分析法可得到站点各功能的权重以及合理的开发体量,从而确定合理的站点规划面积。  相似文献   

7.
介绍我国在城市密集区既有铁路车站采用TOD模式进行综合开发的第一个大体量项目——重庆铁路沙坪坝站区改造项目,分析既有铁路土地采用TOD模式综合开发的设计方案、运作模式和过程、工程内容以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总结提出对既有铁路车站土地进行综合开发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高铁车站的综合开发是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综合开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事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客流决定着综合开发的需求,车站区位影响着开发需求,城市规模及发展规划影响着开发方向。从铁路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客流、区位、城市规模及发展规划等对车站综合开发的影响,为选线中站址选择提供参考,并结合昌赣客专泰和段方案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商业区的无缝换乘和空间一体化设计要求很高。基于对乌鲁木齐行人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2号线、4号线的换乘站及乌鲁木齐高铁站为案例,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高铁进出站层的衔接,对地面、站厅、站台层的空间布局和渠化、换乘模式、商业区布局、应急疏散等功能环节进行了针对性的仿真优化,并提出了一体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功能布局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AECOM环境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完成的无锡地铁1、2号线两处终点站及地铁停车场的综合开发设计咨询为例,回顾在两个项目中面对地铁建设和城市更新的诉求,结合场地特质应用TOD(交通引导发展)开发的本质内涵,总结了在现有城市近郊地区对地铁站、地铁停车场及其周边街区整合设计实践中的经验与收获。并认为整合规划需要多专业团队的共同协作和应分不同阶段解决不同问题;整合规划要尽早进入轨道交通建设过程;应在城市管理层面建立统一的主管、审批机制,使国土、规划、轨道、交通等主管部门共同推进地铁及轨道交通沿线、车站与站城地区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武汉地铁王家湾站的设计理念,分析了大规模地铁车站开发建设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包括大规模空间的布局设计、大规模空间与相关市政工程的协调建设、大规模空间的消防疏散等问题,以此论证了大规模地铁车站建设的可行性。科学合理的大规模地铁车站设计,能使地铁车站更好地发挥交通功能,同时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城轨车站进行精细化分类研究可指导车站客流预测、客流提升及TOD开发等工作。文章以长沙市轨道交通为例,首先基于城轨客流量、车站周边设施、交通需求、交通供给和运行等相关的城市多源时空数据,选取城轨车站聚类指标;然后,在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及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7个主成分,以较好地表达各项原始指标变量;最后,利用K-Means聚类分析法将长沙市99座城轨车站分为对外枢纽、就业集聚、客流培育、职住均衡、居住集聚、商业中心、复合枢纽和特殊景点8类,并根据分类结果分析各类车站的用地功能、交通供需、客流等特征,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火车站综合枢纽城市配套交通设施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火车站综合枢纽交通设施分类的分析,将主要的交通设施分为3类,即铁路设施、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和城市内部交通设施。以城市内部交通设施为论述重点,详细阐述火车站枢纽铁路旅客车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换乘及布局;总结并研究火车站与城市公共交通的关系和换乘特征,重点研究公交车场和出租车场的各类规划布局形式,简要阐述火车站综合枢纽的个体交通的规划。旨在为火车站综合枢纽城市内部的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布置形式以及换乘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建设是推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立、改善环境、促进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的一个有力手段。分析了当今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漕宝路站的建筑设计及其特点,提出了城市轨道地下换乘站的建筑设计要点、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城市值机的现状与意义、城市值机流程、平面布置;研究轨道交通机场线引入城市值机功能以后对轨道交通车站站型选择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对各种站型进行分析,以指导带城市值机功能车站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客流特征的变化,车站运营出现了新的问题,采用常规的扩能改造无法满足新的需求。借鉴日本东京对既有线改造的经验,北京提出"微中心"的理念,根据站点所在的区位定位、规划条件、客流特征、既有环境等特征进行分类;以13号线五道口站为例,根据所属"微中心"类型,以车站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为核心,采用相应的更新设计思路和策略,对车站和周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实现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实施便捷的交通接驳一体化,优化区域交通组织,整合城市景观,提升车站的服务水平,为其他轨道交通既有站点的提升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提出利用公共自行车系统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效衔接,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自行车的关系;将轨道交通车站所在区域分为城市外围居住区、城市公共中心区、交通换乘枢纽区3类,分析各类型车站区域公共交通需求特点;最后提出改善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衔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线月亮湾站为例,从公共区空间形式、与周边地块及建筑的对接、对城市空间景观的影响、装修风格等方面对其设计方案进行总结设计,进一步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重点车站及特色车站方案的切入点及思路,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交通空间以及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  相似文献   

19.
王建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0):后插23-后插24
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与科技和艺术的交织与碰撞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彰显了一个城市独有的风采.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针对车站环境的艺术和美学研究也越来越多,交织着多种艺术形式和多种美学流派的艺术作品已经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功能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王建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0):后插23-后插24
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与科技和艺术的交织与碰撞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彰显了一个城市独有的风采.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针对车站环境的艺术和美学研究也越来越多,交织着多种艺术形式和多种美学流派的艺术作品已经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功能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