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发动机增压后的特性改变对汽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采用增压柴油机的汽车在设计及使用过程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
废气涡轮增压汽油机的增压压力是一个关键性的控制参数 ,传统的机械控制方法所达到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采用电控的方法对增压压力进行闭环控制 ,可使增压压力随着节气门后的进气压力而变化 ,使增压压力达到合理的数值 ,并改善增压汽油机的使用特性。文中分析并提出了增压压力的理想控制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AVL-Boost软件,对某企业一款3L涡轮增压柴油机建立一维流动模型。在原机标定的基础上,设计和优化EGR系统,研究和分析EGR系统对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影响,展开对增压器联合运行特性和EGR系统特性匹配的研究,并相应得到最优的文丘里管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综合提升陆用与船舶柴油机中低转速工况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搭建发动机性能试验台架,分别从增压系统性能、柴油机燃烧和整机性能三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低压级增压、高压级增压、两级增压和两级相继增压四种增压方式对某型柴油机的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运行在推进特性中低转速工况下,与其他增压模式相比,两级相继增压模式能显著提高进气流量,而不引起增压压力的大幅度增加,缸内最高燃烧压力远离极限值,因此可适当增加喷油量,实现中低转速工况较高的扭矩输出;在高温富氧燃烧条件下虽然NOx排放略有增加,但两级相继增压模式通过排气能量的合理利用,获得了泵气功的收益和燃油消耗率的降低;在推进特性30%负荷下,与低压级增压相比,两级相继增压泵气平均有效压力提升0.019 3 MPa,燃油消耗率降低4.9 g/(kW·h),经分析得出两级相继增压为柴油机在低负荷工况下最优的增压模式方案。  相似文献   

5.
双涡轮增压系统压气机通流特性匹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离心式压气机特性图谱分析,建立了压气机通流特性模型来表征节流线。基于压气机通流特性模型,针对车用柴油机典型工况建立了性能指标函数,从而指导增压系统匹配方案的确定。针对典型双涡轮增压系统,明确了增压系统匹配流程,建立基于压气机通流特性的匹配方法。针对某型6缸增压柴油机不同工况的性能参数指标,进行了相继增压系统和可调两级增压系统匹配计算,分别进行了大小增压器和高低压级增压器选型。通过搭建柴油机相继和可调两级增压系统试验台架,试验验证了双涡轮增压系统匹配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所匹配的相继和可调两级增压系统能够满足不同典型工况的压比和流量要求,进而实现柴油机不同工况的性能指标,保证了柴油机全工况范围的正常运行。同时根据柴油机试验结果,以燃油经济性最优为目标,确定了相继和可调两级增压系统全工况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不同海拔地区下增压中冷柴油机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微机化大气模拟测控系统对增压中冷柴油机运行在不同海拔地区下的性能进行了大量的专题试验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海拔下的增压中冷柴油机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及排放特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压力减小,导致吸入气缸内的空气量减少,缸内吸气终了的温度和压力下降,从而使得增压中冷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下降,等有效燃油消耗区明显变窄。  相似文献   

7.
在不考虑低速扭矩的情况下,废气涡轮增压非常适合于在适当的排气背压下获得高的比功率,而机械增压首先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已应用于低转速场合.  相似文献   

8.
排气再循环对增压真喷式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ISUZUL6TC型增压中冷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排气再循环试验,分析研究了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采用不同的EGR系统,以及在不同负荷下ECR率对其排放特性的影响,同时给出了ECR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具体效果。  相似文献   

9.
(上接《汽车与配件》No.2007-47) 复合增压装置的运行状况 在不考虑低速扭矩的情况下,废气涡轮增压非常适合于在适当的排气背压下获得高的比功率,而机械增压首先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已应用于低转速场合.  相似文献   

10.
以6102QA 型柴油机与 GJ70和 H2A 型增压器的匹配为例,分析了增压柴油机的匹配特性和对不同海拔高度的适应性,最后,指出了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