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污水厂污泥未实行规范填埋期间,大量的污水厂污泥倾倒在简易填埋场,随着时间推移,填埋场的稳定性和环境污染倍受关注,如何安全稳定异位处置填埋场污泥这已经成为新的环境问题.针对这种问题,采用清淤机器人膜下清淤的技术对污泥库中的污泥进行取泥中试试验,探讨清淤机器人膜下清淤的技术对填埋场污泥进行处理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清淤机...  相似文献   

2.
首先将好氧MBR污泥和厌氧MBR污泥分离成悬浮固体、胶体+溶解性物质和溶解性物质3种组分,然后通过测定污泥及各组分的比阻和压缩系数对两种MBR污泥的过滤性能进行比较研究.好氧MBR污泥的比阻明显大于厌氧MBR污泥的比阻,它们比阻的数量级都在1014~1016 m/kg之间,压缩系数基本上大于O.75,说明两种MBR污泥都具有难以过滤且易于压缩的性质;在长期运行过程,好氧MBR污泥过滤性能的恶化程度明显大于厌氧MBR污泥过滤性能的恶化程度;两种MBR污泥各成分比阻大小的顺序均为:溶解性物质>胶体+溶解性物质>悬浮固体.  相似文献   

3.
污泥产量可根据经验污泥产率和污水处理量测算,但由于进水水质变化,运行控制不同,同一污水厂的污泥产率会因季节更迭而有所不同.通过对杭州市四座典型污水处理厂的调研研究,先分析了污泥产率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然后从进水COD浓度、SS浓度以及运行水温三个角度深入探究了污泥产率的具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污水厂春季污泥产率高于其他...  相似文献   

4.
利用阶梯式通量递增法测定了一体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中的临界通量,对不同操作条件下测定值的差异进行了考察.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曝气强度、污泥浓度(MLSS)和滤液COD(SCOD)三个因素分别在0.8,1.2,1.5 m3/h;10,20,30 g/L和50,100和150 mg/L水平下对临界通量测得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污泥浓度和SCOD均对临界通量测得值呈负影响作用,而曝气强度则起正作用.随着污泥浓度和SCOD的增大,临界通量测得值是逐步减小的;而曝气强度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临界通量值.其中,临界通量测定值受SCOD的影响最大,MLSS次之,曝气强度最小.  相似文献   

5.
上海松江东北部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规模7万m3/d,二级处理采用AAO工艺,同时对已建一期工程7万m3/d进行提标改造,改扩建后总规模14万m3/d,出水同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对一、二期工程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板框深度脱水,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外运处置,为上海郊区第一个实践污泥深度脱水处理的污水厂.该文详细介绍了污水污泥工艺流程、工程特点、运行效果及污泥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集自来水厂污泥、脱水疏浚污泥、焚烧炉底灰、污水厂消化污泥以及污水厂未消化污泥 ,对其进行了物理性、力学性、水力性、热学性等一系列室内土工试验 ,考察其作为垃圾填埋场覆盖材料的可行性。根据试验结果 ,探讨了其特性产生的微观原因 ,初步筛选出可作为覆盖材料的废弃物 ,并认为需对研究对象改性处理。  相似文献   

7.
杨彩凤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9):90-92,322,323
该文指出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是新时期下我国污水处理厂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接着阐述了采用生物技术进行剩余污泥的资源化有利于提高污泥中有用物质的转化率,提高合成产品的附加值。从剩余污泥中提取得到的蛋白质可以广泛应用于细菌、真菌、藻类等物质的培养,对剩余污泥进行发酵可以得到高附加值的产品,剩余污泥还可以制备成生物吸附剂,以及做成燃料电池进行发电,采用新型生物技术对剩余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具有较大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漳州某污水厂的污泥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对污泥厌氧消化工艺的调试运行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对运行过程的参数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厂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已经成功运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堆埋可能对邻近水域水质造成二次污染,为此,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堆埋在预先设计好的试验场。根据优化的布点原则,结合试验场附近水域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点的设置、监测的频率及分析项目,制定合理的水质监测方案,对污泥堆埋场邻近水域水质进行监测,从而建立起合理的污泥邻近水域水质评价体系,为研究污泥堆埋对邻近水环境的影响提供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0.
好氧颗粒污泥是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其高效的处理能力和良好的沉降性能为建立更加集约化的污水处理系统提供契机。总结归纳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和维持方法,确定了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应用边界条件,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工程应用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提出了好氧颗粒污泥在我国进行工程化应用需重点考虑的技术难点,可为该项技术在我国污水处理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排污河道底泥的处置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各级城市排污河道清淤产生的底泥已成为影响工程决策 ,防碍清淤实施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天津市大沽排污河底泥为例 ,对排污河道底泥性质进行了研究 ,对污泥处置技术方案进行了综述 ,并最终结合泥性 ,认为将排污河道底泥回用于建材工业 ,能够彻底达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 ,不但可以消纳污泥 ,而且可以利废增效 ,保护自然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株洲市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问题,对不同污泥出路及处理工艺进行了综合论证,最终确定该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最佳方案为好氧发酵堆肥处理;同时对传统好氧发酵堆肥处理技术进行改进,介绍了改进方案的具体处理步骤,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类似的污泥处理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现状大量的浮渣和砂砾进入后续处理流程的初沉污泥中,严重干扰后续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国内外杂质分离设备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采用微网分离技术对白龙港初沉污泥进行杂质分离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昆明主城区污水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的概况,并对该工程方案技术路线进行了经济对比。拟建工程采用污泥高负荷厌氧消化+脱水+热干化技术路线实现污泥的减量、稳定、无害和资源化,文章介绍了其工艺流程、总体设计、污泥处理目标及能量平衡、污泥消化与干化工程。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以来,污泥处理处置逐渐受到重视。河湖底泥与污水厂污泥同属于城市污泥,但公众对于污水厂污泥了解较深入,对河湖底泥的产生、性质和处理处置技术尚未形成系统广泛的认知。河湖底泥和污水厂污泥在来源、组成、性质和处理处置方式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和相关性,以污水厂污泥为对比,介绍了河湖底泥的来源、组成、性质和处理处置技术,并对其处理处置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污泥焚烧工艺在南昌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大量兴建,产生的污泥量越来越多,而填埋、农用都受到限制的情况,介绍了南昌市利用本市晨鸣纸业流化床锅炉,对其进行改造,将污泥进行焚烧处理,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过程和工艺。  相似文献   

17.
该文指出好氧强曝气后污泥的沉降性能,并着重以APAM、CPAM和ciba7635三种絮凝剂对剩余污泥的SV值和比阻值进行了考察,最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每一种絮凝剂絮凝机理和絮凝能力差别的原因。研究分别指出了每一种絮凝剂的最佳投药量。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研究生活污泥填筑路基的可行性,通过全面调查生活污泥材料特性、应用现状以及现有污泥应用相关规范,结合道路路基相关技术要求,论证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泥用于填筑路基的可行性,并提出三种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泥脱水固化填筑路基方案,为污泥填筑路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方法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提出了我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雨污水管网养护过程中,清掏出的管网沉积污泥含有大量垃圾、泥砂及腐殖物,含水率高且臭味浓度高,传统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环保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需要,如何对管渠污泥进行经济而有效地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有效解决三亚雨污水管网运营维护中清淤污泥的处理及出路问题,对三亚排水管渠污泥进行了采样检测并分析其基本特性,采用预处理+回收利用联合处理,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解决了当地雨污水管道清淤污泥的出路难问题,可在其他类似处理工程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