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军画驾驶员驾驶适应性检测系统的组成,逻辑结构及其主要功能,该系统可以对新老驾驶员进行全面的生理、心理素质测试,以筛选事故倾性驾驶员,为制定科学的驾驶员素质标准和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事故倾向性理论出发,从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角度,提出了军车驾驶员驾驶适性检测模式和甜蜜生评价模型,运用这些模型开发了军车驾驶员驾驶适性检测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开发为军车驾驶员和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2010月10~12日,兰州军区举办了l期军车驾驶适性检测培训。培训采取专家理论授课、现场设备实践、座谈讨论交流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来自全区各司训机构主管训练的助理员和军区军车检测站检测骨干进行了系统的业  相似文献   

4.
驾驶适性检测与行车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驾驶适性理论,论述了进行驾驶适性检测的必要性,阐述了驾驶适性检测的基本内容,指出汽车驾驶员的心理和生理素质与行车安全的关系是驾驶适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军车驾驶文化是在人民军队不断成长壮大和汽车运输装备不断更新进步的时代背景下缘起与发展的。广泛开展军车驾驶文化建设,既是着眼实际,提高汽车兵综合素质的创新举措;也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6.
7.
部队要使驾驶适应性检测切实可行,必须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首先,要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可以借鉴国家驾驶适应性检测的相关法规,制定适合我军的法规,以法规的约束力从制度上保证驾驶适应性检测的可行性,以便在驾驶员选拔、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次,要明确驾驶适应性检测的项目、检测标准,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结果的处理方法,使驾驶适应性检测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检测过程更加规范、检测结果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8.
孔德善 《汽车运用》2012,(10):29-29
近年来,济南军区所属71426部队积极开展构建和谐军车驾驶文化活动.进入2012年,他们又以军区部队大力开展的"文明行车展汽车兵风采,安全和谐向十八大献礼"主题活动为契机,在汽车分队和驾驶员队伍中集中组织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军车运行管理规定及条令条例学习教育活动,并作为防事故、保安全、树形象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强化了"军队形象代表队"意识,增强了驾驶员爱岗敬业、练兵习武、优质服务、遵章守纪、安全行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十四个省(市)2000余名驾驶员和随机抽样调查。验证了驾驶适性我国驾驶员群体中的客观存在性。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项心理、心理指标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建立了一套适合国情的驾驶适性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攻击性驾驶行为指有意识的对驾驶环境中他人进行身体、心理或情感伤害的行为,是一种不良的道路交通行为,如:有意追尾、闯红灯、堵截、超速驾驶、闪大灯、大声鸣笛等。一、导致汽车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客车驾驶员驾驶适宜性的动态模拟驾驶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动态模拟驾驶舱模拟交通险情,可对客车或其它车种驾驶员的事故临界反应能力及其生理和心理素质驾驶适宜性作综合性科学测试和评价。被试从中获得安全行驶的宝贵直接经验而决不会危及其生命和肢体安全。测试结论对客车改进设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智能压路机行走控制系统控制要求的基础上,采用闭环控制理论和机电液一体化技术,进行了智能压路机行走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构建了基于CAN总线的数字控制系统,实现了要求的控制功能。通过现场调试证明了智能压路机行走控制系统软、硬件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良好的协调性,达到了预期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夜间环境道路监控补光灯对青年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考虑不同光照强度和是否存在行人横穿道路行为2个变量,通过UC-win/Road软件设计城市道路仿真场景,采用驾驶模拟器开展试验,并结合眼动仪、生理记录仪采集青年驾驶员的视觉、生理及驾驶操作3种特性指标。再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变量对青年驾驶员的3种特性的影响及其显著性水平。结果表明:①无论是否存在行人横穿道路行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青年驾驶员的注视时间、瞳孔面积变化率及脑电(α+θ)/β均减小,心率增长率、制动踏板深度比例及制动反应距离均增加,表明光照强度越大对青年驾驶员的视觉、生理、驾驶操作特性越不利;②在存在行人横穿道路行为时,光照强度对青年驾驶员的视觉、生理及驾驶操作特性的影响更加明显;③当光照强度小于50 lx时,脑电(α+θ)/β和驾驶操作指标变化较缓,而光照强度大于50 lx时,脑电(α+θ)/β指标下降显著,变化率大于10%,其数值低于3.70,表明青年驾驶员产生情绪波动,警觉性显著增大,制动踏板深度比例显著增大,其数值大于0.55,制动反应距离超过13.40 m,制动操作力度较大,操作稳定性降低,且避让行人的成功率显著降低,不利于夜间行车。因此,建议道路监控补光灯的光照强度宜小于50 lx。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经济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人们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所以人们有足够的经济支撑购买汽车,这也正是现如今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汽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但是其同样会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对于汽车驾驶员来讲,道路状况会影响汽车驾驶状态,但对其影响最大的是个人主观因素,即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状态以及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本文主要论述驾驶员在安全驾驶中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针对纯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搭建基于dSPACE和AVL的测试平台,模拟整车模式采用CAN通讯方式传输数据。详细论述系统软硬件架构、平台搭建、效率测试等,并分析电驱动系统高效区和特定工况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某款右舵车中央集控器和遥控器的澳洲适应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澳洲对中央集控器和遥控器不同于中国的法规要求及市场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在某款右舵车中央集控器和遥控器的基础上,通过更改功能和发射频率,以达到澳洲右舵车的市场要求。经过测试、试装验证和评审,结果达到预期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驾驶员的记忆影响视觉搜索及路径规划等驾驶行为,进而影响道路通行效率与交通安全.为了描述重复驾驶条件下驾驶员记忆变化的特征,设计模拟驾驶实验,研究同一场景下重复驾驶对驾驶员记忆的累积刺激.通过场景记忆量表衡量驾驶员的记忆程度,分析了驾驶员记忆增长与重复驾驶次数的动态变化关系,分别采用单分子式、修正Weibull方程及Richards方程建立累积刺激作用下驾驶员记忆增长模型,并以误差平方和、均方根误差和调整 R2为评价指标对模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对驾驶员记忆增长特性进行描述,其中 Richards模型精度最高,其平均调整R2为0.9884.Richards模型揭示了记忆的同化与异化作用的本质,更适合建立重复驾驶条件下驾驶员对场景的记忆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驾驶人的驾驶经验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应用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变化情况,以及2013年不同驾龄驾驶人肇事道路交通事故的总体情况.在此基础上,以我国东部某省持证驾驶人肇事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驾龄驾驶人的事故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年以下驾龄驾驶人事故率为10.6/万人,明显高于其他驾龄组;3年以下低驾龄驾驶人和11年以上驾龄的营运车辆驾驶人是驾驶人管理的重点人群.基于分析得到的肇事特征,从完善驾驶培训内容和重点、改进驾驶培训考试方式方法、提升再教育针对性等方面提出了驾驶人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量证据表明,驾驶人分心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基于侵入式(如脑电波等)或半侵入式(如视频等)检测驾驶人分心的方法,不仅对驾驶任务造成一定干扰,且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制约,误报率较高。基于此,只考虑非侵入式车辆运动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驾驶人分心状态识别方法:首先,从自然驾驶数据集中获得大量的跟驰片段,采用态势感知方法,提取典型的分心驾驶片段,并建立仅包含车辆运动学特征的分心判别指标集;其次,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递归特征消除算法(GBDT-RFE)和随机森林-递归特征消除算法(RF-RFE)对特征进行重要度排序,得到重要度较高的分心监测指标;最后,采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NN)实现分心驾驶的分类识别,并与支持向量机和AdaBoost的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STM-NN在判别分心或正常状态时F1分别为89%、91%,高于SVM和AdaBoost对应二分类结果;进行多分类任务时,判别分心情景的平均F1较SVM和AdaBoost分别提升了12%和7%,不同类别分心识别的误报率在15%以下,说明LSTM-NN能够有效学习分心序列的前后信息,有利于准确估计驾驶人的状态。研究结果可为车辆分心预警系统和驾驶风险倾向性评估提供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对车辆进行远程启动则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用户APP、云平台、车载终端和PEPS控制器等对车辆进行远程电源控制的解决方案,有效地解决了L4及以上自动驾驶车辆远程召唤等场景中的电源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