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近年来对心肌梗塞(MI)的形态学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区伸展(InfarctExpansion,IE)是MI急性期梗塞心室的一个重要形态改变,其特征是在被动牵张下,梗死心壁变薄和伸展,致梗死区所占的心室表面积增大,而梗死心肌量并没有增加。这种形态改变的病理生理意义,尤其是对心功能的影响尚少见研究报导。有作者发现,急性MI病人在发生IE后临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由于对急性MI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护和治疗的进展,因心律失常而死亡者明显减少,泵衰竭巳成为急性MI住院病人的主要死因。故探讨MI后泵功能改变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近年来虽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尚存在两个急待解决的问题;(1)MI后泵功能能否恢复、恢复的程度及其决定因素;(2)MI后泵功能恢复的机制及其特点。本文目的是在造成大鼠不同范围的MI后,动态观察不同IS情况下泵功能恢复规律及其代偿机制,从而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心肌梗塞(MI)后心肌肥大早期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和同功酶的变化及其意义,本文用大鼠MI模型,于术后第9天和第21天分别测定了非梗塞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同功酶分布及心肌细胞直径。结果表明,MI后第9天,在心肌细胞直径增大的同时,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同功酶V_1含量下降。至MI后第21天,上述这种变化更加明显。结果提示:MI早期随着非梗塞心肌肥大的建立,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及其同功酶分布也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心肌缺血后心肌舒张功能的改变愈来愈被重视,但对实验研究中常用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最早期心功能变化的连续观察,特别是其舒张功能的演变规律,未见详尽报导。本文采用多项心功能参数,连续观察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1小时内的心功变化,以及各心功参数变化的相互关系,同时观察了性别对急性心肌缺血最早期心功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人类心肌梗塞的发生及临床表现的差异与性别密切相关。动物实验证明,心肌梗塞后病理生理过程也存在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这些现象提示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此有关。文献报导人类心肌梗塞时确有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为了探讨性激素在实验性心肌梗塞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我们观察了血浆雌二醇水平的改变对雌性大鼠实验性心肌梗塞后心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动物实验证明,大鼠实验性心肌梗塞(MI)后,雄鼠血浆睾酮明显降低,雌二醇/睾酮(E_2/T)比值升高,雌鼠血浆睾酮升高,(E_2/T)比值降低;造成MI大鼠高性激素血症后,高睾酮血症与左室舒缩性能呈正相关,而高雌激素血症则与其呈负相关。提示,睾酮对MI大鼠  相似文献   

7.
<正> 心肌梗塞(MI)后心肌肥大是增加心功能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重要代偿机制,为MI后一种有益的反应。但受MI范围的影响,肥大有一定限度。研究MI后心肌肥大过程,对认识MI后的心功能代偿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近几年来,对于MI后心肌肥大的结构特点以及MI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心脏泵功能研究的进展,人们认识到心泵储备功能指标在评定心功能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容量负荷是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常用的确定心泵储备功能的方法之一,但在临床上,不可能通过过度增加回心血量来获得心输出量峰值(即反映心脏最大舒张储备功能的指标),故一般采用有限量的液体(100~2000ml)输入来改变心脏前负荷,根据心输出量的变化值来了解心泵储备功能。然而,该指标能否可靠地反映最大的舒张储备能力,以及与其他心脏储备功能指标的相关关系如何,目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塞组(MI)、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MI组(FDPI)、假手术对照组(CS)及正常对照组(C)。高位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观察FDP对MI后左室泵功能及舒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1、各MI组间,梗塞范围无显著差异,但FDPI似有缩小趋势。2、MI与FDPI组间,心率、每搏量、每搏量指数无明显差异;FDPI的心输出量(CO)(40.6±8.3ml/min)及心指数(CI)(164.8±30.5ml/min/kg)较之MI的CO(30.6±10.2ml/min)及CI(127.2±36.8ml/min/kg)有明显的恢复(P<0.05)。3、MI与FDPI组间,血液动力学及心肌舒缩性能虽无明显差异,但FDPI也有好转趋势。结果表明,FDP确有改善大面积MI后心泵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心肌梗塞(MI)后血浆性激素变化的方式和机理,本实验用放免法观察了MI前后不同时点的血浆性激素和皮质醇(CS)的演变。发现MI后急性期血浆睾酮(T)显著下阶(P<0.01),雌二醇(E_2)轻度下降;恢复期血浆T和E_2都恢复;MI后血浆CS明显增高(P<0.05),与血浆T呈相反变化;用T治疗的MI大鼠血浆CS无显著变化(P>0.05)。提示:MI后血浆性激素变化的重要原因是MI所致的应激反应,高浓度T可抑制MI后血浆CS的过度升高。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雌、雄大鼠心肌梗塞(MI)后6小时到21天血浆睾嗣水平的动态变化。雄鼠左冠状动脉结扎后6小时血浆睾酮水平降低76%,24小时后虽略有回升,但直到第21天仍显低于术前水平,而雌鼠于术后24小时血浆睾酮升高50%,第9天已恢复到术前水平。实验结果提示,大鼠MI后血浆睾酮的改变有性别差异。MI后左室功能的代偿和恢复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可能和血浆睾酮的改变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曾报道过大鼠实验性心肌梗塞后病理生理过程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雌鼠在结扎冠状动脉后的死亡率较低,心肌梗塞(MI)后左室心肌收缩性能(LVMC)恢复较快,未梗塞区心肌肥大的建立也较早。为了探讨这种性别差异的发生机制及其与性腺的关系,我们进一步观察了摘除性成熟后但未交配过的大鼠性腺对上述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硒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受到重视,研究日广,目前亚硒酸钠已用于临床治疗心绞痛及动物实验性心肌梗塞(MI)的研究。但亚硒酸钠对大鼠等小动物血液动力学及左室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由于大鼠是心血管系统生理、病理生理及其是MI研究的常用动物,与大动物相比,大鼠在心肌收缩蛋白酶活性、对MI耐受性及MI后恢复过程诸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故探讨不同剂量亚硒酸钠对正常大鼠血液动力学及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排除在体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固定心脏负荷状态、测取EF,LVEDV等指标.同时观察心脏收缩、舒张性能、顺应性和心泵功能,建立了大鼠离体作功心脏灌流模型。实验表明,该模型稳定;对负荷、药物反应灵敏,缺血、重灌实验所得结果与文献一致。此模型可用于生理、生化、药理、病生等学科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对心肌ACE亲和力较低的伊那普利及较高的培哚普利干预探讨心肌梗塞后间质Ⅰ、Ⅲ型胶原重建同心内RAS、循环RAS的关系 ,并试图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结合自动图象分析系统 ,借助对心肌不同亲和力的ACEI药物干预观察Ⅰ、Ⅲ型胶原变化。结果 MI后两种不同ACEI对非梗塞区胶原作用不同 ,对心脏ACE高亲和力的培哚普利可明显抑制NIA胶原Ⅰ、Ⅲ型重建 ,而低亲和力的伊那普利则不能。两药对梗塞区胶原Ⅰ、Ⅲ型含量和比例均无显著作用。结论 不同亲和力的ACEI对MI后心肌胶原作用的不同可能是由二者对心肌ACE亲和力差别所致 ,提示MI后间质胶原重建同心脏局部RAS关系密切 ,而循环RAS所起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小剂量(1mg/kg/次)阿霉素腹腔注射,每周一次共计10周。第11周测定左心室功能,结果显示:1.血压、心输出量、每搏量及心率无明显改变;2.左心室内压力峰值无明显改变,+dp/dtmax明显降低(对照组为728.88±38.39 KPa/s,ADM组为626.77±25.59,p<0.05),降低幅度为14%;3.-dp/dtmax明显降低(对照组为618.78±39.86 Kpa/s,ADM组为461.75±20.53,p<0.05),降低了25%,T值由对照的17±1ms延长至24±2ms,增加了41%(p<0.05);4.△P/△V无显著性改变。结果说明在严重的心力衰竭发生之前,反映心脏舒张性能的指标(T值、-dp/dtmax)已有明显改变,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正> 应用超声心动图,可以无创伤地研究心动周期中心脏各种血液动力学参数,从而可判断血液动力学改变和心功能。近年来国外学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左室功能及解剖异常已有报导(1.2),1979年作者曾报告应用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测定诊断早期左室肥厚(3)。在此工作基础上本文就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进行左心功能观测血液动力学改变,并对左室或右室负荷过重疾病的左室重量变化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超声心动图观测心脏疾病左心血液功力学变化的评价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 心病与性激素的关系十分密切,性激素对心脏功能的调控作用是通过其受体而实现的.但对心脏性激素受体的分布、变化的研究报道尚较少见.我们采用免疫胶体金银染色(IGSS)法及图象分析(TAS)法,对大鼠心肌梗塞(MI)后心肌雌激素受体的分布和变化进行了观察。实验选用健康、成年、雌性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假手术、心肌梗塞及心肌梗塞+雌二醇4组.心肌梗塞动物模型按我室已报道的方法复制。术后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9.
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50例正常胎儿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各种参数全面、系统地观测分析,评价正常胎儿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结果表明:胎儿时期,胎儿肺循环处于高阻力状态,肺动脉平均压高于主动脉,肺循环阻力高于体循环阻力;胎儿心室舒张顺应性低下,心房的收缩对胎儿心脏维持正常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胎儿时期心脏不仅存在着结构上的右心优势而且存在着功能上的右心优势。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冠心病病理生理的性别差异得到广泛研究,取得不少进展。大量的实验资料(1—5)表明:心脏是雌、雄激素的靶器官,一些大血管壁上均存在着雌、雄激素受体;性激素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重要调节激素,性激素缺乏使大鼠心脏肌球蛋白C_(?)~(2+)—AT P酶活性降低,肌球蛋白优势型同功酶由活性较高的V_1转为活性低的V_3,同时心功能降低,用相应性激素替代则可矫正之。但心肌梗塞(MI)前后血浆性激素含量的变化、对正常及实验性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尚罕见专题报道。为此,本实验通过摘除睾丸,摘除睾丸后用丙酸睾丸Ⅰ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