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侯淼 《铁道勘察》2014,(2):93-98
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铁路位于华北北部,呈东西走向。线路东接张家口南站,经过河北省怀安县后穿大尖山隧道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西迄于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东站。通过对大尖山越岭地段方案的研究,结合沿线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重点就线路走向与地方经济点的合理关系、线路走向与文物保护、线路走向与不良地质分布关系、线路走向与工程施工风险等问题等进行综合比选论证,提出了合理的线路越岭走向方案。  相似文献   

2.
朱涛 《铁路航测》2012,(2):70-74
新街至恩格阿娄至陶利庙铁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线路东接包西铁路,途经呼吉尔特等矿区。通过对包西铁路可能接轨方案的研究,结合沿线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重点就线路走向与矿区的合理关系问题、线路走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综合比选论证,并基于线路穿越资源富集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综合优化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线路接轨及走向方案。  相似文献   

3.
结合新建铁路西安至平凉线永寿梁越岭地区线路方案研究工程实践,针对新建铁路西安至平凉线黄土沟谷纵横、强烈下切、岸坡坍塌、陷穴分布广、且多呈坡陡谷深的黄土"V"形谷的特殊地形条件,以及以黄土滑坡为主的不良地质广为分布、规模大、危害重的特殊地质条件,首先根据线路基本走向和主要技术标准,在进行大面积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基础上,结合区域内自然特征、环境敏感点等,选择合理的越岭垭口;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系统、全面分析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因素,从线路技术条件、越岭主隧道长度及工程施工条件、工程可靠性及环境影响、工程经济性等多方面比选,选择合理的越岭隧道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中南部通道翻越吕梁山越岭方案为例,从区域地形、地质出发,结合沿线经济据点、煤矿分布、泉域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分布,综合经济、技术比选,确定了合理的越岭方案,阐述了越岭选线需要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和条件,才能选择出经济合理的线路走向。铁路越岭选线不仅受到地形、地质条件限制,而且需要合理处理线路走向和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全方位的关系,做到综合社会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5.
王晓宇 《铁道勘察》2014,(2):102-105
包西铁路包头至大保当段位于内蒙古中南部、陕西省北部,线路北起京兰铁路通道包头枢纽,向南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东胜区、伊金霍洛旗,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终至西延线大保当车站。重点就线路走向与矿区的合理关系、线路走向与煤炭集运方案配套和运输能力的适应性分析等问题进行综合比选论证,并基于线路穿越资源富集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综合优化研究,提出了合理的线路接轨及走向方案。  相似文献   

6.
单县铁路跨越山东、江苏两省,线路东接在建丰沛铁路,经徐沛铁路接入陇海线。在充分考虑路网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单县铁路可能的接轨方案,结合沿线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就线路走向与城市规划、矿区资源、土地利用等问题经行综合比选论证,提出了合理的线路接轨及走向方案。  相似文献   

7.
伊宁至阿克苏铁路南天山越岭地段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为了确定该线的最佳线路方案,结合伊阿线南天山越岭区域的地形、地质条件,对路网规划、经济据点、环保、国防要求、越岭工程实施条件、工期、工程投资等因素进行分析。中方案线路长522. 39 km,新建线路长度较短,工程投资为247. 55亿元,投资较省,经过了较多的经济据点,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地质条件较好,满足环保和国防要求,可以承担新拜铁路运量,推迟新拜铁路的建设时机,工期较短,推荐中方案为越岭方案。  相似文献   

8.
越岭段的铁路选线是线路选线中的重点、关键,涉及到线路走向、投资节省、运营安全、减灾防灾等;越岭段的选线应因地制宜、因线制宜,综合考虑铁路建设及运营期间的各方面需求。针对锦州港至白音华铁路由赤峰越天河梁进入锡林浩特界,线路方案综合了灾害防治、绿色环保、运营通风、运输实践、投资节省等因素,经过系统的研究、比选后确定。天河梁越岭段线路选线是减灾选线理念在山区越岭选线的工程实践,对严寒多雪的山区铁路越岭选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五里川至邓州段铁路的修建将使本地区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设计出线路短、工程小、投资小的铁路方案,对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和完善路网结构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线位走向的研究,针对路网规划,功能定位,接轨和线路走向,地质选线,环保要求,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等影响因素,对五里川至邓州段线路进行了沿既有线、既有线北侧和既有线南侧3个方案的分析和探讨,经综合比选提出了五里川至邓州段采用沿既有线方案作为推荐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墨镫至左权铁路线路走向(越岭)方案的对比研究,得出根据越岭隧道长度、两站引线线形、工程投资、占用煤田资源和穿越采空区等要素优化出的选线方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敦格铁路对接入青藏线的接轨线路方案进行综合论述,并对接轨方案进行研究论证。首先从宏观的线路走向,结合沿线经济发展、地形特点、地质以及区域规划铁路,确立接轨线路走向方案,其次针对接轨线路走向对接轨点锡铁山和饮马峡的选择,最终确定接轨站为饮马峡站。  相似文献   

12.
方利 《科技交流》2006,36(4):1-6
重点研究了越岭地区地质条件和区域地壳稳定性,对各垭口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越岭隧道的地质选线原则,对不同垭口的越岭隧道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选,结合两端引线和接轨点方案提出了地质选线意见.  相似文献   

13.
郭勇 《铁道建筑技术》2010,(Z1):286-290
敦煌至格尔木铁路所翻越的当金山南缓北陡、南高北低,相对高差达600m,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沿山体东西走向分布数条大小不等的断裂等。以线路在越岭时牵引种类为研究对象,通过内燃牵引及电力牵引条件下当金山越岭隧道方案研究,对一次电化、近期内燃远期电气化、内燃牵引三个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为了科学地指导西宁至成都铁路同仁至甘加越岭段的地质选线工作,采用综合勘察方法,借鉴兰渝铁路的勘察及施工经验,并结合灰色关联法与变权理论,查明三叠系软岩大变形及上新近系砂岩水稳性为研究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岩性、岩体完整程度、层厚、强度应力比、地下水等因素,对三叠系软岩大变形进行风险分级;构建地质选线数学模型对多种线路方案进行定量评价,得出最优方案,为地质选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宝中铁路增建二线六盘山越岭地质选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宝鸡至中卫铁路增建二线须穿越的六盘山地区地层结构特殊,断裂构造发育,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较多,地质非常复杂,研究这些控制线路方案的特殊地层、不良地质及区域地质构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地质选线建议供方案研究参考。研究结论:越岭地段一般地层复杂,不良地质发育,区域性地质构造比较集中,线路方案受地质条件控制。确定线路越岭方案前必须对线路可能通过区域进行大面积地质普查,初步查明区域内地层、不良地质及区域构造的分布及发育情况,然后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通过研究工作,线路避开了特殊地层及不良地质发育地段,绕避了区域大断层,明显改善了越岭区长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6.
海凤铁路位于山东省海阳市境内,线路自蓝烟铁路海阳站接轨,终点进入凤城站。在充分考虑路网规划的基础上,研究海凤线可能的接轨方案,结合沿线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就线路走向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问题经行综合比选论证,提出合理的线路接轨及走向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朔黄重载铁路恒山越岭段工程地质选线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朔黄重载铁路恒山越岭地段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势陡峻,控制线路方案的不良地质现象如人为坑洞、滑坡、崩塌、岩溶等发育,研究这些控制线路走向方案的不良地质现象,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与工程措施,供类似越岭地质铁路勘测、设计及施工参考。研究结论:越岭地段不良地质发育,线路方案受地质条件控制,研究确定重载铁路线路尽量顺直,对重大不良地质现象选线时应以绕避为主,必须通过时以查清、探明不良地质的性质、规模、危害程度为先导,然后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通过研究工作线路绕避了多处采空区、躲避了大部分危石,明显改善了此段线路及长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缩短了线路长度67 212 m,节省了工程造价8 758.8万元。通过研究使铁路工程处于较好的工程地质环境中,保证了施工的顺利和运营的安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对达坂山越岭地段线路方案从技术、工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案的比选,推荐采用"达坂山隧道14.9km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期要求及施工条件,对越岭隧道的施工方案进行了具体的研究,经比选采用"一双+平导+斜井"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9.
胡冰 《铁道勘察》2013,(6):70-73
蒙西至华中铁路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南至江西吉安,全线l817km,是实现“北煤南运”的便捷、大能力煤运通道,线路所经内蒙古、陕西两省区为通道煤炭集运区段,分布有纳林河矿区、榆横矿区等煤炭基地,如何使该通道便于煤炭运输、减少压矿并兼顾地方经济发展,是该段落方案研究的重点。从矿区路网布局、矿区集运条件、区域地质地貌、工程投资等方面着手,对乌审旗至靖边段线路方案的选择进行研究,确定合理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构建"陕煤入川渝"通道,以旬邑至汉中铁路为研究对象,对其建设方案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基于功能定位、运量预测、主要技术标准等要素,综合考虑主要经济据点及重点控制工程分布情况,分段对线路走向方案进行论证研究。其次,从工程地质、技术条件、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等方面系统考虑,采用RT-TOPSIS模型对各分段线路方案进行综合决策,生成各分段最优线路方案。最后,以综合决策结果为基础,对整体线路具体走向进行阐述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