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电子控制汽车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汽车的性能.在提高汽车动力性的同时,使燃油的经济性、汽车排放得到良好的改善,但也使汽车故障诊断变得复杂起来。汽车故障自诊断系统的开发应用,给汽车使用维修人员,在汽车运行时及时发现故障和汽车修理时故障的查询提供了方便。汽车维修人员通过解读故障代  相似文献   

2.
进入2008年.对于整车厂家来说诸多的上升“符号”不断出现:CPI上涨、人民币升值、油价飙升、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扬:伴随着城市容量的饱和.汽车使用的各种限制条件.既限制了汽车消费.也提高了汽车使用成本:出于环保的考虑.汽车的排放标准越来越高.对汽车制造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制造成本加大:出于安全的考虑.汽车制造在研发、用料、配置和工艺上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在拉高汽车制造成本。在此情况下.汽车价格却不能提高,整车厂家可谓受尽了“夹板气”。  相似文献   

3.
1.今天的汽车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人类进入21世纪,现代汽车工业已进入成熟期,世界汽车生产能力已大于需求总量的20%。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为进一步争夺世界市场,不断增加开发投资力度,试图从不断提高汽车安全性、减低能耗、改善乘坐舒适性和扩大功能范围方面继续保持汽车工业的生存,从而推动汽车工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其重要标志是汽车技术向机电一体化迈进,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郑云 《时代汽车》2013,(5):82-84
我国汽车发展的早期,车用汽油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积累过程,产量极低车用汽油机的技术是从国外引进后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后来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一汽、南京汽车制造厂、上海汽车制造厂、二汽等汽车制造厂的建立,汽车的量产,车用汽油机的产量也逐年提高。19852002年我国车用发动机产量增长了3.7倍,平均每年递增9.5%,当时柴油机产量增幅大大高于汽油机的增幅。但是增长的速度确实可观,同期,柴油机增长了13.2倍,年均递增16.9%;汽油机增长了2.4倍,年均递增7.5%。  相似文献   

5.
新型的电源供电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势在必行 在汽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汽车电器的容量大幅度增长。近几年来.由于纯电池电动汽车商品化困难重重.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清洁汽车应运而生。同时,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的电气装置在汽车上不断被广泛采用,如各种电控系统(电控喷射、废气再循环电控、增压电控等)、巡航控制、陆地导航、气候即时控制、车载计算机网络等,使汽车电子附件所占的比例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
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由潜在变为现实,在市场的拉动下,汽车生产大幅度增长。最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形势喜人。根据汽车工业协会与国家统计局核实的数字,2001年生产汽车234.2万辆,比2000年的206.8万辆增长13.2%,2001年销售汽车237.1万辆,比2000年的207.8增长了14.1%,2002年,生产汽车325.4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8.9%,销售汽车324.975辆,同比增长37%。  相似文献   

7.
车市低迷,汽车市场、汽车人事、汽车企业变局多,可能本是平常事,但某些传媒一放大,成为汽车重大新闻,颇为引人入胜.其中不乏缺少理智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汽车动力性模拟计算程序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动力性是汽车各种性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能。汽车作为一种高效率运输工具,其运输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能。在汽车设计冲.为了合理地选择整车的各种技术参数.找到最优匹配,必须反复计算汽车的动力性能指标。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汽车生产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满足用户需要的新产品,同时由于当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配件》2006,(50):12-12
东盟——全球为数不多的几个汽车工业繁荣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主要有五个汽车市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其中印尼、泰国正成为多用途汽车与小型货车的制造中心.而东盟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国和消费国马来西亚,其汽车工业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耕耘.现除拥有Perodua、Proton这两个全国汽车制造厂外.一些国外公司也看中了这块市场.纷纷前来设厂.如丰田。本田、日产、起亚等等。马来西亚无疑将是本区域最理想的私家车制造中心,同时.它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销售国.而且每年的销售比例都在上升。  相似文献   

10.
在经历了2004年的汽车政策年。2005年的汽车调整年.汽车工业依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2005年,我国生产汽车570.7万辆,销售国产汽车575.82万辆,加上全年进口汽车16万辆左右的销量.我国汽车市场以近592万辆的总规模超过日本本土的580万辆,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相似文献   

11.
五、我国燃气(尤指天然气)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简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1关于燃气(尤指天然气)汽车1.1国际上可供借鉴的经验或做法1,1.1全球天然气汽车数量鉴于燃气汽车在环保性、使用经济性等方面的巨大优势,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清洁燃气汽车发展很快。据有关资料统计,2005年,全球天然气汽车总保有量约为500万辆,LPG汽车900万辆,约占全球汽车总保有量的1,8%。其中,以俄罗斯、意大利、荷兰、阿根廷等国的保有量最多。  相似文献   

12.
别辉 《汽车情报》2006,(27):43-46
1.引言 电子技术在汽车技术中广泛应用使汽车的控制正在快速地向电气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从而出现了许多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特别是像ABS、TCS和ESP这些技术十分成熟,功效显著,成本低廉的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中的安装率逐年上升。汽车技术不仅代表着社会物质生活发展水平,而且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近40年来汽车发展的事实证明,提高汽车性能、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主要取决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己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控制、底盘控制、车身控制、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信、导航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汽车电磁兼容,为近几年面世的汽车专业词汇.许多人对它有些陌生,如同汽车排放、汽车安全一样.随着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而生产出的新词汇。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全球汽车市场回暖。中国汽车市场在2009年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促动下,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增幅均为32.4%。汽车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达到23.53%,同比提高1.18%,产销蝉联世界第一,同时占世界产销量的比例继续提高,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盘岩  潘建亮 《汽车情报》2007,(34):19-23
1汽车轻重化概况 1.1概述 节能、环保是汽车技术发展的永恒主题。轻量化可以有效提高汽车节能环保性能,国外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车重每减轻10%,可节省燃油3%~7%。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汽车工业中大量使用塑料,以代替各种有色金属及合金钢材,这是汽车工业提高设计的灵活性,降低零部件加工、装配和维修费用的有效途径。同时.采用塑料生产汽车车身和零部件也是实现汽车轻量化、节能化的方向之一。汽车应用塑料车身及其他塑料零部件,还能减少工厂设备的投资,减轻劳动强度。车用塑料的使用已成为衡量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1国内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一是汽车市场不断成长,有利于汽车美容养护用品行业的发展。我国汽车潜在市场相当巨大。1998年,我国百人汽车保有量为1.06辆,而美国百人汽车保有量为56.5辆、日本为32.7辆、巴西为4.2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百人汽车保有量必然会不断增加,即使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潜在市场也很巨大,这是我国汽车养护用品行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电控系统在提高汽车性能的同时,也使汽车的故障诊断变得复杂起来。汽车故障自诊新系统的开发应用.对于及时发现故障以及故障维修提供了方便。汽车维修人员通过解读故障代码,大多数都能判明故障以及故障可能发生的原因和部位。然而.在对汽车维修时,若仅仅靠故障代码寻找故障,往往会出现判断上的失误。实际上,故障代码仅仅是电控单元(ECU)界定的是或否的结  相似文献   

19.
雅坤 《世界汽车》2009,(3):48-49
目前.受外部环境影响.小型化经济型汽车成为很多汽车厂商开发的重点,但是对于像凯迪拉克这种以生产大型豪华汽车为主的品牌.突然转向小型化汽车生产是很困难的,而不如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汽车的性能,并选配多种先进的科技装备.以使汽车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在2009年1月举行的北美车展上,凯迪拉克就为我们带来了一款高效节能的豪华跨界车——2010款凯迪拉克SRX。  相似文献   

20.
新兴的现代汽车电子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的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是现代汽车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功能和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汽车正在逐渐由机械系统向电子系统转换,目前全球汽车电子产业面临着高速增长的机遇。在国外,电子系统已占到一辆普通轿车总成本的30%,在高级轿车上比例更高,在国内,中高级轿车电子装置的配置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水平。但我国汽车电子业总体上还与国外有很大差距,需要加大研究投入的力度。汽车电子技术经过两个阶段的发展,现正处在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汽车电子设备主要采用分立电子元件组成电子控制器,并开始由分立电子元件产品向集成电路产品过渡;第二阶段则主要采用集成电路和八位微处理器开发汽车专用的独立控制系统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汽车电子设备广泛采用16位或32位微处理器进行控制,控制技术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该阶段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