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汽车与安全》2013,(3):42-43
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召回制度在中国正逐步走向成熟。汽车生产厂家不再忌谈召回,也很少利用召回机会作秀炒作。虽然有个别厂家仍在召回问题上采取回避态度-但多数企业已经将召回作为对消费者负责和表现企业诚信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每年“3·15”是个特殊的日子,它不仅是中国消费者的节日,对于中国汽车界来说也是一个重要日子。2004年的3月15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出台。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2006年全国共有24家汽车企业进行过汽车召回,召回车辆超过30万辆。而自2004年6月17日,一汽Mazda(?)轿车成为中国汽车召回制度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开始,短短的3年时间里,实施和拟实施的召回已累计超过50次。表面上看,召回的事件层出不穷,似乎都向人们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很有社会责任感,任何事故隐患企业都会负责到底,把消费者的利益和人身安全放在首位。但从回想去年“3·15”消费者权益日之前,7天之内8个国内外厂家宣布召回,到10月份广州本田、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在不到1周的时间内总共召回了近18万辆国产车。一系列动作让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的召回到底是厂家的“集体做秀”还是真正“对消费者负责”?  相似文献   

3.
李清 《汽车与安全》2016,(5):157-157
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汽车在使用过程中肯定有堵车、雾霾等情况,对于车内污染,消费者改变不了现状。专家认为汽车到消费者手上在针对车内污染问题进行治理其效果有限,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引起车内污染的祸根实际上更多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就存在的,所以汽车生产企业应该对车内污染治理承担第一责任。  相似文献   

4.
朱睿 《北京汽车》2001,(3):41-43
福特、三菱、沃尔沃,此前纷纷召回自己的产品,中国消费者正从接二连三的"汽车召回"中受益.国际汽车巨头带来的召回理念,成了世纪末国内汽车业的焦点新闻.对此,无论业界人士还是消费者的反应都十分强烈.在轿车快速进入家庭的大背景下,能否真正做到消费者至上,能否快速和全面实施安全召回,真正维护消费者权益,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国内汽车企业及产品的认同.于是,人们不禁要问:汽车召回,中国能例外吗?  相似文献   

5.
从《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出台至今可以说已经“波澜不惊”地过去了两年多,而2006年内频发的“汽车召回”事件则打破了这个局面。我们是应该为这种厂家的负责喝彩,还是为它们的亡羊补牢而无奈?这个打上“中国国情”烙印的管理规定究竟能否有效地保障中国消费者的权益?亲历了汽车召回全过程的赵先生对此感慨颇深。  相似文献   

6.
汽车安全     
《汽车与安全》2010,(10):19-19
“召回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也在召回,没有哪个企业没有被召回过。对社会负责,也证明自己前面流程问题,有漏网之鱼,问题为什么没有在过程中解决就出去了,产生很大代价,但是会优化前面的流程。”  相似文献   

7.
正《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不得生产有缺陷与不符合产品标准的产品。否则,就要接受相应的处罚,承担民事责任。企业主动召回缺陷产品应是自己的义务。现实中很多企业对缺陷产品都没有主动召回的意识,经常与政府质量监管部门讨价还价,甚至设防隐瞒缺陷。"宜家抽屉柜召回"和"三星Galaxy Note 7手机召回"事件很说明问题。国家出台召回法  相似文献   

8.
《驾驶园》2017,(10)
正汽车召回,与之挂钩的是产品缺陷,存在的安全隐患牵动着千万车主的心,关系到数以万计的缺陷汽车产品,汽车召回流程是怎样的?接到投诉后,质检总局会把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及时通报给相关的生产企业,让企业抓紧核实、做技术分析,并向质检总局反馈。质检总局产品管理中心会根据反馈情况组织专家进行分析和研判,如果判断确实有缺陷,就迅速启动缺陷产品调查。消费者在召回调查过程中,要配合召回调查。如果是真的遇到自己的汽车发生了召回之后,要主动地把自己的汽车开到4S店进行召回维修。  相似文献   

9.
简要地介绍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核心内容及召回条例发布后汽车企业和消费者应该注意的事项,重点对企业合理规避召回风险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历经10年的等待,我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终于出台了,并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然而,落实《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企业、用户、专业人士对其褒贬不一。不过支持也好,反对也罢,目前我国实施召回制度已是当务之急。因为《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出发点是保护消费者、维护消费者权益,是以用户利益至上为宗旨的。尽管在实际中,执行、落实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还有一定的难处,但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还是要不断地去维护和完善它。本刊编辑部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在《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前夕开始陆续刊发有关理论文章。  相似文献   

11.
库存问题一直是管理学界的难点,传统库存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从单个企业的角度考虑,如EOQ模型.随着企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日益扩大,解决库存问题必须要从一个更为开阔的角度考虑.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间要做到协同合作、信息共享等,目的为了追求供应链总成本的最低.本文研究了对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进行建模,并对其优化.  相似文献   

12.
近期有关国内汽车生产企业要不要公开召回有质量缺陷的汽车,中国要不要实行汽车召回制度的大讨论在媒体的“诱导”下急剧升温,并且有不断扩大和蔓延之势。尽管国家的有关汽车主管部门和部分汽车企业也发表了一些低调、客观的意见和看法,媒体对汽车召回的刻意炒作,究竟会不会取得如前段时间媒体对轿车价格所进行的“轮番轰炸”而最终导致轿车价格体系“崩盘”的辉煌战果呢?汽车召回究竟能不能在不远的将来走近我们中国的消费者呢?  相似文献   

13.
黄为民 《天津汽车》2010,(3):15-15,29
丰田“召回事件”向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敲响了警钟。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当从丰田“召回事件”中吸取教训。要做大应先做强,打牢做大的基础;要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信念和追求;为消费者和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既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也是企业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永葆青春”的法宝;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加强“风险防范”,千万不能低估了跨国经营的法规制度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4.
刘伟杰 《汽车情报》2004,(15):39-46
作为全球增长最快也是空间最大的中国汽车市场,汽车召回的管理一直是一个空白。汽车召回制度这个关系到汽车生产商、经销商和消费者切身利益的重要制度2004年选择在中国消费者维权日——“3.15”正式出台了。对于汽车制造厂如何正确理解召回制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是需要每一个汽车人认真对待的问题。提出个人一些认识与看法以期望促进神龙公司早日完善企业的召回应对体系。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汽车杂志》2010,(4):67-67
在最近反复发生的召回问题当中,我们也学到很多东西,同时我们也觉得绝对不会仅仅停留在解决目前出现的问题上,我们更重视从现在的问题当中学到更多东西,通过学田还是很好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旅行边缘     
站在一个车迷的角度,我会毫不保留地去表达对旅行车的喜爱之情;站在专业汽车类杂志从业人员的角度,我会对当下价格微微上扬的旅行车提出一些质疑,是腔调决定了存在的价值,还是实用性应该左右消费者的购买取向?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安全》2008,(2):42-43
汽车的安全是相对的,但品质却是绝对的,因质量问题引发出的安全问题就是我们要严肃批评与监督的问题,我们会坚定不移地站在广大消费者身边,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及结果。  相似文献   

18.
《汽车与配件》2014,(44):16-17
<正>我国汽车召回的次数和召回数量一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召回过程中的不透明让消费者颇有怨言。召回制度有待完善,应该增加和强化评估、监督环节,使汽车召回办法形成闭环,使召回条例更完善,真正为消费者消除车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陈杰 《汽车与配件》2011,(15):34-35
在2011年消费者关注的十大消费热点中,汽车领域赫然在列。随着汽车消费的普及,安全及其他质量问题越来越被消费者重视。说到召回,这是每个车主不愿碰到的,但这并不全是坏事。既然有了召回。就说明汽车企业在法律框架之下能够面对车辆所存在的缺陷,关键是在召回中车企应最大程度维护车主的利益。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消费者的传统认识中"召回"这两个字好像就不是什么好词儿,所以大多数人就顺着自己的理解赋予了它新的意义,可能会把召回理解为:质量有问题、产品不合格,甚至是厂商欺骗消费者等等负面因素都会浮现在脑海之中。其实召回真的那么可怕吗?如果你的爱车被召回是否就说明你受骗上当,或者买到质量有问题的车了呢?不如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召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下先引述一条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