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昌赣客运专线引入南昌枢纽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昌铁路枢纽衔接京九、沪昆、昌九城际、昌福、沪昆高铁等5条铁路干线,昌赣客运专线自南侧引入南昌枢纽,结合南昌枢纽的总体布局、运输能力、工程投资、与既有设施和城镇规划的协调等方面对昌赣客运专线引入枢纽方案进行分析,推荐经清丰河东引入横岗站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研究客运专线引入既有大型枢纽,分析枢纽内客运系统结构及定位与分工,确定合理的引入方案。通过对哈牡客运专线引入哈尔滨枢纽的分析研究,提出哈牡客运专线引入哈尔滨站枢纽的方案,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研究结论:(1)在研究新建客运专线引入既有枢纽时,应结合既有铁路枢纽布局、枢纽客运系统规划、客流的主要走形方向,合理选择线路走向引入枢纽,尽量利用既有通道,减少对城市的分隔;(2)从哈尔滨枢纽总图规划、工程技术条件和工程实施难易程度、与城市规划协调方面进行分析,多方面、多方位论证和经济比选,推荐哈牡客运专线沿既有通道引入哈尔滨西站。  相似文献   

3.
王玉昆 《铁道工程学报》2012,(12):90-94,112
研究目的:本溪枢纽既有线路复杂,车站改建困难,既有铁路和城市规划存在冲突,沈丹客运专线引入枢纽方案不但需解决既有铁路存在的不足,还要兼顾枢纽的长远发展,其枢纽改建方案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分析本线引入枢纽的客货运方案改建过程,总结出客运专线引入枢纽的研究思路和设计经验。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对沈丹客运专线引入本溪枢纽客货运改建方案的比选分析,得出客运专线引入枢纽改建方案应综合考虑枢纽总图规划、城市规划、既有车站作业性质、作业量、周边条件以及经济、环保、地形地质、施工风险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比选,推选出最佳方案。本文所探讨的客运专线引入山区铁路枢纽车站改建方案为以后类似项目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布局,结合合肥铁路枢纽既有格局正在形成环型枢纽的特点,研究了今后枢纽建设、发展的总图构想方案.通过对枢纽客流特点、客车合理开行方案、跨线及折角车流径路的研究,对京福铁路、商阜杭铁路引入合肥枢纽方案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合肥枢纽客运系统仍维持两站格局,南北向两条客运专线合蚌和合杭引入合肥站、阜合和合福引入合肥南站的方案作为推荐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布局,结合合肥铁路枢纽既有格局正在形成环形枢纽的特点,研究了今后枢纽建设、发展的总图构想方案,通过对枢纽客流特点、客车合理开行方案、跨线及折角车流径路的研究,对京福铁路、商阜杭铁路引入合肥枢纽方案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合肥枢纽客运系统仍维持两站格局,南北向两条客运专线合蚌和合杭引入合肥站、阜合和合福引入合肥南站的方案作为推荐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原有阜阳枢纽总图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漯阜线增建二线引入阜阳枢纽的需要,综合枢纽内的京九、阜淮、青阜、漯阜4条铁路线的情况,研究漯阜线分上下行及客货分流的情况下,引入阜阳枢纽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溪铁路枢纽是东北地区的重要枢纽之一,随着沈丹客运专线及远景规划辽溪、本抚城际铁路的引入,枢纽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从枢纽客运量预测及车流特点分析入手,对枢纽总图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沈丹客运专线引入既有本溪站和经卧龙取直两种方案,经技术经济比较,推荐引入既有本溪站方案。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论述柳州铁路枢纽现状及规划的基础上,分析了柳州枢纽的客货交流量。根据柳州枢纽场站的规划布局及柳肇铁路引入的技术条件,提出柳肇铁路引入柳州枢纽的3个方案。经过对各方案的综合比选,建议采用柳肇铁路客货分线引入进德站方案,该方案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便于运营管理。并且在该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柳肇铁路引入后,对接轨站进德站和柳州枢纽客货运系统的影响,即:柳肇铁路按客货分线引入进德站,货车线按方向别外包湘桂线引入进德站湘桂车场,车站规模维持现状,仅对车站咽喉进行改造;客车按方向别外包柳南线引入进德站柳南车场,由于柳南客运专线设计时预留了柳肇线接入车站条件,故柳南车场维持原设计规模。柳南客运专线引入枢纽工程,柳州站按照6台11线规模进行改扩建,故柳州站规模可以满足枢纽内客车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9.
新建客运专线引入既有铁路枢纽方案是项目建设重点研究内容,选择合理的车站空间位置、确定完善的车站布置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旅客运输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文章通过统筹考虑相关影响因素,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铁路总图规划,重点分析枢纽内客、货流特点,对新建通辽京沈连接线引入通辽枢纽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引入既有通辽站和开发区新建客站2个方案。并在引入既有站方案中,考虑不同的引入方式、高速铁路车场与普通客运站房的相对关系等,分别研究了东侧引入、西侧引入站房同侧和西侧引入站房对侧3个方案。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推荐采用西侧引入既有通辽站站房同侧方案。通过研究有效解决了枢纽内各方向客、货流运输组织,为其他线路引入枢纽方案研究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沈阳至丹东铁路客运专线地处辽宁省东南部沈阳市、本溪市和丹东市境内,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典型的山区客运专线的特点。通过对该项目枢纽和区间线路方案的研究,对山区客运专线选线积累经验。研究结论:通过对沈丹客专引入沈阳枢纽和丹东地区的接轨方案研究及沈阳至本溪区间石桥子开发区方案、沿既有沈丹高速公路方案;本溪至通远堡段引入既有本溪站方案和本溪东经卧龙取直方案研究,提出了客运专线选线应在充分分析客专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尽可能考虑地方政府的规划,并尽量引入既有市中心,最大程度地方便旅客乘降,提高客运专线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结合兰州铁路枢纽相关路网调整,根据枢纽客运布局及相关线路情况,对枢纽内客站站场能力、枢纽线路区间通过能力、跨线客车径路等方面进行检算或检查,得出兰州西站站场规模、枢纽线路区间通过能力均能适应路网调整的需要,但存在既有兰州站客运设施不能满足兰新第二双线2014年年底引入的需要、兰州经中川至张掖铁路无法跨线至宝兰客运专线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杭长客运专线引入杭州枢纽施工过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既有杭州枢纽现状、存在问题,研究了杭州枢纽客运专线引入杭州枢纽客运系统总图规划。针对杭州枢纽沪杭、宁杭杭甬客运专线开通工程现状,结合枢纽总图客运系统规划、客运运输径路、客运站办理作业,研究了杭长客运专线引入杭州枢纽杭州南站3个施工过渡方案,推选方案满足施工过渡期间枢纽客运通过能力,减少施工过渡次数,保证各引入线路径畅通和点线能力配套,为客运专线引入大型枢纽施工过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铁路线从运输性质上基本可分为客运专线、客货共线和货运专线铁路。适应于客运专线的技术标准是以运行动车组来确定其基本设计参数的,适应于客货共线的技术标准是以运行机车牵引车组来确定其基本设计参数的,货运专线铁路设计参照了客货共线铁路的技术标准,对于机车牵引客车车列的联络线技术标准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结合现行《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2006)和西宁站改造及相关工程的实践对客车联络线纵断面技术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银西线引入西安铁路枢纽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西安铁路枢纽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结合西安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按照"客内货外、客货分线、布局合理、近远结合"的原则,确定银西线引入枢纽方案为与西平铁路并行至乾县车站合场设站后客货分线引入,并重点研究了银西线客车引入西安站方案及动车引入西安北站联络线方案。  相似文献   

15.
赣深客运专线引入深圳枢纽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深客运专线是京港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深圳枢纽既有客运布局、客运量及客流分析,结合深圳市发展规划,研究深圳枢纽第三主要客站选址问题,提出赣深客运专线引入深圳枢纽的西线、中线和东线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推荐赣深客运专线西线引入深圳枢纽方案,推荐方案布局合理,吸引客流范围大,符合城市规划,将极大带动沿线经济和深圳市前海中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京沈客运专线引入沈阳铁路枢纽工程的引入通道和施工场地空间狭小,需跨越秦沈客运专线和多条普速铁路、河流、市政道路与管线等。通过科学、合理、严密地编制京沈客运专线引入沈阳铁路枢纽桥梁工程过渡与防护设计解决了桥梁特殊工点多、过渡方案复杂施工难度大;临近既有设备安全防护压力大、公铁立交桥改建交通疏解难;敏感点多、高程要求苛刻、相互干扰大;自动化沉降和变形监测秦沈客运专线标准高等诸多困难。保证了既有设备正常运营和安全,确定了经济合理的桥梁过渡与防护设计方案,使京沈客运专线在狭小空间成功引入沈阳铁路枢纽。  相似文献   

17.
吉图珲客运专线位于东北山区,誉为"东北风景最美高铁",建设方案是采用客运专线还是客货共线是前期研究重点,从运量特征、能力适应性、运输组织、工程投资等方面分析,采用客运专线方案定位准确;为体现出与公路、航空的竞争力,从工程成本与相邻路网适应性分析,研究确定速度目标值采用250 km/h;铁路选线应考虑规划、环保、地质、工程经济等因素基础上综合选线,客站布局结合规划和既有设备合理选择;工程设计的重点是抗冻防寒措施,特别对路基和隧道的工程措施应采取专项设计,保证铁路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8.
海青铁路跨胶济客运专线(40+64+40)m连续梁转体施工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减少跨既有铁路桥梁施工对铁路运营的影响,转体施工作为一种合理的施工方法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但对于跨客运专线采用小直径转盘及球铰的转体施工实践却很少。结合海青铁路跨胶济客运专线(40+64+40)m连续梁转体施工设计,介绍球铰选型、牵引力、倾覆稳定的计算方法,阐述转体系统、称重、转体等关键技术,并总结了转体施工方案。实践表明,所设计的小直径转盘及球铰的转体结构设计满足施工需要,转体施工方案满足铁路安全运营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