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用成人尸头30个(60侧)及成人干颅骨51个(102侧),结合临床经鼻腔,蝶窦而达垂体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对蝶窦及其周围血管神经关系进行了观察,统计和探讨,提供了国人的应用解剖资料。  相似文献   

2.
选用40例成人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鞍区周围结构进行了观察。为经额和经蝶两种垂体手术径路提供了有关解剖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视交叉位置,82.5%属正常型,7.5%属后置型,均为经额径路的适应型。但前置型(10%)则不适应于经额径路施术;2.测量了两侧视神经颅内段内侧缘间距及夹角。间距及夹角越小,经额径路越难施行;3.两侧颈内动脉间距以平前床突平面处最窄;4.观察了各海绵间窦。出现率基底窦为100%,前间窦为75%,下间窦为40%后间窦为33.3%。在前、下间窦较大的个体施行经蝶径路可能出现困难。  相似文献   

3.
颅颈交界处压迫性病变位于背侧者,由后入路手术治疗,已为神经外科及骨科医生所熟悉,而病灶位腹侧者因手术入路困难而限制了病灶的切除,随着显微外科技术与显微手术器械的改进、影像学的发展,经口咽(TOA)手术入路切除颈、延髓腹侧压迫性病灶,变得简便易行,并获...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影像形态学分析和尸体标本手术,探讨全内镜下后外侧入路齿状突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PACS影像库中20例(男女各10例)正常颈椎CT的DICOM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颈椎CT重建后行解剖测量,包括齿状突最大矢状径、冠状径、高度和C1侧块可提供直径7 mm内镜操作的最大工作高度和宽度,以及C1侧块锚定点到齿状突两侧切迹的夹角,根据测量数据分析镜下手术的可行性。利用新鲜冷冻尸体,在C臂引导下俯卧位进行手术,克氏针锚定C1侧块下关节后表面,使用磨钻和内镜下工具磨除部分C1侧块,然后切除齿状突及相邻韧带,术后复查颈椎CT。结果 20例测量数据显示:齿状突的最大矢状径为(11.73±0.74)mm,最大冠状径为(10.97±0.71)mm,最大高度为(14.51±0.91)mm。磨除C1侧块可提供的最大工作高度为(13.53±0.57)mm、工作宽度为(10.00±1.27)mm。C1侧块锚定点与齿状突两侧切迹夹角P为(28.3±3.1)°,男女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均满足7 mm内镜置入及手术操作所需条件,并可提供摆动空间以完全或者部分切除齿状突达到脊髓腹侧减压要求。在尸体手术中,全内镜下后外侧入路通过磨除部分C1侧块,能够对齿状突进行完全切除。术后复查颈椎CT证实齿状突完全切除,并且未见硬膜囊及椎动脉损伤征象。结论经C1侧块途径,全内镜下后外侧入路可完全切除齿状突,为临床齿状突切除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论证功能性上颌窦手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与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的优势。方法功能性上颌窦手术与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治疗共68例上颌窦疾病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其中功能性上颌窦手术32例,传统上颌窦根治术,均作了鼻及鼻内窥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LCPH)患者肝窦内皮细胞功能与肝功能性血流量(FLPF)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LCPH患者和10例同期手术的非肝硬化肝囊肿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D44的表达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的含量,D-山梨醇清除率法检测FLPF。结果对照组肝组织CD44表达水平很低,阳性染色面积为(3.49±0.38)μm2,LCPH组则明显上调,达(41.38±11.88)μm2。对照组血清透明质酸含量为(48.15±14.39)μg/L,LCPH组升高,达(116.11±20.12)μg/L。对照组FLPF为(1 261.22±65.79)mL/min,LCPH组降低至(770.33±48.53)mL/min。结论 LCPH患者肝窦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与FLPF的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用压力计检查上颌窦口的通畅性在确定窦口的通畅性和上颌窦穿刺冲洗,脓性分泌物是否被冲洗干净有重要意义。根据我们进行的91侧次的上颌窦穿刺和窦口阻力测试、我们认为上颌窦冲洗干净的标准、不只是冲洗水变清洁、而且窦口变通畅,如不通畅、表明上颌窦内仍有脓液残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期侧前路及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4年12月胸腰椎结核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18~72岁,平均43.1岁;术前采用标准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2~4周;采用一期侧前方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同期经后方多裂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植骨融合情况和术后血沉、Cobb角、VAS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等级变化等情况,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75~290min,平均(248±42)min;出血量300~900mL,平均(420±68)mL。平均随访(24±5.2)月,植骨融合率100%,融合时间(4.7±0.5)月;末次随访Cobb角(8.2±3.1)°,VAS评分(2.1±0.8)分,血沉(17±4.2)mm/h,ASIA评分除3例为D级外,均为E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期侧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可吸收螺钉固定及后路Wiltse入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以彻底清除病灶,后凸畸形矫正理想,植骨融合率高,神经减压效果满意;可吸收螺钉可以安全应用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的植骨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置钉撑开复位固定技术联合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植入3D打印侧路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接受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置钉撑开复位固定技术,同时一期联合斜外侧入路植入3D打印侧路融合器行O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21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进行腰痛及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评估临床疗效;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行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对比测量和评估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移百分比、椎管矢状径和轴向直径及横截面积,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10.0±22.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6.8±21.6)mL。术后6个月均获得随访,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分别由术前(6.8±1.6)分、(5.6±1.8)分和(57.6±13.4)%下降至随访时(1.5±1.0)分、(1.5±0.9)分和(13.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F-36的生理方面总结(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 PCS)和精神方面总结(mental component summary, MCS)评分分别由术前(27.3±11.8)分和(52.4±14.6)分上升至随访时(57.6±10.5)分和(76.1±1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6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移百分比、椎管矢状径和轴向直径及横截面积较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时3D打印椎间融合器上下界面融合率为100%。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置钉撑开复位固定技术联合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植入3D打印侧路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该项技术可为腰椎滑脱症的微创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处理及疗效随访。49例经右心行窦瘤破裂及合并畸形修补术;2例经主动脉行窦瘤破裂修补的同时分别行主动脉瓣悬吊成形或主动脉瓣替换术。结果显示∶51例中,住院死亡3例;术后随访有3例可能仍有轻度主动脉心腔间血液分流,余病人疗效良好。提示:主动脉窦瘤破裂均应尽早手术,必要时行急诊手术,其中多数经右心均能修补,必要时可同时行主动脉、右心联合切口。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一个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SSS)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家族24人中有SSS4例。文献报道家族性SSS 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清,诊断标准为同一家族中发现多例SSS 患者,有明显的先天性和家族性倾向。治疗及预后同一般SSS。而本文资料表明,家族性SSS 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与迷走神经张力持续升高有关,并有较好的预后,晚期多转变为持续且心室率较缓慢的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一般不需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30 例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 anjiom aofliver,CHL)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sen receptor, ER)的表达,并以CHL瘤旁正常肝组织作对照。结果ER 阳性表达于CHL 血窦内皮细胞胞浆中,阳性率为433% ;CHL瘤旁正常肝组织中未见表达( P< 0.05)。提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生长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可能通过其受体作用促进CHL生长  相似文献   

13.
利用4例人心房室隔水平连续组织切片,观察了房室隔内的疏松组织间隙和与其有关的组织结构:包括心房肌至房室结的过渡性心肌纤维,冠状窦末段的形态结构以及冠状窦口后方的右房后窝等。并结合临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是一常见多发病,由于存在左向右分流,常导致肺动脉高压(PH),使围手术期死亡率增加,预后不佳,故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治疗己被重视。本文对102例VSD·PH患者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分析,并对手术适应症、手术径路、并发症预防及术后处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报告Bentall手术治疗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1例术后第2天死亡,余3例生存,且症状及心功能显著改善。并结合复习文献对病因、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手术技术、并发症的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Spinalcavernousangiomaisakindofvasculardeformityofspinalcord .Sofar ,itisusuallyregardedastheoccurrenceatcapillarylevel[1,2 ] .Withthede velopmentof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technique,moreandmorecasesofspinalcavernousangiomaswillbefound .Inthisstudy ,3cases…  相似文献   

17.
报告了75例小儿肢体肌肉海绵状血管瘤静脉造影的X线表现,其浅静脉造影的X线表现分为4型;①浅表型:有数条粗细不均和边缘不规整的静脉与主干静脉相连。②深部型,肿瘤输入之深静脉扩张,有深浅静脉交通支。③混合型:深静脉粗大、迂曲,浅静脉轻度扩张。④局限型:瘤体局限于一处,深静脉主干可扩张。并简要讨论了造影方法的选择、静脉造影的临床价值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