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藏高原低压性缺氧的环境造成了进驻高原后的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的改变.出现头痛、睡眠障碍、腹胀腹泻、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咳嗽咳痰、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轻症可认为是人体适应性的生理变化.无需治疗,而重症因为可以导致急性高原病的发生,需要重视,采取措施,早期防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客车供氧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人体热舒适性与高原低气压、高原缺氧的关系,以及光照亮度、振动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缺氧的影响,并在考虑了列车防火安全性的基础上,对青藏高原铁路客车供氧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青藏铁路格拉段平均海拔4500m,沿线高寒、低氧、气压低、干燥、强辐射。采用格拉段沿线10个领工区的环境测试指标及相应工作人员生理指标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探寻格拉段工作人员生理指标(脉搏、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的重要环境影响因素,进行高原职业危害因素鉴定,并为制定相应的卫生保障措施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气压、氧分压和海拔高度是影响地面作业人员生理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格拉段高寒、多风的气候特点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原地区高海拔、低气压、低氧、高雷暴等特殊条件,探讨了钢轨打磨列车高原运行时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以来,在铁路部门积极努力下,各项设备运用良好,高原旅客列车性能稳定可靠,确保了列车在高原环境下安全、快捷、舒适地运送旅客。据铁道部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青藏客车首创的一系列新技术基本满足了青藏铁路高原缺氧、低温低压、多年冻土、生态脆弱、日温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具有低气压、低气温、低水沸点和强日照等因素的高原环境对柴油机工作状态的影响,以及为保证柴油机正常工作状态所采取的措施,并介绍了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高原机型和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于气体流动理论开发的单阀试验台计算机仿真系统,仿真出单阀在平原和高原气压条件下试验性能的变化规律;根据车辆段单阀试验结果,将分配阀性能划分为若干区段,使用仿真系统仿真出对应每个区段边界阀的参数,再通过仿真系统计算这些边界阀在低气压下的试验性能,分析出大气压对阀试验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出平原合格阀在高原不合格概率,为制定低气压环境下试验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与职业性高原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施工自然环境恶劣,低气压、低氧、高寒、干燥、昼夜温差大、强紫外线辐射等危害因素严重影响着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高原反应严重者可发生急慢性职业性高原病,甚至危及生命。而做好进入高原前的体检;坚持阶梯习服的原则;针对高原特点加强营养和职业健康监护;按照卫生要求控制体力劳动强度以减少氧耗;增加局部环境的氧含量,则是目前青藏铁路高原环境预防职业性高原病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原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与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国产MPG1型动态血压监测仪,对平原医学体检血压正常的进驻海拔4 800 m高原施工人群中36例男性高原高血压患者进行标准化动态血压检测。结果高原高血压以白昼血压和舒张压升高为主(舒张压均值在全天、白昼均达高血压标准而收缩压只在白昼达到标准,夜间二者均下降到正常范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P<0.01),其昼夜节律仍呈杓形变化曲线,但夜间下降百分率仍<10%,心率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及心率血压乘积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等特点。结论高原高血压的动态变化节律主要受机体耗氧程度的影响,即与低氧性增压反应有关,其防治重点仍应放在减少氧耗、改善低氧这一核心问题上。  相似文献   

10.
青藏铁路客车研制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瑞淳  朱彦 《中国铁路》2002,(12):57-59
针对青藏高原高海拔、低气压、严寒、缺氧、暴风雪多、气候多变,紫外线照射强烈等特殊环境运用工况,探讨研制青藏铁路客车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及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初步的研制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关培山 《铁道建筑技术》2023,(5):180-183+188
高原铁路隧道岩爆是困扰业界的一大难题,无论是对安全、质量和进度都带来了极大困难。根据以往高铁岩爆施工经验,结合高原铁路低温、低压、低氧的极端环境,高原、硬岩、岩爆的特殊地质要求,从岩爆的发生机理、岩爆分级、岩爆的超前地质预报、岩爆监测入手,合理选择适合高原地区特点的施工机械,与国内先进设备制造厂商进行联合攻关,采用先进的水压光面爆破技术,探索出一套适合高原铁路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隧道施工生产线,真正实现快速、安全、环保、高效的施工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利用高原环境模拟舱对高原低气压下制氧系统的性能研究,得出了大气压力对制氧机流量和氧体积浓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分析了青藏铁路低温、低气压的环境对制动系统的影响,并以试验数据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青藏铁路制动系统的安全运用提供参考。提出应通过进一步试验获得适合高原铁路制动操纵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川藏铁路沿途地形落差极大,全路段最高海拔为4 475 m,最低气压为60.2 kPa,最低气温为-30.6℃,这些因素会对机车车辆运行基本阻力产生影响。通过调研川藏铁路"雅安—昌都"之间各站点气象数据,根据列车运行基本阻力公式,分析川藏铁路沿线气压(海拔)与温度变化对机车车辆运行基本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运行基本阻力与线路环境的气压(海拔)和温度密切相关;海拔的增高导致列车承受的空气阻力减小,而温度的降低使列车承受的空气阻力和机械阻力增大;与平原地区的气候环境相比,川藏铁路沿线海拔变化对动车组运行基本阻力的影响在70%左右,而温度变化对动车组运行基本阻力的影响在17%左右。研究成果可为在川藏铁路特殊高原气象环境条件下的列车牵引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青藏铁路兰新高速铁路段线路内海拔高于2 500 m的正线区段接触网智能化检测、监测的需求,研制了青藏铁路高铁接触网检测车。研制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以适应高原地区高海拔、低气压、缺氧、高寒、大风沙、强紫外线等恶劣的环境条件。该车安装有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可对接触网悬挂系统的零部件实施高精度成像检测,在自动识别和分析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形成维修建议,指导接触网维护。  相似文献   

16.
高原列车用车窗的研制和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秦文照  王姣 《铁道车辆》2005,43(11):29-32
针对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对高原列车用车窗如何克服低气压影响、提高车窗隔热性能、消除紫外线辐射及抵御沙石破坏等方面作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严重缺氧,作为从内地到高原施工的作业人员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尤其是脑(肺)水肿是最为常见最为棘手的疾病.本文根据在青藏高原的临床经验,对肺水肿的现场救治经验作了探索和总结,兹以借鉴.  相似文献   

18.
铅(Pb)是环境中常见的一种亲神经毒物。随着Pb的广泛应用,人体接触Pb机会随之增多。长期低水平Pb暴露、蓄积以及过量吸收,可在细胞水平、细胞内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上对神经系统产生一系列的毒性作用。Pb可选择性地蓄积在大脑海马,并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如海马神经元凋亡、长时程增强(LTP)改变、影响神经递质释放和基因表达调控等,从而影响学习记忆功能。Pb可以在不同的调控水平,包括海马第1、2、3信使系统,产生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可导致神经细胞凋亡、智力、记忆力、神经行为障碍。  相似文献   

19.
为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 ,更好地为青藏铁路建设和未来青藏铁路运营、维修、抢险提供可靠、适用、便捷的轨道车辆设备。本文就解决轨道车在高海拔、低气压、缺氧、低气温、风沙大等特殊工作环境下其动力装置和传动方式选型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证、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摘《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l0068—2000)中规定“内燃机车通过隧道后15min内,氮氧化物(换算成NO2)浓度小于10mg/m^3”。此规定对于平原地区是适用的。然而青藏铁路建于高海拔地区,低气压、低氧、低温等严酷的自然条件对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带来更为恶劣的影响。为了保障青藏铁路相关人群的健康生存和正常工作,本文结合青藏地区的特殊高原气候对人体造成影响的因素和气态污染物的衡量方式对青藏铁路运营隧道内宜采用的N02控制浓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