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分析了桥墩局部冲刷过程,通过在桥墩周围设置护坦以减小桥墩局部冲刷,并对防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设置护坦桥墩局部冲深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亚玲  周玉利 《公路》2006,(12):92-94
针对山区沿河路基河湾凹岸的护坦防护机理及防护效果进行了研究,指出护坦顶面应低于河床面,其减冲防护效果与护坦宽度BH有关,提出凹岸护坦防护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计算方法。通过工程实际应用,证明河湾凹岸路基冲刷防护采用护坦基脚式挡土墙或护坦式基脚护坡是一种经济有效、易行的浅基防护型式。  相似文献   

3.
桥梁破坏多数是由洪水严重冲刷基础引起的,工程中需要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桥墩基础的安全性.提出了采用预防护和在防护区外形成有效护坦的冲刷防护理念,介绍了冲刷防护平面设计采用核心区、永久防护区和护坦区的平面分区方法,建议采用面层块石+中层碎石+底层砂袋的防护结构形式.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模型试验结果与实际最大冲刷深度基本一致,冲刷防护工程对局部冲刷起到了有效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十天高速略阳立交及服务区河湾冲刷深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权  王家鼎  杨君辉 《公路》2012,(9):27-30
国家高速公路十堰~天水联络线(G7011)的略阳立交及服务区合并建设,基本沿八渡河布设,路基段浸水挡土墙受水流冲刷严重。通过经验分析对比及详细计算,以高冬光等推荐的计算公式为设计依据,并采用护坦、护坦配合铁丝石笼、护坦配合钻孔排桩的防护形式,使防护构造物的冲刷程度大幅度减轻。  相似文献   

5.
蒋焕章 《公路》1993,(5):35-41,46
浆砌片石驳岸是公路路基冲刷防护的常用构造物,驳岸水毁的主要原因是基础埋深不够。采用护坦拦截下降水流冲刷,可以大大减少驳岸基础埋置深度,其防护效果已为工程实例所证实,而且节省经费,减少施工难度。本文介绍了护坦基脚驳岸、阻水堤基脚驳岸以及护坡的冲刷计算公式及示例。  相似文献   

6.
河湾冲刷与护坦基脚减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讨论了河湾的冲刷范围及最大冲刷的位置,提出了计算河湾凹岸最大冲刷及沿程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根据护坦减冲的水力学机理,提出计算护坦最大冲刷及沿程冲刷深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沿河路基局部冲刷深度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对沿河路基局部冲刷影响因素如水流条件、河床沙条件和河流几何边界条件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野外模型试验,观测了河流各断面的水深、流速、护墙的冲刷深度和冲刷的发展过程及护墙附近的水流形态。针对弯道凹岸沿河路基的冲刷,对比分析了已有的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公式,采用量纲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设置护墙后的沿河路基弯道凹岸局部最大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依托模型试验,对护坦的减冲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试验观测结果,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设置护坦后的路基局部最大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可供在确定路基冲刷防护工程结构形式和基础埋深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道217线天山公路地处山岭重丘区,其中K962~K1040段沿库车河布设,很多路段地处凹岸,河流对路基造成的冲刷水毁病害严重。勘察设计阶段拟采用护墙、护墙+护坦、护墙+丁坝等型式进行路基防护,但其防护的效果在本阶段难以验证,因此,通过对典型的K970+450~K970+850水毁段进行冲刷模型试验,研究了各种防护型式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并依据试验成果优化了设计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山区沿河路基直接与间接2大防护类型,本文具体介绍抛石护坡、护坦、丁坝3种路基防护形式,阐述在路基防护时的技术要领与设计方法,并提出重要参数的相关计算公式,使其防护更为合理有效,从而减少公路.水毁造成的灾害。  相似文献   

10.
黄土由于其独特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很容易被冲蚀。长期以来,对黄土边坡抗冲蚀防护方面有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但结合黄土本身特性方面防护方式尝试的少。笔者在结合黄土本身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做草泥喷护的方法,并针对有无草泥喷护的边坡做了冲刷降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在冲刷最初时,有无草泥喷护边坡抗冲刷效果差不多,但是20m in后,开始出现分异,有草泥喷护的边坡效果比较明显,冲蚀量明显减少,也没有出现像没有防护边坡那样明显的细沟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