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远 《轿车情报》2011,(12):118-121
本田汽车公司(HondaMotor)是世界上少数几家一直保持独立的汽车制造商,这与本田的企业文化有很大关系。本田不像丰田汽车那样大张旗鼓的扩张,也不如日产汽车具有丰富的产品线,但本田所倡导的独立行事、快速行动的企业文化,在全球市场上获得不断的成功。在全球战略、产品概念开发和可持续使用的资源等方面,本田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通过本田独特的设计和品牌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到这家年轻的汽车公司是如何成为日本第二大汽车公司的。  相似文献   

2.
汽车文化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汽车文化的繁荣。在汽车诞生的百年历史长河中,汽车文化不断积淀,不断丰富。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美国,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文化因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发达程度,因地域文化和民族特性的一同,而各具特色。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解放后才真正建立起民族汽车工业。由于受到资源、技术、人才,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我国汽车工业在改革开放之后才获得迅猛发展。近几年来,中国汽车消费增长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3.
啸霖 《时代汽车》2010,(2):28-30
始于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全球汽车市场全面下跌。美国三大汽车企业中,通用和克莱斯勒全新重组,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引发了新一轮企业破产重组浪潮。而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在历经30多年的发展之后,虽然从规模上看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大而不强却依然是中国汽车产业显著的特征。由此可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就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于是乎,广汽战略整合长丰、腾中收购悍马、吉利收购沃尔沃等事件在跌宕起伏的2009年接连出现。  相似文献   

4.
60年前,中国汽车工业蹒跚起步,汽车文化开始萌芽。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汽车文化建设也随之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加强汽车文化建设,使其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进而促进汽车产业持续平衡发展,构建和谐汽车社会,是当前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三月十一日的大地震虽然过去三个月了,但对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的影响犹在。受日本地震影响,日系汽车整体产销量大幅下滑。同时由于一些核心零部件短缺,德系、美系、印度不少品牌汽车生产也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地震震断了日本的零部件供应链,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汽车产业冲击波,因此对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的影响应该认真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张毅 《汽车杂志》2009,(8):55-56
2009年的全球汽车市场,是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之后最差的一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对世界汽车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汽车销量锐减、工厂关门停产、资金链中断。美国汽车三大巨头两家申请破产保护,刚刚成为全球汽车霸主的日本丰田汽车遭遇71年来的首次巨额亏损,俄罗斯等新兴汽车市场也遭到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7.
一个汽车企业有可能和全球的汽车产业的脉搏联在一起跳动,使全球汽车产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变成太容易了,但竞争也变成越来越激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陈光祖认为,汽车产品的协同性很强,是一个全球化开放水平很高的一个产品。随着时代的进步,汽车产品开发的变化,不仅仅是在产品自身,而其方法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汽车新技术的采用以及高附加零部件的使用无不和新材料开发密切相关。在日本汽车产业发展中,新材料的开发使用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材料的应用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变化和特点。从汽车材料的应用和发展等方面介绍了日本材料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但与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差距.本文将国内生产制造汽车整车的企业(包括合资企业)作为研究主体,通过与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产业进行比较,系统地从产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们...  相似文献   

10.
郑兴义  王瑞 《商用汽车》2012,(20):18-21
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增长期,尤其是2009-2011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分别达到1364万,1806万和1850万辆,连续3年蝉联全球第一,成为名符其实的汽车产销大国。但汽车产业大国并不代表汽车强国,与欧美日等汽车产业强国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轿车情报》2011,(7):88-91
这是一场文化之旅。在地球的另一端,一个仅史的事件。那里曾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生活方式,却也难逃令人扼腕叹息的沉沦命运当中国接过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个接力棒.汽车发展历程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享这个“车轮上的国度”辉煌的文明。有200多年文明史的国家曾经不断诞生着影响汽车历诞生过无数令人血脉喷张的车型,创造了令人羡慕的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的时候,美国的本期专题,让我们带你走进美国的汽车世界,  相似文献   

12.
促进汽车消费市场的成熟是发展汽车产业的主要途径之一。美国、日本和韩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与汽车金融服务业密不可分。目前,中国有关汽车消费信贷的法律十分不完善,没有专门的分期付款销售法和相关的配套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汽车分期付款销售。如何完善中国的汽车消费信贷法律环境,加快汽车金融建设,从而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远 《轿车情报》2011,(1):194-201
每一届洛杉矶车展,都会带给我们视觉的惊艳。在美国南加州的洛杉矶地区,方圆200km的地区内聚集着13家汽车制造商的设计工作室。洛杉矶也因此被公认为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创意地区。洛杉矶汽车设计挑战赛到今年已经举办了7届,从最初仅有南加州地区设计室的作品,逐渐发展到今年,来自德国和日本的设计作品让洛杉矶设计大赛首次出现了国际层面的竞争。如今,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洛杉矶设计挑战赛让全球的汽车设计工作者们尽情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探索未来汽车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一个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产业。"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和支撑条件。综观全球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无一不是有着一个具有强大支撑力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实际上,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左右着汽车  相似文献   

15.
伴随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从投放规模上看,汽车广告在广告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如何从文化角度审视汽车广告现象,引领汽车广告的健康发展,便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在讨论汽车广告文化的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从文化视角对如何做好汽车广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汽车产业常常被认为是最具有全球性的产业之一,其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遍布全世界。而由于汽车产业的性质,各地往往以产业集群作为其产业发展模式,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不仅表现为若干个公司在纯粹产品上的竞争,更表现为以产业的网络组织为形式的集群间的竞争。全球的汽车产业主要受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汽车集群控制,这些集群融人全球产业网络,处于全球价值链中“战略性环节”,其汽车产品占领了全球主要市场,也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技术领先者和创新驱动者,左右着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研究发达国家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于循序渐进地发展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云 《当代汽车》2007,(11):104-105
越野是一种激情,也是一种文化,征服者俱:乐部是靠对越野的激情组建起来的。台州是全国民企造车的集中地,但是却缺乏汽车文化的沉淀,俱乐部的组建给台州汽车产业注入了更多的内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刚刚过去不久的东京改装车展上,日本本土车厂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改装汽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场集改装产品、运动和经典汽车于一体的世界盛会中,也让我们见识了日本的汽车文化,日本的汽车改装业很发达,并且也由此衍生了许多不同风格的改装流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汽车产业发展之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我国汽车产业不断创造产销量新纪录的同时,中国各省市的汽车产业也在蓬勃发展,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的省市就已多达8个。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汽车产业的区域发展并不平衡,东中部与西部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走向高速发展,直至2009年,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中国各省市对于汽车工业的不断探索。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在各地区之间也并不平衡,特别是东中部与西部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将结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相关专家的报告,就汽车产量、汽车保有量、  相似文献   

20.
张艳 《汽车文摘》2022,(3):29-33
芯片短缺正在全球汽车产业范围蔓延,阻碍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我国汽车关键系统芯片进口率超90%,严重影响我国汽车产业链安全。通过梳理欧美日韩汽车芯片产业促进政策,总结了发达国家汽车芯片产业链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框架和能力要素,包括税收、研究、设计、认证与测试、知识产权保护和投资要素,剖析我国汽车芯片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自主可控汽车芯片产业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