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佳蔚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1,8(5):20-23
阐述计算机联锁技术的原理结构,详细说明当前我国铁路信号施工技术中广泛应用的几种计算机联锁主流技术,展望计算机联锁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联锁仿真试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仿真试验存在的必然性 随着铁路发展的加速,信号设备的更新速度也日益加快,各种设备改造周期逐步缩短.对计算机联锁车站而言,信号设备的改造一旦涉及联锁软件的变动,就必须进行联锁试验. 相似文献
3.
4.
铁路信号设备联锁安全预控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京电务段信号设备联锁安全管理运用现状分析,拓展联锁内涵与外延,重点从组织机构、预控体系、风险控制、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出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车站计算机联锁设备在我国已成为逐步取代6502电气集中设备的新一代车站联锁设备,随着设备的大批开通使用,电务生产现场信号技术人员、信号维修工的岗位培训,已成为该设备能否发挥其优越性和效益的关键,现场岗位培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重点介绍了计算机联锁设备在防雷方面由局部向整体、由部分向系统的改造,并通过技术方案的实施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针对重载铁路移动闭塞系统的特点和技术要求,基于朔黄铁路既有线路中使用的DS6-K5B型计算机联锁系统,通过对既有联锁系统功能进行升级和改造,以满足移动闭塞系统的控制要求。联锁系统升级和改造功能包括多列车进路的办理和解锁,信号机点灭灯控制,物理区段与逻辑区段状态的融合;根据移动闭塞需求,增加联锁与RBC设备的接口,修改联锁与CTC、CSM设备的接口。改造后的联锁系统兼容既有运输模式,同时实现重载移动闭塞及固定闭塞混运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延长大秦重载铁路大修换轨周期,在介绍国内外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按不同情况,重点对大秦重载铁路重车线钢轨重伤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通过总重1 000 Mt左右时,2005年铺设钢轨重伤严重区段直线钢轨总的累计重伤率为16.2处/km,钢轨总的重伤率为28 2处/km.通过采用净化钢质、研发使用高性能钢轨、按廓形及时打磨钢轨等技术措施,2007年铺设上道的U75V钢轨重伤率明显下降,当通过总重约1 680 Mt时,直线钢轨总的累计重伤率为6.2处/km,钢轨总的重伤率为9.6处/km.结合大秦铁路实际情况,大修换轨周期可暂按直线钢轨总的重伤率<10处/km来考虑. 相似文献
9.
从研制“信号应急联锁系统”的任务、目的、关键技术、总体结构和主要技术指标等方面,阐述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实现,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现有重载铁路轨道结构体系的安全储备不足,重载线路各种伤损和破坏现象严重,本文分析研究了重载铁路轨道强化技术,并在大秦铁路安装了轨撑、加强型弹条和横向阻力器等加强设备,各种加强措施经过了设计、结构分析、室内疲劳试验、现场铺设、动态测试试验、现场长期观测和效果评估等验证程序。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半径曲线、长大下坡道地段和特殊伤损地段上采取轨道加强措施后,轨道强化效果显著,起到了保持轨道结构线形的作用,间接减小了小半径曲线上钢轨磨耗,延长了小半径曲线钢轨使用寿命,减少了养护维修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大秦线集中修进度计划的编制对于集中修施工中的各项施工配合具有重要意义.在说明集中修施工进度表示方法后,利用大秦重载铁路进度图的绘制实例,详细介绍了进度示意图的绘制步骤,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信号联锁试验是确保信号设备安全和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贯穿于信号设备设计、施工、运用、维护工作的全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信号联锁是电务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经过多年工作实践,联锁管理基本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办法.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专业人员全身心投入,完全可以保证正确的联锁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可靠性技术及容错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在航天、交通等工业控制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但在铁路信号联锁方面,各国态度慎重.主要原因是信号联锁在控制上要求特殊,既要全天候工作,又要保证安全、可靠和稳定的运行.因此,计算机在信号联锁方面的应用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重载铁路信号工程特殊设计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出发,梳理、总结重载铁路信号工程设计不同于常规设计的特殊情况及其解决措施,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4 系统功能的开发 4.1 采用计算机联锁装置实施的区域集中控制及传送方式 4.1.1 开发适用于单模(SM)光缆的传输器 联锁设备的故障-安全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联锁逻辑机与电子终端间的信息传输,采用满足故障-安全的传输方式已得到确立. 相似文献
19.
6502电气集中系统的控制结构在我国铁路已沿用几十年,随着对铁路运能要求的提高、股道有效长度的增加、正线道岔多机牵引技术的应用以及电气化里程的增加,这种结构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如:干线电缆长度、芯数增加,电缆及电缆防护投资随之加大;干线电缆的铺设平行于电力牵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