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谭琼亮 《铁道勘察》2023,(4):158-163
在车辆段用地范围内进行TOD开发,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商业、住宅等各类物业的有机融合,需要采取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目前,降噪措施仍以控制传播途径和控制受振体为主,而车辆段内钢轨接头多,道岔多,小曲线半径多,振动噪声问题还比较突出。基于振源控制的轨道减振降噪设计理念,优化轨道减振扣件刚度和轮轨间表面粗糙度,并将轨道不平顺质量指数TQI值控制在6~7,可有效改善轮轨间关系;研发了50 kg/m钢轨冻结接头、臂展式阻力枕、轨温检测等轨道无缝化关键技术,实测道床等效横向阻力达14 kN/m;建立了车辆段咽喉区道岔群无缝线路计算模型,提出了咽喉区道岔群强度和稳定性计算方法,完善了无缝线路设计理论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减振降噪技术消除了道岔有害空间,优化轮轨关系,降低轮轨冲击振动,从振动源头降低振动噪声,钢轨垂向振动噪声降低约13 dB,传递至隧道壁可降低约4 dB。  相似文献   

2.
结合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一期工程磁各庄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工程,阐述该工程车辆段轨道振动与噪声特点,对车辆段库内、库外不同区域分别采取了相应的减振降噪措施。在采用车辆段轨道减振降噪成熟技术(在咽喉区碎石道床铺设高效减振垫,咽喉区小半径曲线设置阻尼钢轨)的基础上,研发了适用于车辆段库内无缝线路的50 kg/m钢轨冻结接头夹板,采用夹板与高强螺栓联结钢轨,使轨端密贴,实现了库内无缝化;研发了适用于库内50 kg/m钢轨的高等级减振扣件(减振效果大于8 dB)。该设计降低了上盖物业开发减振降噪措施的前期投入,为今后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开发轨道减振降噪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地铁车辆段具有道岔和轨道接头多、曲线半径小、列车行车速度低等特点,其轨道结构的减振设计一般参照地铁正线,实际减振特性尚不明确。为掌握双层非线性扣件在车辆段内轨道道岔运用效果,对车辆段内减振道岔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论:(1)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能够减小钢轨传至扣件减振层以下的道床和盖板地面处振动,但扣件减振层以上的钢轨处振动显著增大;车速20 km/h时,辙叉处道床和盖板地面分别衰减6.6 dB和4.1 dB,钢轨处增大8.6 dB;(2)采用双层非线性扣件后,钢轨振动在大部分频段范围都增大,其中在10~20 Hz最为显著;道床在60~400 Hz之间衰减比较明显;盖板地面处衰减主要在20~60 Hz之间,但在5 Hz和10 Hz附近出现一定的放大;(3)减振道岔处钢轨-道床传递损失明显大于普通道岔,振动从钢轨传至道床处时,在1 000 Hz范围内都发生了衰减,其中在20 Hz以内衰减最为显著,衰减量在35 dB以上;(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铁道工程减振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4.
直线电机地铁线路设计关键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国外直线电机地铁线路设计参数。探讨直线电机地铁的线路工程、轨道工程、隧道及车站、减振降噪措施、车辆段及其他用房等技术,提出直线电机地铁线路设计关键参数。对即将修建的首都机场线路设计提出最大运营速度110km·h-1;限制坡度6%;最小曲线半径150m;采用小号道岔;站台长度按照每列车5节编组考虑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分析及工程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和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需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基于环境评价报告并结合工程实际,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减振降噪设计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上海地铁2号线东延伸工程,通过研究与分析提出轨道减振降噪的设计新思路及工程措施。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选择轨道结构和结构参数是减振降噪的主要措施,轨道结构的刚度设计是减振降噪型轨道结构设计的重点,研发新型减振降噪轨道结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道岔减振器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岔轨道减振器是在地铁及轻轨道岔区使用的轨道减振产品,其结构形式上类似于普通剪切型轨道减振器,在不改变道岔原有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加装该产品能够有效降低行车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效果比采用橡胶垫板减振的传统道岔显著。对于频率30Hz以上的振动,使用该类产品可降低噪声10~12dB。简要介绍其设计原理及在北京地铁10号线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王欣 《都市快轨交通》2003,(1):35-39,60
本文分析了轨道交通噪声产生的根源、噪声传播规律,介绍了广州市地铁2号线应用多项减振降噪技术来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污染情况,提出应优先考虑在轨道结构方面采取减振降噪措施,同时重点介绍了弹性短轨枕轨道和浮置板轨道的减振降噪原理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地铁车辆段振动噪声影响的特点及上盖开发振动噪声控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综合控制的流程及方法,包括工程条件特点的需求梳理及分析、振动噪声控制标准选择及确认、振动噪声影响分析及预测、综合减振降噪方案的确定及实施、振动噪声控制措施效果实测及评估等,最后提出下阶段需重点研究的内容,包括车辆段不同功能区域振动噪声源强、振动噪声控制指标、不同减振降噪技术措施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9.
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房山线工程实践,简要阐述房山线正线及车辆段轨道工程设计主要设计技术标准,针对本线特点及国内相关地铁工程经验,分别介绍轨道扣件、轨枕及道床结构、道岔及钢轨伸缩调节器产品设计选型,并结合与相关专业的细节设计,重点阐述轨道减振设计,包括梯形轨枕和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选型设计,以及高架无缝线路附加力计算和无缝线路实施方案,且对车辆段道床及平过道进行技术总结。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轨道高等减振措施在车辆段应用中存在的不足,研制了一种施工维护方便、预紧力可调的车辆段库内高等减振扣件。为评估扣件使用效果,在某地铁线路车辆段进行了在线测试,测试内容包括隧道壁振动、钢轨位移、轮轨力、车内振动等。测试结果表明,在保证安全性和平稳性的同时,列车低速空载条件下新型扣件相比普通弹性分开式扣件减振效果可达8db以上,能够满足车辆段高等减振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铁在中、高速铁路上采用可动心轨道岔,由于消灭了“有害空间”,心轨处结构固有不平顺降低,利于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采用可动心轨道岔同样具有行车平稳以及减振降噪的优点。介绍广州地铁直线电机系统用的9号可动心轨道岔线型选择及平面形式、可动心轨辙叉及其他主要结构。经道岔动力仿真计算,验证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物业开发是大中城市开发"新型土地资源"的重大举措,其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环境振动噪声问题逐年凸显,车辆段内轮轨振动与摩擦、钢轨接头及道岔有害空间处的轮轨冲击是振动噪声的主要来源.针对此,基于面向振源的上盖开发车辆段无缝化减振降噪技术理念,研发城市轨道交通50 kg/m钢轨7号可动心轨辙叉道岔,...  相似文献   

13.
阐述北京轨道交通大兴线轨道工程设计标准,充分体现了"人文地铁、绿色地铁、科技地铁"的三大设计理念。系统描述工程设计的设计程序,强调按程序设计的重要性。本工程包含有地下线、高架线及车辆段,针对其进行了钢轨、扣件、道岔、道床、各种减振轨道形式、车场检修轨道结构、轨道附属设备等设计。着重介绍各种扣件防腐处理技术,并将多元共渗防腐技术作为本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加以采用;此外,还介绍高等减振地段轨道结构设计方案,并采用梯形轨枕轨道结构作为新型轨道结构应用到本工程。最后,简述本工程采用的护轮设备、钢轨伸缩调节器、列车止挡设备等必要的安全设备,以确保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轨道交通桥梁结构噪声分布规律及评价采取轨道减振措施后的降噪效果,以某轨道交通高架线路为例,采用有限元与边界元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有无隔振措施时桥梁振动及其引起的结构噪声,其中主要分析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扣件轨道和橡胶减振垫轨道3种轨道减振措施。结果表明:单箱单室箱梁辐射声能量主要集中于31.5~125 Hz,噪声峰值出现在40~63 Hz;列车运行速度越大,桥梁结构噪声辐射总声压级越大;采取隔振措施后结构噪声可降低约5.6~16.6 dB(A),其中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降噪效果明显优于橡胶减振垫轨道和减振扣件轨道。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轨道交通22号线是广州首批市域快线,设计最高运行速度160 km/h,设陈头岗停车场一处,需进行上盖开发.通过梳理现行停车场及车辆段敏感区域振动标准,考虑不同减振降噪措施的减振效果、施工工艺及经济指标等因素,对比分析国内外轨道交通停车场及车辆段减振降噪措施,并结合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的减振降噪设计经验,最终确定...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欣 《地铁与轻轨》2003,(1):35-39,60
本文分析了轨道交通噪声产生的根源、噪声传播规律,介绍了广州市地铁2号线应用多项减振降噪技术来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污染情况,提出应优先考虑在轨道结构方面采取减振降噪措施,同时重点介绍了弹性短轨枕轨道和浮置板轨道的减根降噪原理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总结地铁高架敷设方式及噪声控制技术发展历程,对桥梁噪声进行合理的简化分析与拆解,调研部分轨道减振措施对桥梁二次结构噪声的抑制效果,在此基础上量化分析轨道减振对综合降噪效果的规律,与以往工程中的定性做法相比,实用且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可为今后其他实际工程高架桥综合噪声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道岔是一种机车车辆转换线路的连接设备,而地铁道岔一般设置在车站范围,在几条地铁线路穿插运行时,列车通过产生的噪声较大,尤其邻近居民住宅和地下商铺时,无法有效对噪声进行控制。近年来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领域,其将整体道床和弹性阻尼隔振器有机结合形成质量与弹簧减振体系,能够吸收和抑制结构噪声传导,具有良好的三维弹性与稳定性,能够大幅降低列车行驶中对环境的振动和噪声影响。为科学评价钢弹簧道岔系统实际减振效果,本文综合分析列车通过车站时的钢轨、浮置板、隧道壁振动特性,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对比分析各类轨道结构减振效果以验证钢弹簧减振道岔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在8~12dB范围轨道减振降噪措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工程减振降噪的技术措施,对要求减振在8~12dB轨道结构的两种主要减振技术措施弹性整体道床技术和轨道减振器技术进行减振效果理论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与试验对比结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亮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2):56--57,75
论述对直线电机轨道结构减振降噪的必要性,并就直线电机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在对加拿大及日本轨道结构的主要减振降噪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我国在发展直线电机轨道交通时轨道结构减振降噪的主要研究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