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技术的性能和特点,对其生产、施工工艺和使用效果进行了相应的介绍,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车辙的控制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我国级道路沥青路面结构的具体特点提出了车辙的控制指标--容许车辙深度。通过行车安全性分析和专家咨询,在参考国外标准的基础上, 初步建议了我国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的容许车辙深度范围。根据对于材料性能以及路面结构组合的分析,确定了衡量沥青料抗车辙能力的指标以及防治车辙的路面结构组合原则,并相应地提出了有效的车辙防治措施。最后,建立了一种以车辙深度为控制指标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石安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亚荣  张虎 《公路》2004,(7):120-124
论述了车辙的定义和类型,介绍了石安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和通车几年来交通量增长情况,通过车辙发展的数据分析,阐述了车辙产生的内外因,并提出了对车辙病害进行防治的主要措施,为今后高速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日本关于道路车辙方面的调查资料以及相关的现场试验情况.通过调查道路使用者、沿线居民与道路管理者三方对车辙问题的认识,凸显了车辙问题在道路养护管理中的重要性;介绍了日本道路养护管理目标值的确定方法;分析了车辙路面车辆的行驶性能;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车辙与道路积水溅水、车辙与路面抗滑性能、车辙与噪音以及车辙与交通事故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透水路面发展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应祥 《国外公路》1994,14(3):23-29
具有透水和吸音性能的透水路面,是引入注目的新时代的需要,但现在仍处于试验性施工阶段。本文就透水路面施工时的状况及高速公路上透水路面的近况,并就施工要领,技术问题以及透水性能随时间的变化等与欧洲各国的情况作对比为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车辙是目前重载交通和渠化交通公路的最典型病害,严重影响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结合G30线星星峡至哈密段高速公路车辙病害情况,分析了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抗车辙性能强的合理沥青路面结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兆辉  王铁滨 《东北公路》2000,23(3):8-12,29
本文利用系统车辙预估模型,分析研究不同沥青路面结构的车辙反应,为寻求抗车辙性能强的合理路面结构提供了一条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更好改善呼伦贝尔地区公路路面行车状况,文章对G301牙克石-海拉尔段进行了现场车辙调查,总结了车辙形成机理及车辙危害的表现形式,概括了该地区车辙问题的特点和相应的预防维修养护方法。  相似文献   

9.
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介绍了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苏凯  孙立军 《中外公路》2007,27(1):44-46
由于AASHTO1993经验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重载交通的要求,经过NCHRP1—37A项目的研究,2004年美国NCHRP提出了AASHTO2002力学经验设计方法,其中核心内容之一是建立路面损坏预估模型。该文对AASHTO2002提出的车辙预估模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评述了其优缺点,可以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室内车辙试验能够较好地模拟现场情况,分析了室内车辙板的隆起部分在整个变形中所占的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根据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中车辙板的变形特征,提出了车辙板侧向隆起高度的量测办法和隆起系数KL的计算方法。通过方差分析,探讨了车辙试件空隙率,试验温度、轮压、试验时间及沥青混合料类型对隆起系数KL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因素中,只有试件空隙率对隆起系数有着显著的影响,且空隙率越大,隆起系数越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室内车辙试验隆起系数的建议值,对于现行规范中4%空隙率的车辙板而言,隆起系数可取0.5.  相似文献   

12.
介绍使用一种较新的RLWT车辙仪,对分别使用不同沥青类型的混合料进行抗车辙能力评价,并与国标车辙仪的试验结果作对比,得出RLWT车辙仪和国标车辙仪的单位变形荷载作用次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能有效地评价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实际工程检测结果表明:RLWT车辙仪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见的3种沥青混合料,旨在通过室内车辙试验,分析不同试件空隙率对车辙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探讨了不同空隙率试件试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大量车辙试验,对比不同孔隙率试件车辙试验结果,发现孔隙率变化会对试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在室内车辙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空隙率、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车辙深度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标准试验条件下,混合料车辙深度的空隙率效应模型(VEM)。分析表明,以7%作为基准空隙率可以得到与实际更为接近的预估车辙深度。该模型可预估不同空隙率混合料在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的车辙深度,也可对不同空隙率试件在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的车辙深度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14.
两种车辙试验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建民  李静 《东北公路》2003,26(3):13-15
对一种选定的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车辙仪和APA的车辙试验,并在不同压强下在APA上进行了车辙试验,分析了温度和荷载对于车辙的影响,并对两种试验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车辙是沥青砼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文中结合107国道某段车辙发生惜况,从纵坡、车辆荷载、温度、施工等各个方面分析车辙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某一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车辙病害,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病害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沥青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国内外提高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措施,对国内外几种较常见的抗车辙剂进行了综合比较,提出欲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控制路面孔隙率是关键,同时需要结合修筑路面等级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原因分析,从公路运行的客观条件、沥青混合料的材料选择控制、混合料的施工控制工艺和流程及加强公路的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沥青路面车辙防治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关于车辙对公路路面质量影响的评价还依赖于车辙深度单一指标,难以全面地反映车辙的危害性.基于行车安全角度,讨论了现有各种评价指标的不足,引入了车辙宽度和车辙两壁坡度等指标,并探讨了相应指标的影响,建立了多指标的车辙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交通量的增长及超载、重载车辆的增加,导致路面车辙已经成为沥青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从路面结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了防治沥青路面车辙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