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规公共交通换乘枢纽是当前和今后高效、安全、舒适的现代化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集聚辐射功能的基础性设施.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交通设计,不仅会缩短换乘旅客的步行距离和时间,而且可以提高公交出行的便捷程度和舒适程度,更好地为乘客出行提供便捷、快速和安全的运输条件,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且能吸引大量原来选择使用私人交通方式出行的乘客,对于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1换乘方便特征与主要内容 方便是吸引城市居民采用公共交通出行的重要条件.作为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乘客在旅途中换乘总是不可避免的,换乘必然给乘客出行带来不方便,问题在于城市公交能否把这种不方便降低到乘客能够接受的程度,使乘客采用公交方式出行并不是无奈的选择,这是每一个城市公交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所以说,换乘特性是城市公交方便特征的体现,也是城市公交必须给予关注的问题.城市公交的换乘有三个内容:换乘程度(简称换乘特性)、换乘时间和距离.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大中城市中短途休闲旅游的交通出行特征,探讨了当前中短途休闲旅游交通出行方式中存在的公共交通分担率较低等问题,论述了当前交通需求下积极构建快速公交系统无缝衔接休闲旅游景区与城际轨道站点的必要性。结合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快进"的旅游交通运输系统指示,通过构建无缝衔接换乘体系,打造能够适应当前休闲旅游"舒适、安全、便捷、快速"交通出行需求的快速公交无缝衔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建立基于出行移动效率的乘客导向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体系综合客运枢纽发展要进一步明确目标,构建以服务乘客为导向的综合交通客运换乘枢纽系统,消除各个换乘环节的障碍,满足乘客移动的便捷、高效、及时和安全性,提升全出行链人移动的效率,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和分担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承担方式,近年来在大城市公共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轨道交通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铁5号线进行乘客问卷调查,掌握乘客到离轨道交通系统的方式选择规律及客流空间分布规律. 研究结论主要有:选择步行方式换乘客流量是最大的,客流主要来自直接服务区,选择常规公交换乘轨道交通的比例次之,选择小汽车出行的人一般都是驾车到有条件的车站进行P+R换乘. 在上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轨道交通系统在规划设计上尽可能根据站点的吸引范围及区域特征实现地面公交、自行车、步行、出租车、私家车等与地铁的近距离换乘.  相似文献   

6.
体验伦敦公共交通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旅客、业内人士和决策者的不同角度出发,给不太熟悉伦敦但却对其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感兴趣的读者,描述了今日伦敦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特征和运作方式.伦敦公共交通融合了公共汽车、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通勤火车在内的多种交通方式.良好的交通信息、车辆换乘及一票制的使用是该系统的3个主要特征,以此达到旅客的便捷出行.同时指出,伦敦公共交通系统成功在于3个关键因素:一体化的交通政策和规划、由伦敦市长直接领导的统一交通机构(伦敦交通署)负责机制以及充足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7.
张懿木  陈田  王俊  李哲  李健 《城市交通》2021,19(4):120-126
公共交通乘客出行链构建是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也是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融合发展和可持续运营的关键.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单一模式出行链,较少考虑多源数据环境下多模式公共交通出行链构建,无法进行各模式之间的转移和换乘客流特征的分析.基于轨道交通、BRT和公共汽车交通三网融合数据进行乘客出行链构建,数据类型主要有公交IC卡、车载GPS等.具体方法包括基于时间匹配的上车站点推算、基于出行链假设的下车站点匹配和基于换乘规则的个体出行链推算.最后,使用厦门市公共交通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讨论了匹配阈值对匹配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公交线路间的有效换乘是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减少乘客换乘等待时间的重要环节,其核心是确定合理的公交发车时刻表。首先,针对国内外公交时刻表优化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出行目的乘客出行时间效用值不同的概念,将其与换乘站点重要度结合考虑,构建出了考虑换乘站点时间权重的最小化乘客换乘等待时间的优化设计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对算例中的公交时刻表进行优化。与现有模型比较分析可知所建立的优化模型能减少公交网络总换乘等待时间,且换乘站点的时间权重越大,该站点的换乘等待时间就越小,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
海外扫描     
《城市交通》2015,(3):98-99
<正>世界界银银行行:中国应加速公共交通一体化世界银行在发布的《公共交通服务优化和系统整合》报告中称,整合服务计划、车站、票务和乘客信息,可使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更加便捷,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收入。报告指出,公共交通系统缺乏一体化,例如,乘客要到达目的地需要多次换乘,且每次换乘的时刻表和换乘站都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换乘效率对轨道交通分担率的影响,引入拥挤感知系数、环境修正系数及换乘次数惩罚系数,将客观换乘时间转化为感知换乘时间,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轨道交通分担率模型.利用北京市第4次出行调查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标定,探讨了轨道交通网络换乘效率改善对不同出行距离乘客分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换乘次数、换乘走行时间、换乘等待时间及换乘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地提高轨道交通的分担率,尤其是对中短距离乘客的影响巨大;换乘拥挤是影响中长距离乘客选择轨道交通的重要因素,当换乘通道通过能力及换乘站台容量较小时,拥挤感知系数快速增加,严重降低轨道交通网络的分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