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针对高架桥高度变化对列车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架桥高度的增加,头车的倾覆力矩系数略微增大,而中间车的倾覆力矩系数逐渐减小,尾车的倾覆力矩系数基本不变。高架桥高度达到15m后,列车的气动六分力基本不随高架桥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横风下高速列车的气动力及力矩系数,利用EN14067的五质量模型研究横风下车辆临界倾覆风速曲线及不同参数对其倾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临界倾覆风速随着车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风向角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最小值在80°左右时出现,且随着未平衡横向加速度增大而减小。五质量模型中增加考虑的点头力矩和摇头力矩对临界倾覆风速有一定影响,其中若不考虑点头力矩,设置车辆临界风速限制时偏高,对于车辆运行安全性有不利影响。一系悬挂和二系横向刚度对倾覆系数影响不大。随着二系垂向刚度增加,前转向架轮对倾覆系数减小,后转向架增大。横向止挡间隙增大前后倾覆系数均增大。当抗侧滚扭杆减小到原值60%以上时倾覆系数略有增大,幅度不超过10%。车辆质心越偏向车辆前端时,前倾覆系数增加,后倾覆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3.
以XL25G型和XL25T型行李车为研究对象,依据TB/T 1335-1996<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通过有限元计算研究不同工况下行李车的集载能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为行李车集载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轨道车辆的抗倾覆性计算对保证车辆运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手工计算抗倾覆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并且常常只能得到倾覆系数的近似计算结果.为解决这个问题,论述了在三维CAD环境的支持下,如何开发软,件实现轨道车辆抗倾覆性的自动分析.经验证,开发完成的软件能对轨道车辆倾覆稳定性进行快速和准确的自动分析.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通过对铁路隧道端墙式洞门抗倾覆计算方法的分析,目的是提出隧道洞门整体式抗倾覆计算方法,为隧道洞门分析计算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结论:通过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整体式抗倾覆计算方法考虑了洞门端墙的整体作用和衬砌对洞门端墙稳定的有利作用,符合实际情况,计算思路清晰,计算结果可靠,计算过程程序化程度高,便于广泛应用;(2)算例分析表明:与传统分条计算方法相比,整体式抗倾覆计算方法计算出的稳定系数提高17.2%左右,主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提高0.92 m;(3)隧道洞门计算分析中,推荐使用整体式计算方法或结构整体体系的理念进行分析计算,但目前研究尚未成熟,需要进一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6.
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墩台基底倾覆稳定系数新定义。新定义的倾覆稳定系数不仅与荷载有关,而且与地基极限承载力有确定的关系。通过算例分析,得出该方法所确定的倾覆稳定系数较常规值小,常规的倾覆稳定系数定义偏于不安全。新定义的倾覆稳定系数可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整体箱梁横向翻转失稳甚至垮塌等倾覆事故发生的原因,依托郑州市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中某联变高变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具体分析该连续箱梁桥的抗倾覆稳定性能,建立有限元整体模型,并结合规范中横向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方法对该整体箱梁桥进行分析,并研究不同支承间距下桥梁的横向抗倾覆稳定性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该桥所有单向受压支座在各种基本组合作用下均处于受压状态;结构恒载、汽车荷载以及支座间距是整体箱梁横向抗倾覆稳定性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该桥在支座间距不小于4. 5 m的情况下横向抗倾覆稳定性系数大于3。建议不要为了拓展桥下空间而过度减小支座间距。  相似文献   

8.
抗侧滚扭杆对轨道车辆抗侧滚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侧滚扭杆主要用来增加车辆的抗侧滚刚度。文章建立车辆的抗侧滚动力学模型,介绍车辆抗侧滚性能的评判方法,并着重分析和计算了扭杆对车辆侧滚角度、柔性系数、倾覆系数、浮心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在建立XL25G型行李车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和适当降低载重并确保运行安全的前提下,考察了XL25G型行李车货物重心横向和纵向允许偏移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的曲线半径、运行速度、曲线超高以及适当降低载重的条件下,允许货物重心偏移量有更大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客车转向架抗侧滚扭杆装置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阐述了客车转向架安装抗侧滚扭杆装置的必要性 ,介绍了抗侧滚扭杆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建立了抗侧滚扭杆装置的力学模型 ,分析和计算了该装置对倾覆系数、柔度系数等性能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强侧风作用下,作用于列车的气动力迅速增加,严重影响列车运行的稳定性。本文基于三维、非定常N-S方程,采用动网格技术对货物列车在青藏线路堤上强侧风作用下运行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棚车、集装箱平车、敞车和罐车4种类型货物列车所受气动力。将计算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升力、侧向力和倾覆力矩均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说明:随着侧风速度的增大,作用于棚车、集装箱平车、敞车、罐车的侧向力及倾覆力矩均显著增大;在强侧风作用下,棚车所受侧向力及倾覆力矩最大,故棚车在强侧风作用下较易发生倾覆事故,而罐车所受侧向力及倾覆力矩最小。  相似文献   

12.
轨道几何形状检查记录车是检测轨道表面问题的主要方法。在重载运输中 ,重复运输可能产生一系列特殊轮轨不平顺 ,当车辆以临界速度运行时 ,即使这些不平顺是均匀分布的 ,它们仍然能激起剧烈的轮轨相互作用。本文阐述了一种安装在正常运营中的运煤车上的轮轨相互作用的监控和记录系统  相似文献   

13.
对3~8辆编组列车以350km· h-1速度运行时,不同速度横风作用下的气动特性进行仿真研究,并建立列车的阻力系数与列车编组辆数之间的无量纲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3辆车编组列车的气动特性分析不能取代对其他编成辆数列车的几动特性分析;不同编成辆数列车阻力系数随着横风风速的增加而增大,3辆车编组列车的阻力系数不超过8辆车编组的列车的一半;列车的侧向力系数和倾覆力矩系数随着列车编成辆数的增加而减小;列车编成辆数对头车的阻力系数、升力系数、侧向力系数和倾覆力矩系数影响较小,但是对尾车的影响较大;头车的侧向力系数和倾覆力矩系数明显高于尾车和中间车,尾车的倾覆力矩系数最大值不超过0.4,而头车的最大可达0.7;由于头车的气动安全性比其他位置车辆的低,用头车的气动安全性评估整个列车的气动安全性会偏于保守,但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介绍既有铁路自翻车的倾卸稳定性能评价方法,探讨引用《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08)和AS1418.1—2002中校核起重机抗倾覆稳定性能的方法应用于校核铁路自翻车倾卸稳定性能的可能性。建议采用倾卸稳定系数作为铁路自翻车的倾卸稳定性能评价指标。以KF—60型自翻车为例,采用倾卸稳定系数分析和评价该车的倾卸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5.
车流分析的目的在于对车站到发的车流实行动态监测、掌握车流变化的规律,车流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就是要把这项重要的工作由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转变为计算机操作模式.通过在铁路局建立数据仓库,与确报系统连接,用电子地图实现多车流去向的划分,最终实现各编组站、区段站和主要货运站车流分析计算机自动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戈壁强风区挡风构筑物限制下列车气动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结论,揭示了在风速为35.1 m/s条件下,2种不同既有挡风构筑物结构形式限制下的列车气动力学特性规律。首先计算得到平坦地表列车所受侧向压力为3 645 N,倾覆力矩为7 900 N.m;路基高度为4.0 m时,侧向压力为7 978 N,倾覆力矩分别为17 820N.m;在平坦地表上设置土堤式挡风墙后,侧向压力与倾覆力矩分别减小45%、36%,设置对拉式挡风墙后,侧向压力与倾覆力矩绝对值分别减小94%和96%;当路基高度为4.0 m时,设置对拉式挡风墙后,压力与倾覆力矩绝对值均减小94%。分析表明,在平坦地表上对拉式挡风墙的防护效果好于土堤式挡风墙,得出各种既有挡风构筑物墙后列车的气动力学特性参数指标,为既有挡风构筑物的优化以及后建工程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集成制动技术在C_(80B)型专用运煤敞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集成制动技术发展情况,分析了C80B型专用运煤敞车集成制动装置型式选取,介绍了C80B型专用运煤敞车装用集成制动装置技术方案和试验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18.
准确的车流径路预测是编制高质量日班计划的前提条件.利用运输信息集成平台提供的海量车流运行轨迹历史数据,提出一种简单易行的铁路车流运行径路动态预测方法;通过对长期和近短期车流运行轨迹历史数据的统计,生成车流径路选择偏好参数表,可反映路网中多种复杂因素对于车流径路选择的影响;基于车流径路选择偏好参数,结合车辆实时位置跟踪信...  相似文献   

19.
针对长大货物车结构复杂、载重大、负载方式差异大等特点,阐述了其强度试验方法和评定的特殊性,并对涉及的结构计算分析、综合动荷系数、许用应力取值、转向架构架强度评定、自重载荷下应力和挠度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及探讨,认为在长大货物车强度试验考核中,虽然还存在一些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但目前采用的试验及评定方法是可行的,并经过了长期的实践验证,因此,作者建议应充分利用多年试验及运输监测所积累的大量数据,开展深入研究,并汲取国外经验,着手制定规范长大货物车的强度评定方法,认为目前条件已经成熟,且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