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工湿地是根据生态学原理产生的一项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其独到的特点和优势.在重视生态保护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工湿地是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潜流人工湿地已在世界各国研究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分类,研究进展、发展趋势以及对人工湿地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依托崇启生态化高速公路建设,以向化立交为试验段,采用人工湿地系统组合工艺技术对地表径流进行处理。从经济、环保的角度考虑采用多级串联的表面流人工湿地作为主体处理构筑物,雨水仅依靠重力,直接进入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并顺序流经各处理单元。该工艺预计能有效解决初期雨水对地表水污染的问题,并且通过植物配置和园林化设计,能够达到美化道路景观,恢复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利用下沉式绿地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雨水调蓄系统进行道路排水设计的方法,为今后城市道路排水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植物-基质湿地系统去除废水中Zn的优化组合,构造粉煤灰(H)、河沙(S)及混合基质(S+H)与灯芯草(Juncus effusus)、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和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组成的人工湿地系统.考察Zn浓度100 mg·L~(-1)的废水,流经不同基质人工湿地系统后Z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基质系统对Zn去除率均高于95%,有植物系统对Zn的去除效果显著好于无植物系统,有植物的S+H基质对Zn的去除率高达98.82%,出水水质稳定,植物生长良好,但出水pH较高;水芹菜、灯芯草、水葫芦均能对Zn进行高效富集,水葫芦的富集能力最强,灯芯草的抗逆性最好,且向地上部分迁移Zn的能力最强;三种植物在相对偏碱性的条件下对Zn的吸收效果更好.综合评估,有植物的S+H基质是本实验中最佳的模拟除Zn湿地系统.以上研究结果为除Zn人工湿地的构建提供选材参考.  相似文献   

5.
芦苇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叙述了芦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分类、特点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介绍了复合式芦苇湿地、新型芦苇床填料等相关的新技术.指出系统的堵塞和芦苇的衰退等问题是进一步发展芦苇湿地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根据原木材积检测的特点,针对传统人工检尺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双目视觉理论,设计了一种由CCD摄像机、单片机和上位机图像处理软件组成的自动化测量系统.选用HYC-600摄像机组建双目视觉前端,并给出了单片机信号采集处理板、光电编码器和光电开关等关键技术的设计方法,完成了双目标定、Bouquet校正、三维重构和各功能模块的软件开发.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能有效克服人工检尺的缺点,成本低、精度高、可靠性强、安装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7.
寒区湿地占我国自然湿地的60%,具有特有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公路穿越中国重要的寒区湿地,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回顾了公路建设对寒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总结了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指出对人工恢复湿地开展长期监测,针对寒区湿地特点开展生态恢复技术研发,形成成熟技术方法。对今后公路建设寒区湿地生态恢复研究进行了展望:1开展长期公路建设湿地影响生态监测;2加强宏观尺度寒区湿地生态系统监测;3开展湿地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8.
【目的】近年来,人工湿地(CW)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相耦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生物电化学系统——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具有出色的污染物降解和生物发电性能。本文旨在总结电极的特性和应用,介绍不同电极材料对系统的影响,最后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方法】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结果】总结了电极的功能特性和应用,介绍了不同电极材料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性能差异以及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为CW-MFC的技术发展作进一步参考。【结论】CW-MFC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电化学系统。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优化电极材料、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同时,还需要加强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以推动该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省某高速公路为实例,在调研和分析高速公路桥面径流收集与处置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特征的敏感水环境,分别提出了隔油沉淀池+人工湿地、二次隔油沉淀池的桥面径流收集与处置技术,并对山西省"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跨越敏感水环境桥梁给出了不同的桥面径流收集及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10.
梁滩河流域污染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污染因素中,农业非点源污染比重最大,其次是工业点源污染,城镇化集中生活污水的影响相对较小.结合流域实际情况,提出畜禽代谢产物资源化利用、兴修污水处理厂、建造人工湿地和修筑稳定塘等改善措施,为改善梁滩河流域污染现状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保护公路路域湿地生态系统环境,该文在分析高速公路建设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淮盐高速实际情况,从设计、施工、运营3个阶段出发,分别介绍了相应阶段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和效果,以期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柴油机制造工艺设计》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面向船舶柴油机制造工艺设计及管理岗位。课程组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进行课程建设,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出基于船舶柴油机制造工艺设计与管理过程的课程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优化模型是铁路站场设计优化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站场咽喉设计中各项要求的数学描述,以缩短咽喉区长度为优化目标,构造了线性规划模型,由此求解咽喉区各岔心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我国大中型铁路客运站的设计和运营问题,并通过建立客运站系统设计优化模型,提出了大中型铁路客运站系统设计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尽量降低地铁车站施工对既有地面交通的影响,盖挖法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其中构建一个稳定、可靠的临时路桥系统是盖挖法施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这方面目前我国尚没有专门的设计规程加以约束。结合某地铁车站盖挖法施工的实际工程,就临时路面板的设计计算、军便梁体系的设置参数以及军便梁与围护结构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展开计算分析,获得了诸多有益的结论,同时为盖挖法临时路桥体系设计计算提供了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分析工业设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前提,开发出相应的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对课程进行重组群化,这样可以解决目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相互重叠或者相互割裂的矛盾和问题,最终形成有效提升学生核心岗位能力的核心课程群。  相似文献   

17.
论技术创新的风险利益原理与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认为,技术创新的动力基础在于其风险利益。即技术创新风险本质上是一种风险利益,经济主体之所以愿意承担技术创新巨大的风险,原因就在于技术创新背后巨大的风险利益。而这一理论,为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等制度安排提供了依据与设计指导。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建立了包含金融要素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8.
对面向复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构建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递阶框架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设计策略,将一个复杂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构建问题分解成五个层次:硬件层、数据层、分系统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每个层次解决相应的子问题,从而将复杂系统构建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问题,简化了系统的复杂性,降低了系统构建的难度。基于分层递阶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框架,完成了主要模块的功能设计。本文工作对于优化整合交通资源,实现交通信息共享,构建能够动态优化运行、实现综合性交通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具有比较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集成化CAD系统和钢桁梁桥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运用面对象的设计方法,与编程技术,完成了钢桁梁桥CAD系统结构对角模型及其数据结构,讨论了了工程数据 和图形核心系统,开发了钢桁梁桥自动制图模块,对工程CAD技术在格梁工程中的发展和应用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铁路枢纽站信息诱导系统服务质量与旅客集散换乘效率密切相关.本文从规范性、实时性、连续性、美观性和无障碍设计等方面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评价指标的模糊因素,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建立铁路枢纽站旅客离站信息诱导系统服务水平评价模型.实例应用表明,该系统评价模型得出的结果较合理、客观,对决策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