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小米滩丁坝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该坝周围的水流流场进行模拟分析,探求水毁原因。结果表明:长江上游丁坝坝根出现水毁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河道地形对水流产生挑流作用从而影响坝根处流速,并提出丁坝选址时尽量避免水流冲刷区,采取坝根加固、将坝根嵌入岸坡等相应的坝根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概化模型试验对挑流石梁作用下的丁坝坝根周围流速进行测量,并对不同工况下坝根周围的流速值进行分析,得出坝根处流速随来流量及水深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受挑流石梁的影响,坝根附近的流速比正常河段大很多,且坝根附近的横、纵断面流速值随来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水深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费晓昕 《水运工程》2021,(2):104-108
抛石丁坝是河道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整治建筑物,能够束水攻沙,保护岸滩免受水流冲刷,然而抛石丁坝水毁现象时常发生.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动床水槽物理模型试验对平原河流丁坝的水毁破坏进行了研究,分析丁坝水毁破坏的常见形式,认为坝头块石的坍塌流失是影响丁坝整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即抛石丁坝稳定性可基于坝头水毁来研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  相似文献   

4.
苏伟  王平义  喻涛  门永强 《水运工程》2012,(11):118-123
通过水槽概化模型试验对不同坝型、坝长和挑角丁坝的水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冲刷坑深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观测到不同结构形式丁坝对河床冲刷地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的坝型的试验数据,提出具有较好稳定性的新型坝身横断面结构形式,并且深入研究丁坝不同坝长、挑角下河床冲刷及丁坝水毁机理.  相似文献   

5.
朱俊凤 《水运工程》2013,(2):157-159
以关刀碛滩险为例,分析卵石河段丁坝坝根出现水毁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措施。分析表明:卵石岸坡上的坝根除采用基槽开挖的方法保证坝根嵌入原始地形外,还应采取增加护坡或挡护体等其他措施保护坝根。  相似文献   

6.
对东江清溪河段水毁路基河段的保护进行了丁坝护岸工程设计,并采用二维数学模型对其效果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以确定工程设计方案的挑流和护岸效果,以及是否对通航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丁坝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毁坏情况,分析了丁坝在淹没和非淹没状态下坝体附近的水流流态,据此分析了坝体的水毁机理。通过总结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对工程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试验水槽内对群坝的流场进行了测验和分析。根据主槽中流速沿程变化的规律,提出了丁坝最佳间距的寻求原则,得出了丁坝的间距关系式,阐明了第一、二条丁坝间距最大,第二、三条丁坝间距最小,以后各丁坝间距界于上述两丁坝之间的变化规律和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为探求界牌河段丁坝周围水流特性,明晰丁坝周围水流特性与坝头损毁之间的关系,采用清水定床、正态模型试验方法研究长江界牌河段丁坝周围水流结构特点,详细分析流量条件对界牌7#丁坝周围断面测点的流速最大区域及紊动强度最大区域分布的影响,重点分析坝头周围测点三维流速数据。结果表明,从x、z向流速和紊动强度的角度考虑,坝体中部及下游侧是易损区域;随着坝头流速的增大,下潜水流、坝头涡旋系、单宽流量分别成为影响坝头损毁的主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槽模型试验,测得不同工况下丁坝坝体动水压力和脉动压力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动水压力和脉动压力的分布图,得到不同水深、流量及坝长情况下动水压力和脉动压力的分布规律,并通过理论分析找到其原因。最终得出迎水面动水压力随水深、流量和坝长的增加而增加,脉动压力随着水深增加而减小、随着流量和坝长增加而增加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丁坝绕流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国外已开始对丁坝绕流问题进行试验和理论研究。然而由于丁坝绕流系三维流动,至七十年代仍未能从理论上或实验上得到确定坝后回流尺寸的关系式。因此在解决治河工程中的丁坝问题时,常常借助于模型试验。近十年来,丁坝绕流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对坝后回流域长度、宽度的认识,对丁坝绕流机理的探讨,对丁坝上、下游平面流场的理论探讨,丁坝局部水头损失,丁坝作用下河床演变规律,丁坝绕流的数值模拟。本文综述了丁坝绕流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尚有待改进之处及近期应着重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水槽中做动床实验,对透水丁坝附近河床的冲刷特性进行研究,并对透水丁坝的冲刷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透水丁坝的最大冲刷深度随着透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但当透水率的变化范围在20%~30%时,对透水丁坝最大冲刷深度的影响不大;其下游侧有冲刷沟,冲刷深度从坝根(与渠岸接触部分)到坝头逐渐加深;另外,在坝头附近产生冲刷槽,其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冲刷槽的深度随着透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当透水率的变化范围在30%~40%时,其冲刷长度为不透水丁坝冲刷长度的一半。  相似文献   

13.
李恺雯 《中国水运》2007,7(12):80-81
一般公路水毁主要有路基坍塌、路基沉陷、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桥涵破坏等4种类型,本文详细阐述了各类水毁发生的原因以及探讨对各类水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帆  王平义  喻涛  陈里 《中国水运》2013,(12):226-227,314
文中通过分析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实测数据,总结了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建筑物的水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长江上游坝体整治建筑物的损毁类别按损毁原因可分为直接损毁和间接损毁两类,按损毁部位可分为局部损毁和整体损毁两类。整治建筑物水毁的丰要部位分布于坝头、坝面、坝身、坝根等部佗,其中坝头及坝根的破坏较为常见;其破坏程度可分为全部毁坏、严重毁坏、中度毁坏及轻微毁坏四个级别。造成坝体损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水力因素、河演因素、设计因素、施工闪素、人为因素及其他因素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三姓浅滩的定床物理模型试验,对淹没丁坝群的有关水力计算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提出—种淹没丁坝群水面线计算的虚糙率方法,简便实用,经实测资料检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水力插板透水丁坝群减小坝头局部冲刷的最佳设计参数和布置方案。文章在双丁坝布置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第二、三个丁坝的间距,第三个丁坝的挑角、透水率、长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各单因素与第三个丁坝坝头冲刷坑深度的回归方程。再从每组单因素试验结果中选择最佳试验水平,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表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4个单因素对第三个丁坝坝头冲刷坑深度的影响为:丁坝长度>丁坝间距>丁坝透水率>丁坝挑角。水力插板透水丁坝群减小坝头局部冲刷的最佳设计参数和布置方案:第一个丁坝长度,第二个丁坝长度,第三个丁坝长度与河宽的比值分别为0.25、0.21、0.21;第一个、第二个丁坝透水率为30%,第三个丁坝透水率为20%;第一、二个丁坝间距与第一个丁坝长度的比值为3,第二、三个丁坝间距与第二个丁坝长度的比值为2;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丁坝挑角为60°。  相似文献   

17.
丁坝紊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三维超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丁坝坝头附近水流和回流区水流的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和分析,得到了丁坝坝头和回流区的水流特性及紊动动能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槽试验,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丁坝附近的动水总压力和脉动压力的分布情况,绘出总压力和脉动压力的等值线分布图。把丁坝附近区域分成4个测压区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各个测压区的总压力和脉动压力的分布规律。进一步研究坝长、流量及水深对丁坝附近脉动压力分布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9.
沿河公路丁坝群水毁防护平面二维水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方程组出发,根据有限元Galerkin加权余量法离散模型方程组,并利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求解,建立丁坝绕流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利用水槽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将模型应用到河龙高速清溪河段水毁防护工程,对丁坝群护岸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丁坝群护岸工程的水流模拟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澜沧江曼厅段的河道特性为典型,建立了山区河道丁坝坝头冲刷坑深度的概化模型试验。在进行长历时丁坝清水平衡冲刷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坝头冲深的影响因素;通过量纲分析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以流速v为主要参数的冲深计算公式,并与各家公式进行比较,表明该公式较为合理。采用天然河道丁坝冲深资料对公式进行了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符合。研究为确定山区河道丁坝基础埋深提供了参考,也为将来治理同类型河道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