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三峡船闸通航现状和船闸拥堵造成的影响,预测三峡船闸通航需求及船闸实际最大通过能力,提出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问题的解决办法及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港口城市和西南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目前,重庆水运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6800万人次,货运吞吐能力达到6600万吨。80%以上的进出外贸物资和集装箱通过水路运输完成,水路货运周转量占全社会总量的46.3%,其中30%以上为川、黔、陕、滇等周边省市货物中转。重庆水运在服务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中,担当重任。重庆市市长王鸿举认为长江上游水运应重点解决好五个突出问题。一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三峡坝区综合通过能力。2006年10月起三峡船闸将进行为期一年的改建,届时船闸将变双线运行为单线运行,预计年通过能力只有…  相似文献   

3.
三峡船闸试通航半年简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雄 《水运工程》2004,(5):64-68
三峡船闸试通航半年有关数据表明,船闸设备设施技术状况良好,船闸运行总体表现为较高水平,船舶待闸积压是试通航阶段和当前航运市场条件下难以避免的现象,需要采用综合措施逐步解决。本文对三峡船闸提高通过能力和建立疏通机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三峡枢纽的建成,上游库区航道明显改善,过闸货运量快速增多,船闸通过能力和过闸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三峡通航成为制约长江航运进一步发展的节点。从船闸快速检修技术、船闸运行组织、升船机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技术研究方案,以进一步提高三峡、葛洲坝船闸、升船机通过能力,开创三峡通航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建设使长江上游通航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有力促进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由于过坝货运量的持续增加,导致三峡船闸提前19年达到了设计通航能力,碍航效应愈加明显。文章从时间、成本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三峡枢纽的碍航特性,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6年9月15日至2007年4月底,三峡船闸实施完建施工,实行单线通航;葛洲坝二号船闸于2007年3月1日至4月19日进行为期50天的计划性大修,葛洲坝只有一号船闸和三号船闸通航。在三峡船闸与葛洲坝二号船闸交织施工期间,两坝船闸通过能力均不能满足船舶过闸需求,为有效应对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现状,三峡通航管理部门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7.
刘海青 《中国水运》2012,(11):40-41
三峡船闸货物通过量提前20年达到设计值,现有船闸通航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保证三峡大坝通航能力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文章利用相关理论与数据论证了新建三峡通航设施的必要性,提出再建长江三峡通航水梯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8.
计玉健  冯小检 《中国水运》2010,334(7):34-36
本文介绍了葛洲坝一号船闸通航概况,分析指出葛洲坝三座船闸与三峡两线船闸通航能力上的不匹配,长江流量主汛期葛洲坝一号船闸通航流量标准提高,有效的扩大通过能力,并对提高标准后的效果进行了效益测算评估。  相似文献   

9.
三峡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是解决三峡—葛洲坝枢纽船舶拥堵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从实施货物翻坝转运、优化船闸设施和水库调度等方面模拟计算施工期葛洲坝船闸货运通过量,探讨缓解施工期船舶过闸压力的可行性通航保障方案。实测结果表明:通过实施翻坝转运能降低约5.2%的船舶过闸需求;通过优化设置葛洲坝一号闸上游靠船设施和优化枯水期及洪水期三峡库区下泄流量,能够增加三峡—葛洲坝枢纽约5%的货运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长江经济不断发展,过闸船舶积压待闸现象呈现出常态化趋势。为进一步提高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充分利用三峡船闸闸室面积,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在三峡船闸和葛洲坝船闸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大长宽比船型"成组过闸测试。本文通过对大长宽比船型通过三峡船闸时的移泊时间、出闸时间、闸次间隔时间以及过闸历时等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研究了其对通航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正湖北"铁水联运"缓解三峡船闸检修压力3月中旬,武汉铁路局宜昌车务段发布消息,在三峡大坝北线船闸停航检修期间,武汉铁路局联合沿江水路、公路等部门实施货物翻坝分流,截至目前,"铁水联运"货物120万吨,降低企业综合运输费用近4亿元。2月2日至3月14日,三峡大坝北线船闸实施自2003年通航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停航检修,期间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仅为正常的45%。(记者陆民敏)  相似文献   

12.
冯小检 《中国水运》2006,6(8):34-35
研究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三峡船闸自通航以来,受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的制约,三峡坝区出现船舶滞留的局面。而目前长江船舶杂乱的小型船型便成了其中的障碍之一。对通过三峡船闸船舶总吨实行最低门槛准入的限制,可以提高船闸单位面积载重量,提高船闸利用率缩短了船闸进出闸时间,提高两坝间航行水域的安全系数。所以,有必要对限制300总吨以下商船通过三峡船闸进行利弊分析。  相似文献   

13.
郭涛 《水运工程》2012,(6):129-134
为更好地掌握三峡船闸通航潜力,采用结构化和动态化的方法,建立了三峡船闸实际通过能力的动态化模型,描述货船载重吨、闸次、艘次、闸室面积利用率等参数与船闸通过能力的动态关系,计算2011—2030年三峡船闸实际通过能力,预计2015年后船闸通过能力将逐步饱和,船闸挖潜空间有限,建议抓紧优化标准船型系列,同时尽快开展新建通航设施的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14.
三峡枢纽区域货运组织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随着长江上游货运量的扩大,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问题已逐步显现.在分析三峡枢纽区域货物运输供需关系的基础上,引入闽值的概念,通过三峡船闸优化调度,合理进行过闸船舶运输组织,以提高三峡枢纽区域通过能力,同时提出采用水陆联运的组织方式实施货物分流,以缓解船舶的待闸问题.  相似文献   

15.
摘要:总结三峡船闸近五年的运行情况及运行数据指标,对进一步提升船闸通过能力和船闸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通航设施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过闸船舶类型复杂多样以及复杂的自然环境是影响三峡船闸效率及其通过能力充分发挥的主要因素。提出设置待闸闸室、船型标准化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长江黄金水道"曾因运量大、能耗少、污染轻、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对促进重庆及长江上游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也成为长江水运的"肠梗阻"。为推动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应尽早决策建设三峡水运新通道,以缓解长江航运瓶颈。2011年,三峡船闸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后,船闸拥堵日益严重。船闸拥堵已造成重庆市船舶运营成本大幅上升,周转效率下降。尽快解决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瓶颈提升长江航运有效供给能力,是保障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三峡及葛洲坝船闸目前采用单向同步进出闸运行方式,该方式在正常通航条件下、大风大雾通航条件下的通航调度和船闸运行对船闸上、下游导航靠船设施布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船舶单向进出闸条件下导航靠船设施布置提出了建议方案和措施,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两者之间的匹配和适应程度,提高船闸运行闸次和通过能力,以及三峡新通道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三峡水库消落期重庆主城港区通航条件、通航情况、影响通航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安全管理的思考。重庆港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水路可直达长江八省二市,陆路与成渝、襄渝、渝黔、渝怀铁路以及成渝、渝黔等多条高速公路相连,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使其目前已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和全国内河主要港口。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重庆长江上游航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人工消雾技术在三峡船闸的应用研究,从而改善船闸上下游附近水域的通航条件,提高能见度,使闸室内滞留的船舶得以疏散,对保障三峡船闸通航设施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三峡枢纽因能见度不良严重影响过闸效率的难题,通过实船测试等原型观测手段,分析阵雾条件下过闸船舶单向控制性通航操纵特点,并实测制动冲程数据,借鉴同类船舶测试应用的经验公式,计算代表性船舶的制动冲程。从偏安全角度,分析三峡枢纽船闸水域规定的安全航速对应的最小能见度。结果表明,阵雾条件下200 m的能见度,能够满足船闸水域控制性通航要求,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枢纽通过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