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0月29日.台湾高速铁路(新干线)在台湾南部的台南县试通生成功达到了最高时速300公里,作为当前亚洲最大的基建项目之一。全长345公里的台湾新干线将贯穿台湾两个最大的城市台北和高雄,预计运行时速能由目前的30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往来两城市的旅圩时间将由使用传统路线的4小时缩短为90分钟。  相似文献   

2.
台湾岛海岸线总长1 600 km,海上交通十分方便,岛内陆上交通主要依靠铁路与公路. 台湾铁路总长4 500多km(其中70%为窄轨),由西部干线、东部干线、北廻铁路、南廻铁路等四条干线构成了台湾环岛铁路网.西部干线是台湾最重要的铁路纵贯线,从基隆至高雄长达400多km,串联起台北、台中和高雄.东部干线连接着宜兰、花莲和台东,是一条美丽的风景线——这是由于东部地区开发较晚,保留着比较多的自然景观,因此被称为台湾的“后花园”.环绕台湾北部的北廻铁路,连接着台北和宜兰,并经过台湾的最北城市基隆.  相似文献   

3.
《铁道货运》2013,(5):46
广西钦州港至台湾高雄港集装箱班轮"蓝海轮"首航仪式于2013年4月25日在高雄港举行,宣告首条桂台航线正式开通,为大陆西南地区与台湾本岛之间开辟了一条新航线。这条航线由钦州桂钦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与台湾  相似文献   

4.
修建连结台湾两个最大城市 (台北和高雄)高速铁路的设想早 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了。 自此以后,台湾有关部门制定了 详细的工程计划,并以此为依 据,发布了“工程投标者的资格 要求”。1997年初,经审查合格 的投标者,根据工程的性能和质 量要求,提供了详细的投标书。 承包台湾高速铁路项目的中 标者是台湾高速铁路联盟。该联 盟由陆地工程公司、长青海事(台 湾)公司、福保保险公司、太平洋 电线和电缆公司和泰康电力机械 公司等组成。联盟在修建该高速 铁路的过程中将得到欧洲阿尔斯 通和西门子公司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海峡两岸铁道科学技术的学术交流,应台湾中华道路协会邀请,由四川省科协和四川省铁道学会共同组织的“四川省科协铁道科技考察团”于2003年2月11日至20日赴台湾考察交流。我有幸成为了该考察团的一员。 铁路的体制与现状 台湾省现有人口2300万,流动人口100万。其铁路体制分为“台湾铁路局”(“台铁”)、“高速铁路局”(下称“高铁”)、“铁路改建工程局”和“台北捷运工程局”。台湾交通较发达,特别是西海岸的交通状况尤为突出,铁路已在全岛形成了闭环。纵贯线(西线)铁路为双线电气化铁路,钢轨为50~60公斤/米,时速为120~130公里;东线为单线内燃机车牵引,钢轨为37公斤/米,时速为70~100公里。轨距均为1067  相似文献   

6.
2011年5月12日—14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深基础施工分会及台湾财团法人地工技术研究发展基金会主办,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承办的"2011海峡两岸岩土工程/地工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广州东方宾馆隆重举行。台湾财团法人地工技术研究发展基金会代表团团长李建中先生、中国建筑业协会深基础施工分会理事长张晋勋先生,以及来自海峡两岸的建筑单位、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媒体单位的领导、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共计2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涛先生和深基础施工分会名誉理事长许溶烈先生应邀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丁建隆总经理代表大会承办单位致欢迎词。  相似文献   

7.
一、历史沿革在日本与中国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割让予日本之后,对台湾资源的掠夺就提上了日本政府日常的议事日程.台湾山区由于海拔高、温差大,因此包含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不同的林业资源.因此,日本政府首先就将目光瞄准了台湾的林业资源,而为了方便将砍伐下来的原木外运,森林铁道的修建计划便摆上了决策者的桌案.  相似文献   

8.
<正>5 3月24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冉昶会见了摩根士丹利国际银行团一行。中国铁物国际事业部部长、香港公司董事长胡正勇等参加了会见。此次国际银行团由摩根士丹利银行、台湾合作金库银行为牵头行,汇集了台湾银行、台中商业银行、香港商东亚银行等13家外资银行。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11年9月19日至9月21日由台湾铁道工程学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香港工程师学会、澳门工程师学会以及中华轨道车辆工业发展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两岸四地城市轨道交通/捷运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台北市成功举办。隆重的开幕典礼  相似文献   

10.
一次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本刊讯:2006年10月18~19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铁道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的“首届两岸四地城市轨道交通/捷运发展论坛”(以下称“论坛”)会议在北京召开。台湾轨道工程学会、香港工程师学会、澳  相似文献   

11.
台湾铁路的奠基人是清代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他倡导兴建的从台湾北部的基隆至台湾南部的高雄的铁路于1887年6月(清光绪十三年)开工兴建,历经21年的时间方竣工运营。这条408.5公里铁路,称之为“纵贯线”。从此,1887年6月9日这一天被定为“铁路节”,每逢“铁路节”台湾都要举办规模不同的庆典活动。  相似文献   

12.
台湾彰化车站有一座台湾仅存的扇形火车调度站,内有转盘和扇形铁轨,由于台湾铁路局准备将调度站作为新购电联车的存放空间,这个已有77年历史的扇形火车调度站面临拆除命运。 当地一些人士认为这个调度站不宜废除,应如古迹般保存下来,铁路局方面则表示不能保留,必须拆除。 彰化车站的扇形火车调度站建于1918年。台湾铁路曾设有扇形火车调度站的车站,有台北、新竹、彰化和嘉义,目前仅存彰化站一处。  相似文献   

13.
《铁道知识》2005,(5):1-1
由中国科技技术协会和台北市杂志商业同业会联合举办的“大陆科技期刊展览会”,于2005年9月6日在我国宝岛台湾的台北市开幕,来自中国科协和各省自冶区科协主管、主办的420多种、1万多册重点科技期刊,琳琅满目,一展风采。  相似文献   

14.
张平 《铁道知识》2005,(3):36-37
台湾是中国宝岛,位于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台湾从1887年修筑台北至基隆铁路(中国第二条铁路),1891年投入运营,至2005年,有公营铁路1097.2公里,其中双线铁路588.9公里,单线铁路508.3公里,电气化铁路592.2公里。台湾铁路大体分为西部东部干线系统两部分。西部、东部干线系统营业里程727.1公里,有车站126个,站间平均距离4.7公里;东部干线系统营业里程336.4公里,有车站71个,站间平均距离约4.4公里。另有专用铁路3066公里。由台湾铁路管理局(TRA)负责铁路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2011年9月19日至9月21日由台湾铁道工程学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香港工程师学会、澳门工程师学会以及中华轨道车辆工业发展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两岸四地城市轨道交通/捷运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台北市成功举办。隆重的开幕典礼  相似文献   

16.
杨文武 《铁道学报》2007,29(3):132-136
台湾高速铁路连接台北和高雄,总长345km,设计列车运行速度为300km/h,设计日载客量30万人次,工程总预算造价达160亿美元。台湾高速铁路线路沿台湾岛西部走廊走行,大部分建在高架桥上。台湾高速铁路项目采用与国际高速铁路一致的设计规范,同时考虑台湾为地震活跃地区,其抗震设计要求更为严格。台湾高速铁路的高架桥设计有3项基本要求:在正常工况下严格的列车运行性能;在严重地震状态下列车仍能以设计速度安全运行或制动;在极度严重地震后可以修复。本文介绍台湾高速铁路项目12个设计施工总承包土建合同之一的C270标段高架桥设计和项目管理,讨论满足设计要求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7.
台湾高速铁路全线长339km,北起台北站,经板桥、桃园、新竹、苗粟、台中、彰化、云林、嘉义、台南至左营(高雄)。全线设三个车辆段(汐止、乌日、左营),两个检修段(六家、太保)及一个维修基地(营巢)。台湾开办高速铁路采用BOT(修建-运营-交回产权)方式.计划收回产权时间为35年。台湾高速铁路公司系一民营公司,  相似文献   

18.
铁路撷趣     
2004年6月17日,中国北车集团北京二七机车厂生产的台湾铁路工程车交车出厂。由于工程车采用窄轨,需经陆路运往天津,而后经水路运往台湾。这是北京首次将铁路机车产品输入台湾,“汽车运火车”成了北京当天的一大新闻,吸引了广大市民和众多媒体的关注,为北京铁路产品的宣传营造了良好氛围。台湾工程车从2004年4月开始进入备料阶段,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从工厂领导到普通员工都非常重视,投入了全部精力。之所以如此重视,第一因为它是给台湾地区使用的,这里凝聚着大陆工人对台湾的亲情。第二因为工厂生产这两台车更重要的目的是‘练兵’,为进军城市…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0月18-19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铁道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的“首届两岸四地城市轨道交通/捷运发展论坛”(以下称“论坛”)会议在北京召开。台湾轨道工程学会,香港工程师学会,澳门工程师学会积极响应并作为联合主办方参加了本届论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台湾乡土小说作家陈映真文本中采取的“离去-归来”叙述模式。这一叙述模式作为陈映真文本的表层结构与作为叙事深层结构的“原乡情结”互相结合,构成文本的巨大张力,表现为凸显的“漂泊”主题,从而阐释了当代台湾居民的民族神话和人的寓言。陈映真文本中人物漂泊意识的形成、自我精神家园的寻求、乌托邦理想的幻灭造成了台湾游子原乡情结的集中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