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综合量化表征公交走廊客流承载设施及工具的空间拥挤性和客流运送时间效率,并科学评价客观技术指标和主观乘客感知对公交系统运行状态的敏感度,提出客流拥塞的概念,并用客流拥塞指数量化表征公交系统运行状态。通过解析客流拥塞与出行时效的关联,并分析公交出行阶段特征,基于“时效延长”思想构建客流拥塞量化表征模型,用于系统量化乘客对出行时间和空间拥挤的主观感知;选取影响出行时效的核心要素作为特征变量(车厢客流密度、站台乘客密度、区间乘车时间和站点候车时间),采用直观类比打分SP调查法获取数据用于估计模型参数;基于北京西三环公交走廊实测数据,分析全天区间客流拥塞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和走廊客流拥塞指数动态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北京西三环公交走廊客流拥塞高峰阈值为0.193 9,客流拥塞状态存在明显的方向特征,下行方向客流拥塞高峰状态更显著且持续时间更长;4个特征变量灵敏度系数均值分别为0.449 2,0.165 2,1.427 1和0.408 3,即区间乘车时间为客流拥塞指数最显著的影响因子,而站台乘客密度的影响程度最小,模型识别公交客流拥塞成因的能力得以体现;该模型能够综合全面地反映公交走廊客流拥塞时空分布和动态演化趋势,并能够应用于公交运行状态改善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2.
常规公交是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的主体,研究常规公交网络的客流分配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传统公交客流分配方法的不足,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公交网络数据结构模型,以充分表达公交线路、站点和交通区域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提出一种实用的公交客流分配技术。该方法在城市公交规划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公交客流信息采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公共交通在我国城市交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公交客流信息是公交调度管理及线网优化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常用的公交客流信息采集方法,其中包括人工调查、公交IC卡、自动乘客计数等系统的技术实现方式及各自特点,提出了适于我国国情的公交客流信息采集技术的选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城市开发的变化,公交专用道的规划建设更为复杂。基于西宁市五四走廊公交专用道项目,介绍了应对新旧城区的连接通道、新路和老路的专用道设计对接、轨道走廊与公交专用道走廊共线以及智能交通系统与公交走廊的配合等复杂城市开发背景下的公交专用道设计经验,阐述了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和日均客流趋于稳定,常规地面公交客流逐年下降,影响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稳定和增长。研究上海市公共交通现状需求和城市发展规划要求,明确中运量系统对于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层级,提升公交吸引力和服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城市发展水平和公共交通需求不同,针对上海市主城区和外围城镇圈,提出了中运量系统的功能定位、规划原则和推荐制式。  相似文献   

6.
曾亮  李璐 《隧道建设》2014,34(5):443-451
为解决城市中心区域的大型客流快速集散难题,往往需要设置多线换乘的地铁综合枢纽。以深圳地铁车公庙综合枢纽为例,运用调查和研究的手段,结合市政工程改造和城市更新发展的需要,从线网规划、换乘方案、客流组织、公交接驳、地下空间开发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解决了在复杂城市环境下设置多线换乘地铁综合枢纽时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在智慧交通框架下,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公共交通的规划决策和建设管理水平,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整合交通地理信息、公共交通出行信息,建设实现公交查询、评估、规划及客流预测为一体的管理与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为城市创建"公交都市"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智能公交系统运营优化数据库建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是城市客流运输的主要形式之一,智能公交系统是公共交通的发展趋势.在分析智能公交系统数据处理流程和公共交通客流采集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智能公交客流基本数据采集技术,探讨了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和出租车交通客流的筛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公交客流调查日期的确定往往过于经验性和随机性,不利于调查数据质量的把握。文中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定量研究了公交日常客流随机波动的天气影响因素,并结合IC卡数据样本特征分析,提出了确定公交客流辅助调查日期的具体方法。该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得到良好应用,且为相应区域公交规划的调查日期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但是,在轨道线网规模化发展之前,对城市客流的吸引不够.为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需要通过常规公交接运来辅助实现轨道线路的客流聚集效应.首先考虑了土地性质、出行需求和公交运营成本等因素,建立了公交运营效益最大的接驳范围单变量非线性单变量规划模型.经过参数标定与约束的简化后采用二分法求解.在模型的约束中使用站点聚集效应距离衰减函数建立了需求与接驳距离的关系式,并通过单约束重力模型获得的距离与需求样本对其进行了参数标定.然后,以接驳范围为约束指导新增线路布设和原有线路调整.前者以站点覆盖率、非直线系数、运营费用等为指标,整体客运系统运输效率最大为目标,使用启发式解法布设了新增公交接驳线路;后者根据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依流程调整了原有线路走向.本研究需要采集的数据并不复杂,可用于指导轨道站点公交接驳相关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小城市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和交通问题,提出了通过公交走廊规划来引导城市发展的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思路是;明确公交走廊,保障公交路权,倡导用地围绕公交走廊呈梯度式混合开发.以清远市为对象进行了案例研究,提出以CO2减排量作为效益评价指标,并提出了相应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显示:公交走廊规划和公交引导发展可带来重大的节能减排直接效益和相关间接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公交专用道科学规划与布局,对城市公交专用道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考虑专用道的规划布局对出行者出行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将该问题抽象成一个双层规划模型进行研究。上层模型以路网系统效益最优为目标进行公交专用道的优化布局;下层模型针对小汽车和公交客流分别建模,在优化后的路网上进行相应的客流分配,其分配结果又会影响专用道的优化设计。然后采用遗传算法对该双层模型求解,并给出了具体求解流程图。最后利用北京市部分区域路网对该方法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公交专用道双层优化模型能够在保证交通系统利益最大时实现专用道的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13.
岳强  宋瑞  徐梁  刘志谦 《交通与计算机》2011,29(4):40-43,47
提高公共交通规划管理及信息化水平,需要制定科学的公交规划管理策略,公交客流分配是公交规划与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促进公交配流理论研究,提高公交客流分配结果科学性,分析了国内外公交配流研究现状,对于城市广义公交网络,结合公交时刻表,定义了公交连接、连接片段以及吸引连接集合,建立了容量限制下基于时刻表的公交网络随机用户均衡配流算法(VRT-SUE),对算法原理和求解步骤进行了探讨。构建实例公交网络进行分析测试,配流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出发时间、到达时间、换乘次数及费用等对乘客公交出行的影响,算法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快速充电站     
<正>公交首末站公交首末站指常规公交线路的起点和终点站,承担客流集散服务,公交车辆的始发终到服务,驾乘人员的后勤服务,公交车辆的运营调度、检修清洗、夜间停车服务等。首末站应与旧城改造、新区开发、交通枢纽规划相结合,并应与公路长途客运站、火车站、客运码头、航空港以及其它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相衔接。  相似文献   

15.
为科学规划城市新建区公交专用道,提高区域公交运行水平,从规划层面,根据区域公交客流的现状走向及未来客流分布,结合区域道路网络特征,规划新城区公交专用道网络,形成"面";根据各条公交专用道沿线用地及交通特征,合理确定公交专用道的站点位置及形式,完成"点"的分布再串联成"线";通过专用道站点的分布形成公交服务"面"的覆盖。从设计层面,以区域路网条件、道路交通状况、公交发展等为重要参考依据,结合公交专用道的专用程度分"封闭式"、"半封闭式"和"非封闭式"进行多等级设置,保证公交专用道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大城市在城市交通发展新形势下,常规公交在客流、线路、车辆、运营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深入探究在轨道网和共享单车持续发展过程中常规公交面临的困境,提出在交通新常态下常规公交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策略,构造常规公交-轨道交通-慢行交通三网融合、互为补充、共同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从而实现地面公交服务效率和品质的全面提升使其最终实现成功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城市实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如何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和效率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做好城市公交客流分析,可有效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文中针对公交客流分析对检测精度、实时性、可靠性的需求,采用一种基于视频的客流检测算法,根据公交客流分析系统的需求设计了嵌入式车载设备软、硬件结构,并描述了基于WinCE的软件实现过程,最后通过样机测试分析了该设备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技术基础是实时掌握公共交通的需求情况,这就要求对公交客流调查获取的需求数据进行准确、快捷的分析处理。文中利用Visual Foxpro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了公交客流调查数据处理新模式,并说明了其功能和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西省抚州中心城区用地拓展加速引起的居民出行机动化趋势明显,但公共交通缺乏竞争力,城市交通拥堵时有显现.亚洲银行贷款项目快速公交系统工程的实施,有望提升城市公交服务水平和吸引力.文中基于已有赣东大道和玉茗大道2条走廊展开首期快速公交走廊比选和论证,通过对比二者道路断面条件、沿线人口用地、公交客流需求,提出弓形走廊...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城市常规公交与慢行交通系统特点的基础上,为解决从出行起点到公交车站“最后一公里”问题,利用慢行交通系统衔接常规公交,汇集城市道路网末梢的客流,缩短“最后一公里”的换乘时间;通过对“最后一公里”换乘时间的分析,建立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模型,为确定公交车发车间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