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为研究道路交叉口车-车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人、车、路、环境与交叉口事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471起交叉口事故数据为样本,将伤亡程度作为因变量,通过聚类压缩、平行性检验选取13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对事故严重程度影响显著的因素。结果表明,车辆类型、事故发生时段、是否有路灯、路口是否有信号灯、驾驶员主要过失均显著影响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驾驶员存在超速驾驶违法行为、涉及非机动车的交叉口交通事故最严重;交通信号控制设施越完善、照明条件越好事故严重性越低。  相似文献   

2.
以行人过街延误为衡量指标,将行人过街设施服务水平划分为6个等级,建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行人过街的延误模型.文中分析了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和信号控制交叉口的行人过街情况,依据信号配时是否将人行信号与车行信号彻底分开,将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延误分为信号控制延误和车流干扰延误,并在行人集聚和消散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信号控制延误的计算方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延误模型的计算精度优于 Vissim 仿真的延误值.  相似文献   

3.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道路的安全性和通畅性。阐述道路平面交叉口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影响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原则,并详细叙述了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延误是判断信号配时是否最优以及评价城市交叉口拥挤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和多数文献只是研究孤立交叉口的延误计算不同,主要研究两相位协调控制交叉口,该交叉口由主、次干道相交而成,主干道处于协调控制,进口车流分为未饱和与过饱和2种状态;次干道进口车流只考虑未饱和状态,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交叉口各进口道在一个周期内的延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和分析,并用具体的算例说明了公式的应用。不仅为协调控制交叉口拥挤状态的判别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对不同类型交叉口的延误计算给予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针对交通网络中的交叉口车流具有连续时间特性,动态信号灯的切换具有离散事件特性的情况,以4相位单交叉口为对象,建立了1个4相位交叉口的混杂自动机模型,该模型中以车辆排队长度为连续状态变量描述连续车流动态,以信号灯状态为离散状态变量描述离散信号灯动态。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交叉口各个方向的输入、输出车流动态,采用CheckMate3.6工具箱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够刻画交叉口车流的动态混杂特性,而且能够验证信号灯配时方案对车流疏导是否有效,从而为信号灯配时设计提供1种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车头时距是表征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主要参数。为探讨网联自动车混行状态下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通过网联自动车跟驰模型推导通过停止线的安全车头时距,分析混行状态下4种跟驰行为,针对是否考虑前车类型,基于概率模型构建混合交通流背景下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通过参数标定分析网联自动车速度、车头时距、渗透率及信号控制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其中人工驾驶车辆的相关参数和模拟场景中涉及的数据均为实测所得。结果表明,网联自动车速度增加、车头时距减小、渗透率增加、不考虑前车类型都会提升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混合交通流背景下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车辆通过停止线的均衡态车头时距减小;交叉口受信号控制时的均衡态车头时距越小,通行能力降低幅度越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两相位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典型交叉口的流量、流向和其他运行数据,利用VISSIM仿真软件构建三导向车道两相位交叉口仿真模型,以交叉口平均延误和排队长度为优化指标进行不同渠化方案对比仿真研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现有专用导向车道设置依据不完全适用于两相位交叉口,尤其是左转导向车道存在较大偏差;当左转流量比例大于或等于直行时,宜设置专用左转导向车道;当右转流量占比大于15%且小于25%时,是否设置右转车道对交叉口通行效率的影响不大;当右转流量占比大于25%时,宜设置专用右转导向车道。  相似文献   

8.
非信号交叉口的秩序好坏.决定于主路交通流的可插间隙的分布与尺度是否适合于次路的交通需求。其含义在于:其一.主路可插间隙的尺度是否满足非信号交叉口处主路转向和次路的交通需求其二.主路可插间隙的间隔是否超过驾驶员的心理待车时间极限。本文的研究表明,信号交叉口间的非信号交叉口处主路的可插间隙尺度及分布与其相邻的信号交叉口控制参数密切相关.遵循某种周期规律,是可控的。优化相邻信号交叉口的控制参数,可以使非信号交叉口的可插间隙的尺度和分布得到优化.相应地获得通行能力最大、延误最小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弥补交叉口空间布局中对借道右转车道研究的不足,分析了借道右转车辆在两相邻交叉口间的运行过程,将两交叉口间距分为四部分。采用波动理论、考虑驾驶员的操作顺适性以及采用概率论方法,建立了借道右转的右转车道适宜开口位置模型、借道右转的绿化带开口长度模型和路段右转车辆的合流段长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实施借道右转的两交叉口最小间距模型。实例分析表明,所得模型符合两相邻交叉口间的交通流运行实际,对于判断两相邻交叉口是否适合于设置借道右转,以及设置借道右转时如何对各构成部分进行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车队离散模型的交叉口关联度量化方法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常用的基于流量、距离、周期的交叉口合并控制原则,提出了综合因素关联度量化方法,考虑交通流量、交叉口距离、车队离散特性等因素,基于车队离散模型,构建相邻交叉口间关联度的量化公式,建立指标修正公式,结合实际分析模型的可靠性,获得反映综合因素的关联度值,为子区交通信号控制提供是否合并控制的决策支持。采用仿真软件进行模型应用,选择了具有典型意义的700 m相邻交叉口,以及4个交通流平稳上升的时段,进行关联度值计算,并根据是否合并的决策支持调整信号控制参数。结论表明:对于单一原则难以界定的边缘性合并判断,基于车队离散模型的量化综合判断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并为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决策。  相似文献   

11.
信号交叉口车辆的延误,是评价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交通控制、引道设计是否合理的依据,反映了城市道路和机动车使用者对受阻程度、能源消耗和城市交通环境的感受。文章以呼和浩特市大学东街与兴安南路交叉口为例,组织48名调查员分车道分时段对该交叉口进行实地交通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处理,对城市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等设计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交叉口信号控制仍以单点固定相位方式为主,且配时优化方法不能随交通流线的状态变化而优化的问题,以交通流线相容且绿灯损失最小为原则,根据交叉口进口流线流量动态生成了最优流线组合的相位.在确定周期相位组合的情况下,考虑周期结束流线是否有车滞留,对应分析了流线车辆平均延误.将延误模型组合,建立了适应交叉口流线流量动态变化的优化配时模型,计算了各相位的最优配时,以实现交叉口流线动态优化控制效果.实例计算分析表明:采用流线动态控制配时优化模型延误更小,对改善交叉口运行状况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交通信号灯两级模糊控制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单交叉口两级模糊控制系统。控制器通过检测器获得的各车道交通流量和排队长度来判断各个相位的交通强度,进而决定是否延长或终止当前的信号相位。以通过交叉口的平均车辆延误作为评价指标来衡量该控制器的控制性能,并采用Matlab编程实现了交叉口四相位的仿真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通行车辆在交叉口的平均延误,优于传统的感应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小芳 《交通科技》2023,(5):119-123
为合理分析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事故的起因,降低交通事故率,以建设路与仙衣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采用交通冲突率作为评价指标对现状交叉口及优化后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合理分析现状交叉口的实际使用情况,就相关缺陷做针对性补充与完善,如增设右转渠化岛、增设交叉口信号配时、完善相关交通设施的布设等,可充分发挥道路及附属设施的实际功能,有效提高道路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环形交叉口在城市交通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冲突点不断增多,针对这种缺陷对多路环形交叉口进行改造,以提高其通行效率.以西安市曲江大道转盘交叉口改造为工程实例,对现状交叉口道路交通条件及交叉口流量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分析了交叉口道路结构及交通运行特点,提出交叉口道路交通改造方案,并依据现状交叉口交通流量,借助交通信号协调及配时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无控制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影响因素,降低无控制交叉口的事故风险与安全隐患,采用间接安全评价方法——交通冲突技术分析了成都市7个无控制交叉口。首先,以后侵入时间作为冲突严重程度的定量指标,将冲突严重程度分为潜在、一般、严重冲突这3个有序等级。再采用广义有序logit模型全面鉴别对冲突严重程度具有显著影响的车、路和环境等相关因素。然后,通过边际效应计算反映各种影响因素对交通冲突严重程度等级的影响作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分流、合流及直角冲突的严重程度普遍高于追尾冲突;交叉口车流量、交叉口是否渠化、车辆是否停车等都会显著影响冲突严重程度。其中发生分流、合流和直角冲突时,其严重冲突发生概率分别提高29.4%,38.5%和25.6%,冲突车辆未停车让行导致严重冲突发生的概率提高11.5%,而渠化交叉口可使严重冲突的发生概率降低17.3%。最后根据模型回归和边际效应计算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无控制交叉口的安全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影响交叉口单车事故严重程度的因素,以英国10 258起交叉口单车碰撞事故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种离散选择模型——多项式Logit模型,选取车辆属性、驾驶员特征、道路条件及环境等因素共25个自变量,分析轻伤事故、重伤事故以及死亡事故的影响因素。利用最大似然法估计模型参数,并通过拟合优度检验及无关独立性(IIA)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在0. 1的显著性水平下,事故是否发生在周末、事故是否发生在高峰期、路段类型、交叉口类型、交叉口控制方式、行人过街控制、光线条件、天气情况、道路表面环境、车辆类型、车辆行驶意图、侧滑、翻车情况、车道发生碰撞、非车道碰撞物、车辆受伤部位、驾驶员性别、发动机排量、燃料类型、车辆行驶年龄等19个自变量影响单车碰撞事故的严重程度。研究结果有助于交通管理者采取合适的策略降低交叉口单车事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城市路网是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骨架.目前,专业人员对于路网密度、交叉口间距(路网间距)的研究较少.文章分析了交叉口间距对于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影响,以Vissim仿真实验为基础,分析了交叉口间距与交通冲突的关系,得到以冲突率为指标的交叉口安全可靠度模型.分析了不同交叉口间距下的路网容量,推导出交叉口容量可靠度.从安全和畅通两方面效益平衡考虑,得到交叉口合理间距的确定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9.
S5沪嘉高速公路自2012年调整为城市快速路以来,S5公路与叶城路交叉口高峰时段拥堵严重。通过对S5公路和叶城路交叉口的调查分析,总结了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相关措施,并预估了交叉口改善的效果。其分析过程及具体措施可供类似交叉口改善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交叉口左转车流与直行车流交叉冲突,车流不连续,运行效率低的问题,选取国外多个城市已经投入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连续流交叉口为分析研究对象。介绍了连续流交叉口基本概念,在连续流交叉口车流组织和信号控制方案的基础上,利用Vissim仿真软件构建了连续流交叉口运行仿真模型,选取车辆延误为评价指标,对连续流交叉口的通行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连续流交叉口主信号交叉口与预信号交叉口间距的不断增加,左转车辆的平均延误没有明显变化,而直行车辆的车均延误缓慢增加;连续流交叉口左转车辆的车均延误较传统交叉口减少25%;直行车辆的车均延误较传统交叉口减少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