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设施规模进行准确预测,从各接驳方式分担的客流量入手对接驳设施规模预测方法展开研究.在分析接驳设施规模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各出入口进出站客流进行观测统计,确定高峰小时集散的总客流量,利用多项logistic回归和Bayes判别分析2种方法分别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将模型输出的结果与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判定2类模型在不同接驳方式分担率预测上的适用性,进而得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高峰小时各接驳方式分担的客流量.利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常规公交停靠站、出租车停靠站、P&R停车场和自行车停车场规模预测模型,根据调查数据和已有研究成果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应用这组模型对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中哈达站的接驳设施规模进行预测,验证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李配配  崔珩 《交通科技》2013,(1):154-157
从城市中心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出发,通过对成都地铁一号线站点的分析,提取城市中心区站点的换乘特征.以天府广场站点为例,对换乘停车场的位置选择及出入口交通组织进行了规划研究.提出了接驳范围内自行车道路设计方法,给出了几项可行及保障措施,以期更利于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的接驳与换乘.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城市通过建立轨道交通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而如何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效率及换乘服务范围又成为后轨道交通时期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以西安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为背景,针对西安市后轨道交通时代的自行车换乘进行研究,并对西安市的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站点进行了初步规划。着力实现西安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交通的无缝衔接,以提高城市居民轨道交通出行的方便性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效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进入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运输时代,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接驳换乘成为各种交通换乘方式中最为突出的问题。针对轨道交通建成后的地面公交线路调整、公交停靠站设计、公交与地铁导向标识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公交接驳规划设计思路,并实际应用于北京轨道交通7号线公交接驳方案中,为北京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接驳规划设计提供了现实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琶洲会展地区交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市会展行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而会展交通也是当前城市交通规划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会展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会展客流量急剧膨胀。一方面,琶洲国际会展中心规模不断扩大,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另一方面,道路、公交、静态交通等各种交通设施都受到严峻考验。本文分析了琶洲展馆的区位条件及现状交通设施运作情况,提出存在问题,结合未来会展客流量预测结果,借鉴国际会展交通的成功案例,研究琶洲展馆会展客流集散的最优方式;明确提出了应以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大容量交通工具集散的交通模式为主体,限制小汽车进出、加强接驳等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具体引导措施,包括提高公交服务、实行停车需求管理、设置便利的接驳巴士及提供人性化指引标志等,以促进会展地区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但是,在轨道线网规模化发展之前,对城市客流的吸引不够.为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需要通过常规公交接运来辅助实现轨道线路的客流聚集效应.首先考虑了土地性质、出行需求和公交运营成本等因素,建立了公交运营效益最大的接驳范围单变量非线性单变量规划模型.经过参数标定与约束的简化后采用二分法求解.在模型的约束中使用站点聚集效应距离衰减函数建立了需求与接驳距离的关系式,并通过单约束重力模型获得的距离与需求样本对其进行了参数标定.然后,以接驳范围为约束指导新增线路布设和原有线路调整.前者以站点覆盖率、非直线系数、运营费用等为指标,整体客运系统运输效率最大为目标,使用启发式解法布设了新增公交接驳线路;后者根据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依流程调整了原有线路走向.本研究需要采集的数据并不复杂,可用于指导轨道站点公交接驳相关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中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推进,通过建设大运量的轨道交通来引导城市空间布局是未来规划建设的重要环节。基于轨道交通与活动空间的功能复合,分别以供需匹配、轨道接驳、用地性质及公共空间等多个层次,建立各类功能分级评价指标,构建城市交通轨道站点的评价分级体系。同时,以浙中城市群轨道金义线为例,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测算各个站点的交通与活动空间的指标数据,形成轨道站点分级体系。  相似文献   

8.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是否有效接驳对城市公共交通影响甚大.为提高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效率,通过对公交发车频率进行研究,采用不等间隔发车以接驳轨道交通列车的方式,达到乘客换乘总时间最短的目的,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不等间隔发车对于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有效接驳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发挥市郊铁路作为连接中心城与卫星城的快速交通纽带作用,以上海市金山支线站点客流接驳调查为数据基础,分析金山铁路接驳方式的构成,并与上海市11号线嘉定地区对比,探究两者差异形成的原因,运用软件分析乘客选择各接驳方式的影响因素,探讨论证了未来定制公交作为市郊铁路接驳方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给出了完善市郊轨道接驳交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路线途经城市中心区域,其站点的布设呈现多样化,站点施工期间对城市道路交通影响较大。以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站点为例,阐述疏解道路布置的原则、分阶段交通组织的方式、周边道路的交通引导以及道路结构设计等内容。疏解道路建成后,道路实际运营效果良好,保证了轨道交通施工期间城市交通的顺畅有序。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上海市15号线地铁部分站点的工程案例及相关交通组织布设的经验,阐述了轨道交通站体布设位置的选择思路以及不同方式交通组织的匹配要求,以期为其他城市地铁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接驳站作为长途客运接驳的主要设施,能够满足旅客出行的多样化需求,提高长途交通运输安全水平。为减少客运接驳站对服务区原有交通的影响,提高换乘效率和保障交通安全,有必要对接驳站在服务区的布局方案和相应的交通组织进行研究。根据客运接驳站相对于服务区主功能区的位置,将客运接驳站的布局方案划分为独立设置和与主功能区一体的两类,研究不同布局方案的特征和选择要点,提出服务区客运接驳站的交通组织原则与评价指标,作为选取布局方案的主要依据,给出了接驳站的运行管理建议。以江苏省高邮龙奔服务区为例,提出了适应于该服务区的客运接驳站点的布局方案和交通组织设计,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和比选。  相似文献   

13.
完善的无障碍设施,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尺。苏州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机能退化的老年人的比例日益提高,为行动不便者的提供可满足交通出行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责任。轨道交通是承载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构建轨道交通站无障碍环境是全社会无障碍“通用设计”的缩影,选取苏州轨道交通的部分站点,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以及实地调研等方式,调查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情况,分析乘客在使用相关设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需求,为后续的优化提升研究工作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车辆段进行上盖综合整体开发已成为城市空间利用的重要趋势。通过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航头车辆段上盖综合体项目研究实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在规划阶段先行建立复合交通体系,预留各类交通设施空间,设计交通子系统功能及组织方案,避免在设计阶段遇到规划及设计条件受限或功能不足等问题。这将是整个上盖开发项目后续能否顺利落地及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针对轨道交通接驳设施无法与轨道交通同步规划设计和同步使用则成为制约轨道交通服务的瓶颈问题,以北京地铁16号线为例,在现行轨道交通接驳设施投资建设的体制下,从规划程序、规划实施2个角度对轨道交通接驳设施的分类规划程序、实施周期和实施主体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计划进行扩容改建,将以航空运输为核心,配套社会客车、出租车、公共巴士、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进行集散与接驳,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面向国际与国内的超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针对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枢纽综合交通规划方案,阐述了规划背景,介绍了机场枢纽定位及组成,对旅客集散规模进行了分析,并简要阐述了综合交通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7.
邱巧  李丽华  全利  孙坚 《公路》2021,(1):269-272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服务主体是乘客,其空间环境离不开乘客的体验、认知与感受。结合新冠肺炎疫情下乘客交通出行时心理因素、行为模式的改变,以及其对空间环境的新要求,围绕着空间形式、空间环境、空间秩序等因素思考构建与之相符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人性化公共空间,并通过符合乘客生理与心理需求、高效空间秩序需求、弹性空间需求等方面的改进方式和设计策略,使轨道交通站点解决与乘客新需求的不适应、不匹配问题,既提升设计品质,同时也体现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8.
在各大城市向着国际城市和宜居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交通问题的解决,都期待着轨道交通能在大城市交通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在城市的一定地块内,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综合体功能相结合,通过一体化设计让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空间成为城市对外衍生、对内运作的核心区块,整合交通、商业、办公、居住等多种城市空间,让各功能空间无缝对接,相互融合;做到交通顺畅、物业繁荣、城市空间有序发展.本文以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这一城市综合体为例,从研究内容、影响因素和方法策略3方面对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综合体一体化设计进行探讨,希望找到轨道交通一体化设计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西安市基于地铁接驳的公共自行车使用特征调查,分析影响公共自行车租借行为的因素。基于建设者与出行者的双层目标,从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的布设、自行车道建设、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提高出行者对"地铁+公共自行车"交通模式的选择意愿。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老旧街区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一方面引导居民出行方式,提高出行便利度,另一方面对轨道站点周边空间进行更新改造,补充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环境。本文以重庆南岸区海棠溪轨道站步道为例,从轨道站步行系统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的角度,提出优化步行通道的措施,对改善居民轨道接驳交通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