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上海复兴东路越江隧道工程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方案。针对上海复兴东路越江隧道的双层隧道联络通道结构偏心的特点,对联络通道冰冻法施工作了详细的叙述,特别是对开挖与构筑施工,给出了具体的施工步骤,可作为类似工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型通道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管型通道的力学模型,通过面-面接触单元模拟回填土与管型通道及管型通道与管片接缝处的相互作用,有效地分析了管型通道的变形及管片的应力分布状况;运用单元的"生"、"死"功能模拟装配式管型通道的吊装及土体回填的施工全过程,同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六安—武汉高速公路装配式管型通道施工过程的变形及应力分布情况,并与现场试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真实地模拟施工过程中管型通道的变形和受力,且能有效地分析装配式管型通道及盾构隧道衬砌管片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坍塌事故,进行了新型应急救援通道设计研究。以Hertz接触理论为基础,考虑结构的弹塑性特点,采用Thornton假设,计算了隧道中块石下落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和钢管的冲击力和凹陷变形值,并进一步论证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代替钢管用于公路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通道的可行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用作公路隧道施工应急救援通道是安全可靠的,为公路隧道施工新型应急救援通道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隧道穿越重载运煤通道的施工方法及控制措施,通过优化施工参数、加强支护、监控量测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实施动态化施工,安全顺利地穿过了重载运煤通道,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海底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健康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冻结法修筑联络通道时,施工结束后联络通道结构稳定需要的时间长,对结构进行健康监测是保障联络通道安全的重要手段。为研究海底隧道联络通道健康监测技术,以厦门海底隧道联络通道工程为依托,利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提出海底隧道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冻土、联络通道结构与盾构隧道结构的实时监测方法,研究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结构与冻土的相互作用,根据联络通道结构的受力特点,分别提出冻结法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阶段的健康监测指标及监测方法,建立联络通道结构的健康监测及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施工和使用2个不同阶段,该健康监测技术采取不同的监测指标和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价结构的安全性能,保证联络通道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吉青克  戴清 《上海公路》2012,(2):130-132
针对崇启通道工程建设需要,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组织、技术要求和施工控制的角度,系统阐述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从招标条件设定到实际施工的整个过程,为顺利完成崇启通道建设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聂彬  党亚杰 《隧道建设》2015,35(Z2):162-166
为了解决江底盾构区间联络通道矿山法施工涌砂涌水风险技术难题,以南昌地铁1号线秋水广场站至中山西路站盾构区间赣江江底3#联络通道施工为例,通过现场施工经验总结及注浆方案改进,成功完成了3#联络通道的开挖与支护。施工证明,该施工技术在处于江底的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中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8.
赵璞琪 《隧道建设》2012,(Z1):50-54
西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北客站—北苑站盾构区间1#联络通道现场处在西铜高速、地铁二号线北客站、铁路北客站地下停车场施工等几处作业区的交叉地带,为确保亚洲最大的铁路航空港西安新客站按时开通运营,结合西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北客站—北苑站明挖联络通道施工技术方案,对浅覆土盾构隧道联络通道明挖施工进行研究,总结了明挖联络通道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大断面顶管通道施工过程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顶管接收井不具备设置条件等特点,该文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了顶管穿越既有隧道对其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并设计了非常规顶管接收结构,提出了顶管通道施工方案,以用于指导实际施工。  相似文献   

10.
紫之隧道南起之浦路,北至紫金港路,在隧道到南北端各布设了一对匝道。个别应急车行通道和暗挖隧道成呈十字形交叉。为了保证施工顺利开展,以此工程为例,对应急车行车通道和暗挖隧道十字交叉口的施工方案进行了探讨,并对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机场地下行包通道沉降控制要求高,且不能中断运行,新建浅埋暗挖大跨黄土隧道下穿施工风险高,施工不当会引起地下行包通道沉降、变形,甚至引起混凝土结构开裂。为找出下穿隧道施工过程中引起通道底沉降的关键步序,更好地控制沉降,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新建隧道下穿机场地下行包通道进行了沉降分析,并通过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洞内采用分步开挖、大直径管棚超前预支护、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背后回填压浆等沉降控制措施,将通道底板沉降控制在3 mm左右,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能够保证既有地下行包通道的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机械法施工作为当今联络通道施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因测量通道空间狭小和测站不规则位移等原因,其施工导向测量手段仍然停留在人工测量阶段,降低了机械法的施工效率;另一方面为掘进面附近受力管片的位移监测也多为人工方法,难以满足监测时效性的需求。为了同步解决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导向测量和监测的问题,开发了一套机械法联络通道自动导向系统。该系统基于高精度光纤陀螺的指北原理,采用光纤陀螺与双轴倾斜仪和目标棱镜组合构成导向靶,通过巧妙布设的基准棱镜和监测棱镜,在自动导向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管片位移监测。  相似文献   

13.
结合国道主干线南昌绕城公路上一盖板通道发生的火灾案例,主要开展了盖板通道的火损评价、加固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希望研究成果能为今后公路通道、涵洞或隧道等混凝土结构的火损评价与加固设计及施工提供有利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联络通道施工周边地表沉降控制是软土地区地铁隧道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以某软土地区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为研究对象,根据施工方案、监测方案等资料,结合监测数据,针对联络通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对其他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晖 《隧道建设》2006,26(3):58-59,94
主要介绍了上海地铁明珠线蓝村路站-浦东南路站区间隧道联络通道、泵站采用水平冻结加固情况下,隧道支护及结构施工过程,分析了隧道内矿山法施工旁通道对地表及隧道结构产生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指出了矿山法施工技术在市政及地铁工程施工中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依据老虎山隧道的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对右洞救援通道在老虎山隧道建设期间作为施工导洞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老虎山隧道右线施工导洞的掌子面施工提前揭露了围岩,为后续左线在相同区段施工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在隧道建设期,利用救援通道作为施工导洞增设一个开挖掌子面,缩短了工期,加快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7.
王猛  张艳艳 《隧道建设》2015,35(6):589-594
为解决双连拱隧道独头掘进不能提前施工中隔墙进而导致正洞无法开挖的问题,子尹路南延线隧道工程提出"三导洞+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提出和应用。介绍该工法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其在子尹路南延线隧道工程中的实施过程。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设置联络通道及组织洞内多次交通转换,使得中隔墙得以提前施工,实现了快速施工;2)通过确定合理施工步序,采用拱架密排对联络通道处加固、加强监测等措施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下穿通道施工中满堂支架施工法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已不能满足现有的城市道路施工工期的要求。小型模板台车由于采用整体大模板和全自动的行走系统,不仅安全,而且大大提高施工效率,极大地压缩了工期。通过对满堂支架施工法与小型模板台车施工法做对比,论述小型模板台车在城市下穿通道施工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富水砂层中盾构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富水砂层中进行联络通道施工,施工难度和风险很大,为提高围岩稳定性、减小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常用的降水、冷冻、旋喷和注浆等地层加固方法进行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对比,最终选择了注浆和降水相结合的加固方案。在联络通道施工中采取了洞内超前预注浆、洞外地表管井降水以及洞内轻型井点降水的加固方案,在水仓基坑施工中采取了周边小导管注浆以及坑内轻型井点降水的加固方案。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和地表变形进行了监测,由监测结果可知,开挖引起的隧道和地表变形均较小,说明采取的超前预注浆和洞内外降水措施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有效降低联络通道的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20.
梁兴朴 《隧道建设》2006,26(Z2):37-38
介绍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市桥站北~番禺广场站]盾构区间大孔径横通道施工技术,分析了在不稳定地层中进行横通道开挖和大面积盾构管片切除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