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岩沥青改性高模量沥青及其混合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埃索AH-70#沥青为基质沥青,通过对不同掺量的青川、北美、明星三种岩沥青改性沥青的性能试验,研究了岩沥青掺量对改性沥青使用性能的影响;采用AC-16沥青混合料,以动稳定度指标评价了不同岩沥青掺量的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并与同掺量的"Domix"和"车辙王"两种抗车辙荆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国产天然岩沥青对基质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的改善与北美天然岩沥青的改善效果差别不大,存在类似的变化规律,即随着岩沥青掺量的增加,改性沥青软化点和针入度比不断增加,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大幅提高,但当岩沥青的掺量超过8%时,动稳定度值提高不明显.因此从性价比考虑,建议首选国产岩沥青改性剂和其最佳掺量宜为8%.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合料变形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正确预估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提出利用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条件、"时间硬化"幂函数蠕变法则的线性Drucker-Prager蠕变模型对单轴静载蠕变试验的沥青混合料变形进行粘弹塑性有限元分析.通过对比沥青混合料的静载蠕变试验解析解和有限元解的一致性,发现线性Drucker-Prager蠕变模型适合于描述破坏阶段出现较晚的沥青混合料的蠕变性能,可用于预测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进而研究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南方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方法,综合考虑粉胶比、粗集料含量、沥青种类、集料类型和添加剂等因素,以冻融劈裂强度比、浸水劈裂强度比、动稳定度和空隙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湿热地区沥青混合料设计研究;并运用极差分析和综合性能分析方法,探讨了湿热地区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提出了湿热地区沥青路面材料组成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粉胶比和粗集料含量对影响湿热地区沥青混合料性能起主导作用;通过调整沥青混合料内部粗、细集料的比例,选取适当的粉胶比,采用合适的添加剂等措施,可以使湿热地区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提高;湿热地区沥青混合料的较好方案为"1.3粉胶比+60%粗集料+改性沥青+石灰岩+2%消石灰"。  相似文献   

4.
引言近年来,纤维加强沥青路面以高低温性能优异、施工技术方便的特点已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其中以SMA路面结构为代表的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国内的应用比较广泛。我国纤维沥青混合料应用研究起步较晚,随着SMA路面结构的引进推广,才引进纤维沥青产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Superpave沥青混合料在湖南桂武高速公路应用,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对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进行设计及验证,分别对原材料、矿料级配设计、旋转压实试验验证、马歇尔试验验证、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性能检验进行了研究,同时根据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为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沥青路面规范化和标准化施工提供理论依据,最终实现施工"专业化+模块化"。  相似文献   

6.
集料是构成沥青混合料的主要结构,细集料起填充作用,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影响很大;水泥作为一种硬化材料灌入沥青碎石使"柔"变"刚",大大提升整体材料的刚度,对路面性能同样影响很大。通过将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成分去掉,转而向沥青混合料空隙灌入水泥浆,对比分析两者的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等来综合评价两者路用性能的优劣,为道路施工选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控制道路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与拌和状态, 提出一种以非介入方式利用模板匹配识别算法实时提取骨料、粉料、沥青质量数据、拌和时间及温度等沥青混合料主成分数据信息的方法, 根据识别到的沥青混合料数据信息建立了数据采集与传输的时序逻辑关系; 在WEB监控中心下可视化显示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误差、级配误差、拌和时间和温度等关键信息, 并利用这些多模态信息融合策略评价了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 根据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类型的先验知识分析了混合料数据的动态变化, 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识别了实时生产的沥青混合料类型; 建立了骨料数据的模型分布, 并结合拌和时间判断拌和设备的运行和筛分状态; 存储实时接收到的数据, 实现了沥青混合料历史数据跨时间查询和成本评判。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模板匹配识别算法采集沥青混合料字符数据时间为4.9 ms, 识别准确率达100%, 满足了施工中沥青混合料拌和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小于0.02 s的要求, 实现了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数据的连续检测、自动识别、实时跟踪和可视化监控; 当沥青混合料质量不合格或拌和设备出现故障时可实时预警, 为综合评价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与实时掌控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若干问题的试验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以等体积参数为设计原则,进行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探讨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合理施工温度、温拌剂掺量、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密度计算的修正方法等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存在的问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温拌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取决于温拌剂掺量、拌合温度等,为了保证温拌沥青混合料具有与相同组成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同的性能,应在体积参数相等的设计原则下,确定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在计算温拌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时,不能忽略温拌剂对混合料理论最大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温拌沥青混合料具有节能环保、适宜低温施工等优点,施工工艺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基本一致。温拌泡沫沥青合料是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一种形式,文章从材料选择、级配设计、最佳沥青用量、经济效益分析等几方面对温拌泡沬沥青混合料和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双层沥青混合材料与单层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是两种不同的施工方式,双层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是用双层摊铺机采用"热接热"的摊铺方式同时摊铺两种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取代采用单层摊铺机时的分层摊铺,将对提高路面质量、节约工程造价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