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为避免对土地进行盲目、无序地开发,从而带来所引发的交通量超出周边城市道路网络容量,或开发强度不足而没有充分利用土地价值等问题,一个解决思路是在确定从周边各区域至所研究的目标区域的所有路径、路径通行能力和路径流量的基础上,以路网的剩余容量为限制条件,论证所研究目标区域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尝试建立数学模型以描述路网的剩余容量与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的关系,并给出算法。最后,以一个实例论证此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4.
分析了停车需求交通出行O-D法与路网容量对停车需求的影响, 以区域路网总容量及路网服务水平为约束, 对停车需求的交通出行O-D预测方法进行修正, 提出了一种基于路网容量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反映路网容量对停车需求预测的影响, 是一种有效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分析商圈停车、交通拥堵与商圈持续繁荣的关系,商圈停车需求预测对商圈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合理预见与科学估算商圈停车需求,结合路网容量、区位关系提出基于路网容量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该模型一方面能平衡区域停车供需,缓解静态设施供需矛盾;另一方面能保证停车需求与路网容量相匹配,对动态交通起到必要的控制作用,缓解商圈周边路网的交通拥堵。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剩余时空资源,通过道路的基本通行能力和交叉口的饱和流量来计算路网容量,并引入了时空资源利用率的概念.在保证道路畅通情况下提出了计算路网的最大服务交通量即路网容量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李淑庆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1):100-104
研究与一个城市道路网络发展规模相适应的机动车辆拥有规模对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给出了城市路网容量和路网服务水平的概念,建立了路网容量计算模型,得到城市路网容量约束下的城市机动车发展规模的确定方法,为城市机动车需求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研究方法在确定2010年、2020年重庆市主城区机动车的合理发展规模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
路网布局结构对路网容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路网布局结构对路网容量的影响。文中提出在道路规划建设前期,应通过充分的调查估算OD需求量、客货源集散点,保证路网结构与交通流分布的一致性,从而提高路网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建设的盲目性。对于路网已经定型、无法扩建的城市或地区,则应根据交通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路网布局结构、改造路网中的瓶颈路段,从而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提高路网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10.
李淑庆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8,27(1):100-104
研究与一个城市道路网络发展规模相适应的机动车辆拥有规模对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给出了城市路网容量和路网服务水平的概念,建立了路网容量计算模型,得到城市路网容量约束下的城市机动车发展规模的确定方法,为城市机动车需求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研究方法在确定2010年、2020年重庆市主城区机动车的合理发展规模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1.
Urban Traffic State Estimation Considering Resident Travel Characteristics and Road Network Capacity
Shunping JIA Hongqin PENG Shuang LIU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1,11(5):81-85
Urban traffic state is usually measured by vehicle average travel speed. It reflects the resident travel behavior on urban road network, and changes with the actual matching status of traffic demand and supply. In this paper, the traffic supply is estimated by the ide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traffic demand is evaluated by vehicle traffic intensity considering resident travel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way, the network carrying capacity and traffic intensity are compared by equative unit. By introducing the intensity/capacity ratio, the matching degree between traffic demand and supply is determined, and the traffic state is identified based on average vehicle speed. In the last section, the 2005 field data of Beijing city is used to test and verify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将计算机网络设计中链路容量分配算法和流量分配算法相结合的优化算法。所得结果优于现有分别采用两种单独算法的结果,而计算复杂性同阶。 相似文献
13.
针对以往道路网容量模型在假设,模型建立及算法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基于特定OD分布形态的路网容量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为考虑一定服务水平限制下能通过路网机动车的最大容量,反映OD需求分布形态与路网匹配程度,下层问题是考虑OD需求分布条件下用户均衡分配问题,并为模型设计了算法求解。最后以上海市某区域的目标年规划路网的属性条件为例,求出容量可行解。实例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算法有效,能为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路网规划决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