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琦岚  龙祥愿 《北京汽车》2011,(1):33-34,38
聚苯乙烯(PS)泡沫、聚氨酯(PU)泡沫、麻板、轻质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MT)在国内外汽车顶棚中得到了大量应用。文中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各种顶棚材料,特别是PU复合板材料和轻质GMT材料,表明轻质GMT具有环保、可反复回收利用、力学性能和吸音性能优异、导热系数低等诸多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半固化纺织绵毡、麻纤维板、PP和PU等不同材质、不同结构的复合基材在汽车内饰顶棚方面的应用情况,研究、对比了各种基材顶棚的吸音性能等各项物理、力学综合性能,着重介绍了PU基材顶棚的各项性能指标,并与某合资品牌车型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各类车型汽车内饰顶棚基材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汽车内饰顶棚是整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装饰性与实用性。文章介绍了汽车内饰顶棚总成的构成、标准要求和安装方式,分析了热塑性基材和热固性基材的特性;重点介绍了聚氨酯模塑顶棚总成的干法工艺和湿法工艺、设备和模具的要求及对比。聚氨酯一体模塑顶棚在汽车内饰顶棚领域越来越占主流性的地位,轻量化和绿色环保化是汽车内饰顶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GMT材料的特性和GMT材料的制备工艺,对比了2种玻纤含量的GMT材料性能;以发动机下护板为例,从材料性能分析、结构设计优化、CAE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等方面介绍了以GMT材料替代金属材料的零件设计、验证过程及方法。结果表明以GMT替代金属材料用于汽车部件具有轻量化、环保和经济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LGF即为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回收利用率高等特点,对汽车轻量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成型工艺、性能特点、现有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针对商用车轻量化的要求,提出采用长玻纤增强PP材料代替原铝合金走台板方案。  相似文献   

6.
浅析轻质GMT在汽车内饰板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棚和侧后围护板是汽车内饰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在装饰车内空间的同时起到隔热、降噪、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效果。该类产品一般由树脂基材、缓冲层和表面装饰材料组成,三者通过热压复合并成型为具有一定刚性的内饰件。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汽车顶棚内饰有软顶、硬顶两种形式,安装方式主要有粘贴、吊装、粘接和镶嵌,汽车顶棚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是高强度模塑基材等,详细说明了汽车应顶顶棚的基材,如聚苯乙烯、聚氨酯、聚丙烯、聚丙烯蜂窝材料等。介绍了制造顶棚内饰的隔热、吸声设计。  相似文献   

8.
选取PP玻纤板基材,从原材料组成、材料生产工艺、烘箱类型、零件模压工艺、模压设备、生产和储存环境及后处理方面系统研究了模压成型内饰件异味的主要来源和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选用低气味的PP纤维和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剂、适合基材烘烤的烘箱种类,合适的成型工艺(包含烘烤温度和时间)、干净的模具表面,良好的生产和储存环境,以及后处理...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常用汽车内饰顶棚的基本结构与性能要求,提出顶棚多层隔热材料的结构设计方法和隔热理论基础,利用瞬态平面热源法测得基材和复合材料导热系数,优选导热系数小及反射热波能力强的材料制成复合隔热材料,借助于汽车乘员舱模型中的多种复合材料隔热性能试验比较,给出汽车内饰顶棚最优复合材料构成。试验结果表明,优选复合隔热材料与某原有车用材料的热流透过率相比可以减少超过10%。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了EPP材料的综合特性,并对比了汽车内饰常用的几种泡沫材料的散发性能,结果表明,EPP材料的气味性和VOC散发性要明显优于其他几种泡沫材料;综述了EPP材料在汽车内饰部件中的应用,EPP材料以比重轻、低气味、低散发、可100%回收利用、综合性能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内饰件中;最后对EPP材料在汽车内饰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对利用汽车聚丙烯内饰废弃物制造复合板材的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在粉碎后的汽车顶棚聚丙烯废弃物中加入新的聚丙烯、玻璃纤维、偶联剂等,经过烘干、混合、加热、压制等工序制成新复合板材。研究了预热温度、预热时间、加热温度、成型压力和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板材成型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热温度为110℃、预热时间为20min、加热温度为185℃、成型压力为2.33MPa、保温时间为50min时,板材的压制成型性能和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赵勇 《上海汽车》2010,(1):41-44
介绍了汽车轻量化和新材料在汽车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介绍了GMT和LFT—D新材料的材料性能和成型工艺。研究了保险杠缓冲梁采用GMT新材料代替传统金属材料的可行性,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材料替换前后的碰撞安全性能变化,最终验证了GMT新材料应用到缓冲梁设计中能够满足碰撞安全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天津市润生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坐落在津南区双港镇科工贸产业园区。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在广东中山、安徽滁州建有子公司和生产基地。整个集团公司占地250余亩,职工230余人。润生塑胶是国内聚烯烃发泡、新型汽车内饰材料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天津市重点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有天津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和产品,主要产品有NPP汽车顶棚(基材)、聚乙烯、聚丙烯的发泡片材(XPE、IXPE、IXPP、EPP、EPE)及其制品,EPP/EPO汽车内饰成型件等。2010年"RUNSHENG"注册商标被评为"天津市著名商标",2011年又入选天津市"科技小巨人"项目支持企业,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湿法顶棚气味品质,对组成湿法顶棚中的PU板、骨架胶、玻纤毡、无纺布、面料胶、针织复合面料、包边胶的气味来源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通过分析得知湿法顶棚中的气味来源于原材料本身或配方中产生的小分子物质,最终通过对原材料与配方的气味改善使湿法顶棚气味品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正>天津市润生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坐落在津南区双港镇科工贸产业园区。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在广东中山、安徽滁州建有子公司和生产基地。整个集团公司占地250余亩,职工230余人。润生塑胶是国内聚烯烃发泡、新型汽车内饰材料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天津市重点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有天津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和产品,主要产品有NPP汽车顶棚(基材)、聚乙烯、聚丙烯的发泡片材(XPE、IXPE、IXPP、EPP、EPE)  相似文献   

16.
通过材料性能评价及产品CAE模拟分析,对塑料化变速器顶盖的选材、结构及成型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试制出的PA变速器顶盖能够满足装配及产品的技术要求,为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及低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复合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材料之一,因为可设计性强、比强度高、性能可靠、资源丰富,日益受到汽车设计和研发人员的广泛重视。介绍了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特点、种类和性能,举例说明了SMC、DMC和BMC、TMC、RTM、GMT、LFT在汽车上的典型应用,全面分析了这类产品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简要论述了汽车用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汽车顶棚的分类、材料、成型、加工、安装、性能和实验等基本属性和要求。针对顶棚的制造工艺、装配工艺、设计风险,提出以关键断面定义为设计手段,对汽车顶棚各个重要区域的关键断面,结合自身造型、周边件的尺寸、制造和装配工艺、安全法规、人机工程等相关因素进行定义。通过简介和深入设计分析的两个方面,实现对汽车顶棚基本知识和结构设计的描述,为内饰设计工程师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长玻纤增强聚丙烯(LGFPP)是纤维增强聚合物领域的一种新型轻量化材料。以LGFPP分别替代短玻纤增强工程塑料PA66-GF30和PBT-GF30用于汽车车门拉手底座和雾灯壳体的制造,对零部件的尺寸稳定性和其它各项性能进行试验,并对减重效果和成本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LGFPP在完全满足成型要求和各项性能要求的同时,还在轻量化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玻纤增强汽车门内饰板采用结构反应模塑(SRIM)工艺生产,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小了零部件的质量。工艺过程是先预成型表皮,将玻纤毡放入模具,然后再注入聚氨酯树脂,熟化成型。详细介绍了原料的选择、生产设备及模具、生产工艺过程、工艺条件及参数、产品性能指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