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驾驶园》2012,(4):69-69
日前,常州首个橇装式公交加油站在武进公交中心站建成,率先保障快速公交一号线车辆加油,这也是全省公交行业中较早的撬装式加油站。该橇装式公交加油站虽然占地面积仅60平方米,但供油能力可与一座普通加油站相媲美,油罐容量超过20吨,满足快速公交65辆大容量公交车加油。投入使用后,可同时为2辆快速公交车加油,减少车辆回场加油的空驶里程。若按回场加油往返10公里测算,仅快速公交一号线每年减少空驶里程23.7万公里,减少燃料消耗116吨,减少燃料成本近100万元,还能减轻驾驶员往返驾驶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
魏明  靳文舟  孙博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6):141-145,152
本文待区域公交车辆调度问题为"部分班次被一辆车完成"的集合划分问题,考虑车场容量、允许车辆加油及每辆车任务可靠度不低于某值等现实因素,建立以车辆数、车辆等待和空驶时间最小为目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根据问题特征,设计求解该问题的蚁群算法,在构建人工蚂蚁随机游走的图基础上定义解构建规则、信息素和启发式信息等.最后,通过一个...  相似文献   

3.
设置公交专用车道是解决城市拥堵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社会车辆对专用道的任意占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专用道作用的发挥并不明显。因此,在法律约束的基础上,还应加以技术手段共同保障公交车对专用道的使用权。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B/S的公交移动智能抓拍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社会车辆占用公交专用道的现象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对社会车辆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相似文献   

4.
设置有路中式公交专用道的交叉口进口道存在因公交与其他车辆两股平行车流在路口同时左转、直行和右转而形成的多路交织现象,传统信号控制方案已无法消除这类交叉口相位放行造成的交织冲突问题。为解决该问题,设计了一种借用公交专用道左转的新型交叉口,规定了各流向车辆的运行规则,同时设计了主信号与预信号相位方案及相互协调配时关系。具体来说,根据公交直行车辆和其他左转、直行车辆的到达-驶离图式,分别建立各流向不同情况下车辆的延误与停车次数计算方法,以交叉口车均延误与车均停车次数加权的当量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为验证该优化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合算例对传统控制方案和优化控制方案进行比较,并分析等待区长度对车辆排队演化过程的影响,确定优化方案适用场景。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案,优化方案增加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使得车均当量费用下降比例达到了32.3%;参数灵敏度分析显示,主信号等待区长度宜设置为80 m。所提出的控制策略通过借用公交专用道左转,提高了交叉口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公交优先策略实施的影响,能够完全消除设置有路中式公交专用道交叉口相位放行中的交通交织冲突现象,以保证交叉口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机动车、工业生产、燃煤、扬尘等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来源,约占85%-90%。文章通过对邢台雾霾环境的现状分析,结合国内外公交车辆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对邢台市的公交车辆技术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即从选择私家车出行向公交车辆转化、提高公交车辆配置水平和大力发展生物燃料等清洁燃料车辆和电动公交车辆。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线路公交停靠站公交车辆进出站排队现象严重,站点延误大,运行效率低等问题,分析了不同停靠组织形式和不同主辅站设置类型对公交运营效率的影响。运用Vissim对3泊位直线式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点的顺序停靠组织和不同组合的划线停靠组织分别进行仿真研究,从公交延误、车辆总延误、行程时间以及通过车辆数4个方面对不同停靠组织形式在不同条件下的交通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得到不同形式公交停靠站的最佳停靠组织形式;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组合型式的6泊位主辅站停靠组织进行仿真评价,得到了最优的主辅站设置类型。仿真结果表明:对3泊位公交停靠站采用直线式停靠站,总延误平均降低38.4%,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总延误平均降低40.6%;对6泊位主辅站采用双港串联设置,总延误降低22.8%。   相似文献   

7.
公交车辆运行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与吉林大学共同开发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MTSS的体系结构;建立了公交网络描述模型、公交车辆产生模型、乘客需求模型、公交站点事件反应模型和公交车辆运行模型;以微观交通仿真系统MTSS为仿真平台构建了公交车辆运行微观仿真模型;对上海市斜土路非港湾式站点与华山路港湾式站点进行了实地数据调查,利用实测数据对建立的公交车辆运行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测量值与仿真值之间的误差在10%以内。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公交车辆运行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可以较好的描述公交车辆的运行过程以及与其他交通流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8.
公交车与社会车辆混合行驶下的交通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速度在交通流模型中通常定义为路段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但是当路段上社会车辆与公交车辆混合行驶时,社会车辆的平均速度往往要高于公交车辆的平均速度,如果将路段所有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作为公交车辆的平均速度或社会车辆的平均速度是不合理的。因此,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本文分别建立了公交车辆与社会车辆的速度模型,这两个模型为正确地分析路段车辆的运行状态、合理地计算车辆路段行驶时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公交行程时间可靠性入手,深入分析了公交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定义、计算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公交车辆行程时间可靠性特征分析,建立了考虑公交专用道情况下的车辆行程时间可靠性概念模型,并运用仿真软件Vissim对不同影响参数下公交专用道条件下的车辆行程时间概念模型进行了验证,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可以对公交优先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据了解,我国目前运输业运输资源浪费巨大,各种运输方式不能有效衔接,货运车辆空驶率高于50%,而在欧美国家,这一数字仅为20%。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车辆空驶造成的浪费高达100亿元。2005年,全国公路货运平均运距为64.79km,而欧美国家通常在300km左右。  相似文献   

11.
正众所周知,城市公共交通是社会公益事业。公交企业是用公交车辆在城市及其近郊范围内进行旅客运输,为公众出行提供服务的公益服务性企业。近年来,随着国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政策的出台,大力提倡公交优先,很多城市的公交车辆发展日新月异,公交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技术在公交车辆上被广泛应用,公交车辆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市民对公交出行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公交企业滞后的车辆维修制度和管理模式已远被新技术运用广泛的公交车辆抛在了后面,公交企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防止公交车辆在线路重叠运行区间产生公交串车,在站点附近形成交通瓶颈,提出一种采用车速诱导策略来调整公交运行状态的动态调度模型。采用车路协同环境下的公交运营调度方式,结合各线路独自运行时的乘客需求和车辆车头时距规律,在避免重叠区站点公交串车的前提下,实现了各线路车辆最大程度地维持各自独立运行时车头时距的优化目标。提出的车路协同环境下的车速诱导调度策略,在引导各线路公交车辆间隔均匀地进入重叠区间后,根据乘客实时交通需求和道路交通状况,实现对车辆的实时调控。开发了一种启发式算法对车辆进入重叠区间的时刻进行求解,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仿真过程求解了重叠区站点之间车辆的最佳运行速度,实现了重叠区间车辆动态调度过程。以哈尔滨市运行区间重叠的3条公交线路为实际案例进行仿真分析,对3条线路共计47辆公交车在重叠区12个站点之间的运行状况进行了优化调度。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启发式算法进行调度后,车辆可以完全均匀地进入重叠区。通过对比采用动态调度优化前后的车辆运行状态发现,车辆串车现象由优化前的单站最多发生6次下降为0次,最大程度地实现了避免公交串车的目标。此外,车速诱导策略不仅避免了不同线路车辆在重叠区站点的串车现象,而且可以调整各线路上相邻两车之间的车头时距偏差,线路1的车头时距最大偏差从55%下降到了30%,线路2的车头时距最大偏差从25%下降到了13%,线路3的车头时距最大偏差从23%下降到了18%。  相似文献   

13.
在公交车辆相同的延误情况下,以多个泊位公交停靠站能服务的公交车辆到达率与单个泊位的公交车辆到达率比值作为确定有效泊位数的方法,通过Vissim建立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仿真模型,结合相关数据,对不同泊位下公交停靠站的有效泊位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4.
路侧开口车辆需借路侧式公交专用道才能汇入主线车流,借道过程中的车辆互扰行为会对公交车辆的运行延误产生影响。为研究道路开口交通属性对公交运行延误的影响程度,选取开口交通量、车辆转向比例、开口距下游交叉口距离为影响因素,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利用VISSIM软件设计仿真了多种场景下的交通运行,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口交通量、车辆转向比例、开口距下游交叉口距离均对公交延误产生较强的影响,其中开口交通量对公交延误的影响最大,关联度为0.804,车辆转向比例产生的影响最小,关联度为0.733。该结论可为公交专用道的交通组织管控、规划设计提供相关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公交车辆调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针对公交车辆调度现状及所处的运营环境 ,利用遗传算法 ( Genetic Algorithm,GA)的智能化特征 ,进行了公交车辆智能调度方法的研究。采用 GA的一点和二点交叉方式 ,确定了三种规模的不同调度方式。以北京 375路车运营线路为实例 ,得到了简洁的 GA公交车辆调度结果。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有效地改善公交车辆运营调度优化效果 ,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 ,为城市公交车辆智能化调度管理提供合理、有效的调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公交时刻表设计与车辆运用综合优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需求随机变动条件下公交运营设计的综合优化问题,首先将公交运行情况抽象到三维网络中,给出公交车辆运营服务的时空网络图,由此构造基于随机期望值规划的公交时刻表设计与车辆运用综合优化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公交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公交乘客所得到的公交服务水平的优化,并给出公交服务频次和车辆分配协调的启发式算法。通过北京市某线路实际运营数据的计算,对公交车队规模、线路类型的安排与公交企业效益及服务的灵敏度关系进行量化分析,证明模型和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设置公交专用道所带来的道路资源利用率低,相邻车道交通压力增大,专用道分时段开启致使社会车辆行驶混乱等问题,基于车种分离思想,提出一种公交车辆与右转车辆混合专用道的组织方式,允许公交车辆与右转社会车辆共用一条车道,以寻求保持公交优先与减少对社会车辆影响的平衡点。为论证该方案的可行性,首先,针对所研究的道路环境,提出了基于流量生成模型与配时优化模型的车道组仿真流程;随后,在考虑红灯时右转车辆行驶特性的前提下,建立了人均延误和车均延误的双指标评价矩阵模型;最后,分别在MATLAB和VISSIM仿真平台上,实现了对传统车道组、公交与右转混合型专用道车道组和公交专用道车道组3种方案的效益评价,并对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公交与右转混合型专用道车道组的总体车均延误与人均延误在大多情况下处于较低水平,而公交专用道车道组和普通车道组也具有各自的优势区域;公交与右转混合型专用道的车道组织方式可以在保证社会车辆延误不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有效确保公交车辆的优先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适用性,在工程实践中可作为公交专用道的过渡或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8.
赵方 《上海公路》2015,(1):66-69,12
提出了公交车辆运行在社会车辆决定的长周期下是其延误的重要原因;非关键交叉口选择关键交叉口的长周期导致绿灯时间空闲,从而使得公交信号优先有了可以调节利用的绿灯时间的观点。通过推理的方式证明了公交信号优先效益不具有简单的叠加性的特征。并对各种公交信号优先策略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做出了关键交叉口公交优先可能导致交叉口周期变长,进而整体上破坏公交优先效益和社会车辆效益的推断。  相似文献   

19.
公交优先的预信号控制交叉口车辆延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为了定量评价公交优先预信号控制交叉口车辆延误,首先对已有研究中所确定的主信号与预信号相互协调关系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改进;然后对主信号处车辆到达和离开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设置预信号前后公交车辆与社会车辆延误变化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信号控制有助于减少公交车辆的延误,却增加了社会车辆的延误,而人均延误有所减少,但在交叉口处于非饱和状态时人均减少延误效果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20.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公交车辆动态调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阐述公交车辆静态调度的局限性,据此提出公交车辆动态调度策略及其在线调整方法,并分析研究运营车辆出现意外事故,故障及延误等实际,财度管理人员应如何采取相尖的应急调度措施和方案。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实施公交车辆动态调度策略。可有效地解决公交车辆的静态调度不足,达到公交车辆指标调度自动化,以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公交车辆智能调度提供切实可行的调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