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伪距差分GPS用于高速列车实时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进行高速列车实时定位的差分GPS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基准台和车载定位台同时互相传输差分数据的方案,即基准台广播位置修正量,车载定位台实时数据处理,使列车司机可及时得到列车实时位置,与此同时,车载定位台广播实时列车位置,基准台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其实时传输给调度控制中心的方案。这种方案具有定位精度高、修正速度快、系统完善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电动悬浮列车具有速度高、悬浮间隙大、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在超高速磁悬浮列车领域具有十分光明的应用前景.车载超导磁体是超导电动悬浮列车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服役可靠性是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本文系统地阐述国内外电动悬浮列车的发展历史及现状,针对国内外电动悬浮系统中车载超导磁体的结构和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和总结.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已经成为超导电动悬浮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列车行驶过程中车载超导磁体系统的热稳定性和振动稳定性是影响其可靠服役的重要因素.高温超导磁体闭环运行技术、轻量小型化低温系统结构设计、高强度低漏热支撑结构设计等将是未来超导电动悬浮系统中车载超导磁体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实中旅客需求的不确定性,将旅客需求划分为必须满足的确定性旅客需求和可适当满足的波动性旅客需求,以极小化铁路运营公司总运营成本为目标,利用轻鲁棒技术,构建不确定旅客需求下高速铁路鲁棒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本文所提出的优化模型无需事先给出线路备选集,只需提前输入铁路走廊相关参数和旅客需求分布,即可得到旅客需求驱动的列车开行方案,避免了备选集合设置不合理对列车开行方案质量的影响。另外,通过引入线性化技术将模 型转化为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利用MATLAB平台调用GUROBI进行求解。最后,将模型应用到武汉-广州高速铁路走廊上,验证了其有效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案能更好地处理旅客出行需求的不确定性,为编制高速铁路鲁棒列车开行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采用不停车收费的解决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描述,即利用智能车载应答器与车道实时控制子系统的信息收集系统的无线电收发器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不停车自动收费。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列车需要高效和安全的列车速度控制系统来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目前可以达到上述要求的列车速度控制系统有很多,我们必须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各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等,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技术经济对比,最终选择出适合我国国情,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6.
针对下一代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LTE-R (long term evolution-railway)对安全性和实时性的特殊需求,基于哈希链技术,提出一种完全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的车-地通信鉴权方案. 用户归属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ver,HSS)利用身份授权主密钥为车载设备(on-board unit,OBU)生成动态可变的匿名身份(temporary identity,TID),以在接入认证请求信令中保护车载设备的隐私,同时能够抵挡去同步攻击. 在列车高速移动过程中,方案采用高效的哈希链代替认证向量完成列车和服务网络之间的双向认证,哈希链的本地更新可解决认证向量耗尽导致的全认证重启问题. 此外,通过引入身份证明票据实现基于基站协同的高效无缝切换认证. 安全性和性能分析表明:在同样条件下,所提出的全认证协议、重认证协议和切换认证协议与目前性能最优的LTE (long term evolution)标准协议相比,计算量分别下降41.67%、44.44%和45.45%,通信量分别下降62.11%、50.91%和84.91%,能够满足LTE-R接入网络的安全性和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发展,旅客对车内照明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国高速列车照明设计中广泛采用LED灯具作为光源。通过对高速动车组车载灯具与25T型列车传统车载灯具的测试对比,总结出LED灯具在发光效率等方面相对于传统灯具的优势,为高速动车组室内照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列车定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高速铁路列车定位技术的一般概念,阐述了高速铁路中常用的列车定位技术。最终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列车定位模型,综合利用基于卫星的列车定位技术和基于查询/应答器的定位技术,大量减少了地面的查询/应答器,并对这些定位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质量直接影响高速铁路运营效益,在高速铁路建成分布成网的新形势下,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所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结合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管理模式、类型及特点,论述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构建标准化的编制管理体系,开发基于网络的一体化编图系统。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铁路经过6次大提速后,硬件设施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与之配套的旅客信息服务体系却相对滞后。目前绝大多数铁路列车上的媒体终端是单向播发系统,研发适合铁路列车的车载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已迫在眉睫。本文针对铁路旅客信息服务需求,运用系统分析法和功能分析法研发设计了集管理、服务、监控、娱乐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列车车载移动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应用功能主要包括列车点餐、视频点播、音乐点播、电子书、新闻发布、广告发布、列车时刻表、整晚点信息发布、游戏、监控等。在车载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选择平台应用案例中点餐功能进行研究和开发,运用个案研究法实现了基于Android的列车订餐系统。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2013,(1):45-45
近日,铁道部发布的高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继续提高列车速度。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解读称,这个速度既包括试验速度,也包括运营速度。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科技工作将沿四个重大技术方向展开:高速铁路体系化安全保障技术、高速列车装备谱系化技术、高速铁路能力保持技术和高速铁路可持续性技术。随着以安全性、谱系化、智能化等为发展核心,我国轨道交通正向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2.
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铁路既有线列车运行图指标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特点,从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基本评价指标、旅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均衡性评价指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可调整性指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经济评价指标和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后评价指标角度建立了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计算方法.该体系的建立对今后深入研究高速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提高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速铁路线路的相继开通运营,我国铁路已快速形成由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贯通运营的复杂客运网络,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而旅客列车运行方案图是列车运行图的骨架和核心,直接影响列车运行图质量的优劣。本文在详细总结国内外旅客列车运行方案图编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成网条件下旅客运输组织的新特点,分析了我国旅客列车运行方案图优化编制在可实施性方面、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运行线协调等方面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车站与线路能力协调的路网旅客列车运行方案图编制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客流类型与两线分工、跨线客流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铁路跨线客流的运输组织方案,探讨了跨线列车的运行范围、高速铁路车站设置原则与合理站间距离,分析了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特点,并提出了基于不同要求、不同时段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与表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客流类型与两线分工、跨线客流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铁路跨线客流的运输组织方案,探讨了跨线列车的运行范围、高速铁路车站设置原则与合理站间距离,分析了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特点,并提出了基于不同要求、不同时段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与表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孙洁 《轨道交通》2010,(9):50-51
随着国内许多城市地铁轻轨项目建设的高速发展,同一城市不同地铁线路之间的列车混跑已经提上了日程。对于无线车载电台而言,运行在轨道线路上的任何时候,只能听从接收一条线路的行车调度员的指挥调度,当列车要实现混跑进入不同的地铁线路时,要求无线系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时切换无线车载电台的行车调度通话组。  相似文献   

17.
高速列车是高速铁路的技术核心,是机车车辆现代化的具体载体。如果说高速铁路是现代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则高速列车是机械、电子、材料、计算机、控制等现代技术综合集成的集中体现。根据国务院批准执行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要求,2020年前我国将修建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共计达12000km以上,为此研究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推进我国机车车辆现代化已成为当前摆在铁路科技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情况,同时也介绍了我国高速列车车辆的关键技术包括流线型,轻量化,制动系统,转向架系统,安全技术及车体材料等。  相似文献   

19.
京沪高速铁路高中速列车到发时间域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影响旅客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的因素中,列车的始发、终到时间范围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该时间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旅客列车的上座率和服务质量。对于以提高旅客列车服务质量为目标的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合理计算跨线中速列车始发、终到时间范围显得更为重要。论文以基于网状线路高速铁路高中速列车行车组织模式为前提,研究了跨线中速列车在既有线始发、终到时间范围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已经应用于计算机编制京泸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系统中,仿真结果证明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地铁列车自动驾驶系统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铁列车自动驾驶系统进行分析,并对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载设备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