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速铁路引入既有枢纽客运站的布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高速铁路的特点、运输组织模式、枢纽内客运站分工、旅客换乘需求以及运营管理体制、引入线工程难易程度等因素的分析,论述了高速铁路引入既有铁路枢纽客运站方案与城市位置、性质、规模及城市规划发展的关系;并对引入方式与既有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适应中国高速铁路引入既有枢纽客运站布局的比选类型和建议。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影响汽车客运站内部布局的因素,提出了合理的站内流线组织方案,介绍了现有的客运站设施配备及面积计算方法,并说明了该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对该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增加轨道交通客流、完善运营组织方案并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基于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现状,从网络、线路、车站三个层次分析轨道交通客流发展规律和时空分布特性。针对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及运营提出几点建议:考虑车站周边开发强度对客流的影响,不断完善车站周边配套设施;根据客流特征采取相应的行车组织方案;做好换乘站设计,满足乘客换乘便捷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重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为乘客提供舒适的接驳环境;完善公共汽车交通接驳设施等。  相似文献   

4.
以成都市轨道交通4条线路换乘站骡马市站为研究对象,通过站内客流流线分析,提出站内客流拥堵解决方案,为缓解城市轨道交通大型车站的客流拥堵问题提供参考。运用基于社会力模型算法的AnyLogic仿真软件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站模型,基于Fruin服务水平评价标准,分析远期规划高峰时段的客流时空轨迹演变规律,辨识地铁站内客流集散瓶颈点。根据拥堵成因分析,提出3类地铁换乘站内客流瓶颈点,分别为流线交织瓶颈点、通行能力不足瓶颈点与混合瓶颈点。结合骡马市站站内设施设计,针对3类瓶颈点分别提出优化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站场景模型能大幅度缓解车站客流拥堵,提升车站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引入农村汽车客运站服务功能辐射区域的概念,利用空间相互作用及图论最小支撑树理论分析了辐射区域内、外空间结构。并结合农村公路网层次划分,提出农村汽车客运站分层布局方案。在客运站布局优化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路网建设实际、农村客流特点以及客运市场完善等因素对农村汽车客运站布局进行优化分析,进而实现农村汽车客运站宏观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6.
高铁时期铁路客运枢纽分类及典型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昊  胡晶  赵杰 《城市交通》2010,8(4):7-15
为提高铁路客运枢纽设施布局和交通组织的适应性,对现阶段我国铁路客运枢纽分类及其功能特征进行研究。首先回顾了铁路客运枢纽不同发展时期的功能演变过程;然后,结合高速铁路时期新的发展特征,将铁路客运枢纽划分为综合型、中心型、区域接驳型和通勤型四种类型。针对我国新建高速铁路客运站大多属于综合型铁路客运枢纽的现状,重点分析综合型铁路客运枢纽的设施功能和空间层次,并围绕枢纽周边土地开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道路网络、换乘功能四个方面,提出综合型铁路客运枢纽周边交通设施布局要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速铁路车站选址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安全性好、输运能力强、费用较低的铁路运输在国家经济中地位越来越重要。高速铁路客运站选址评价是选址阶段经常碰到的一个环节。基于层次分析法分析原理,对高速铁路客运站选址方案进行比选,从客运站布局的需求性、协调性和经济性出发,构建较为完善的选址评价体系。并对高速铁路客运站选址具体案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当前关于轨道交通车站疏散的研究多采用仿真软件直接构建三维模型,并将站内设施布局作为主要疏散瓶颈。实际上存在的复杂设施结构和客流流线冲突使客流疏散问题更为复杂,主流的仿真方法并不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以青岛地铁13号线董家口火车站地铁站为例,基于SketchUp三维建模软件绘制用作仿真场景的轨道车站模型,再运用MassMotion仿真软件分析仿真过程中客流流线冲突情况,从而找出疏散瓶颈,并考虑以流线干扰策略对疏散方案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开放所有通道而未进行流线干扰时,疏散时间未能满足要求;而在最优疏散方案下,乘客出站时间可由7.62 min降至5.43 min,优化率达到28.74%。相较于开放所有通道提高疏散效率的方案,通过设置障碍物对客流流线进行干扰,能更好提升疏散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客流类型与两线分工、跨线客流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铁路跨线客流的运输组织方案,探讨了跨线列车的运行范围、高速铁路车站设置原则与合理站间距离,分析了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特点,并提出了基于不同要求、不同时段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与表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客流类型与两线分工、跨线客流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铁路跨线客流的运输组织方案,探讨了跨线列车的运行范围、高速铁路车站设置原则与合理站间距离,分析了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特点,并提出了基于不同要求、不同时段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与表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合理划分公路客运站场体系中不同建设主体的投资份额,对公路客运站场体系的层级结构及其地方性准公共产品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受益原则”将公路客运站场的受益群体分为全国性、区域性与地区性客流三个层次,由此可建立基于受益群体构成的公路客运站场投资分配模型。实例表明,基于受益群体构成的公路客运站投资分配方法可行,规划方案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2.
铁路枢纽内客运站布局的优化,对铁路的运营发展以及整个运输系统效率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有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客运站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和优化问题的相关描述,将整个网络系统简化,略去从一个客运站到另外一个客运站的运输过程,仅考虑向客流消失地疏散或从产生地集中到客运站的旅客出行过程,建立铁路枢纽内客运站布局优化模型,并设计相应的算法。  相似文献   

13.
为合理划分公路客运站场体系中不同建设主体的投资份额,对公路客运站场体系的层级结构及其地方性准公共产品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受益原则"将公路客运站场的受益群体分为全国性、区域性与地区性客流三个层次,由此可建立基于受益群体构成的公路客运站场投资分配模型.实例表明,基于受益群体构成的公路客运站投资分配方法可行,规划方案可探作性强.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大型高速铁路客运站的运营水平以及在特殊时期处理和组织客流的能力,分析高速铁路客运站安检设施配置与旅客在安检过程中活动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元旦期间成都东站安检系统为例,利用仿真软件AnyLogic建立基于旅客携带行李的安检系统仿真模型.借助模糊粗糙集与改进粗数法确定安检评价指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安检过程中安检...  相似文献   

15.
从现有铁路布局和城市规划出发,高速铁路上海引入段及站址的推荐方案为:沪宁高速铁路在既有线南侧,沪杭高速铁路在既有线北侧引入,彼此沿着既有外线两侧连接于诸翟高速客运站,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高速客运系统。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公路快速客运站场布局中的节点选址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影响站场布局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选择节点、布局初步方案和方案优化调整的三阶段布局法,并详细说明每一阶段的技术方法。最后,以山东省为例对提出的方法加以应用,为公路快速客运站场布局及其他类型的站场布局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综合交通枢纽客运站布局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其中对客运站布局影响因素集的建立以及因素集对客运站布局影响程度的研究则是对客运站布局规划的促进与完善.笔者首先从综合交通枢纽客运站结构体系研究入手,提出综合交通枢纽客运站布局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PopFuzzy平台进行因素集对客运站布局影响的定量分析,得到了客运站布局影响程度曲线变化图和相关数据文件,最后笔者对该评价方法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轨道交通线网客流特征实质上是车站客流时空分布叠加及交换的效果体现,通过分析车站客流的波动性,发现北京轨道交通系统在不同时间维度和区域范围均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针对车站特点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周边不同用地类型的车站客流时空分布差异性特征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进站客流和换乘站客流特征以及进出站客流接驳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提出应建立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系统和多样化的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方式;重视换乘站在网络中的合理布局,改进换乘站设计与运行组织;结合车站区位特征制定差异化接驳服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交通枢纽的核心功能在于换乘,枢纽的首要任务是构建高效、快捷、便利的换乘条件,而对枢纽换乘效率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枢纽交通设施的布局及客流组织方式。利用传统四阶段法建立枢纽换乘量的预测模型,对厦门(新)站枢纽的换乘量进行预测,并在厦门(新)站枢纽现有规划设施布局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换乘组织方案,同时建立评价指标对枢纽的客流组织进行评价,得到厦门(新)站枢纽交通设施布局的不足,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赖旭  郭彬杰 《交通与运输》2021,34(z1):220-224
针对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设施布局不合理,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以深圳北站为例,通过对枢纽和接驳客流特征进行研究,提出接驳交通改善措施.首先,从发车班次、客流分布、出行目的、方式划分、出行满意度等方面分析高铁客流特征及存在问题;其次,对轨道交通、常规公交、长途汽车、出租车、社会车辆等接驳交通方式的客流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